登录 注册
天然气将成“转型桥梁”

作者: | 作者单位:

能源转型不是简单的能源转型结构、占比和数量的变化,而是人类文明形态的变迁和升华。文明的单向进化特征决定了能源消费总量和社会结构呈复杂度的递增趋势,进而要求新一代世界主导性能源的资源总量、能量密度、技术形态(复杂度和先进性)、生产形态、经济形态、消费文化、环境友好和能源生产综合成本8大指标必须优于被替代的传统主导性能源。

从1859年算起,石油工业已有160年历史,大体经历了萌芽期、高速发展期、稳步发展期和逐步衰退期,2000年开始进入后石油时代。从几个代表性年份分析进入石油时代后的能源构成变化:1950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费构成中,煤、油、气、其他(水电、核电等)依次为61.1%、27%、9.8%、2.1%;1973年石油比例达到峰值时,煤、油、气、其他比例依次为26%、50.4%、17%、6.6%。这期间,全球煤减少了35.1%、油增加了23.4%、天然气增加7.2%、其他增加4.5%。显然,石油消费的快速增长导致煤炭消费量大幅降低。作为对比,2010年在计入新能源的一次能源消费构成中,以上4项比例依次为29.5%、33.7%、23.7%、13.1%;2016年这一比例依次为28.1%、33.3%、24.1%、14.5%,期间煤炭占比减少了1.4%、油减少了0.4%、天然气增加0.4%、其他增加1.4%。数据显示,石油正在被快速替代,2013—2015年其在世界一次能源结构中平均占比为32.7%,为1960年以来历史最低。根据国际能源署预测,石油在世界电力结构中的占比将从2013年的4.4%降至2035年的2%—2.5%;在运输燃料中,其占比也将被新能源逐步替代,替代率将从2013年的5%增至2035年的11%以上。

如果从主导性能源替代历史来看,1880年煤炭取代木柴成为世界主导性能源,1964年石油替代煤炭成为主导性能源,预计2040年前后天然气将取代石油成为世界主导性能源,其时间间隔分别为111年、84年、76年。按这种趋势,预计2080年前后,新能源将取代天然气成为世界主导性能源。

“化石能源低碳化,即在‘双碳’目标引导下,煤炭、石油消费将受到抑制,而天然气作为低碳能源,可成为碳中和阶段支撑可再生能源跃升发展的最佳伙伴。”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姜学峰认为,从长期来看,天然气在补位煤炭退出、支撑新能源规模发展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中国天然气发展报告(2023)》,2022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达到3646亿立方米,同比下降1.2%,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8.4%,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从消费结构来看,电力领域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气消费领域。主要原因是随着煤电限产、火电环保压力加大、可再生能源波动性增强等因素,天然气火电作为调峰调频资源得到更多运用。

image.png

image.png

“比较来看,天然气是公认的清洁能源,是实现从以煤和石油为主的传统化石能源向新型清洁能源过渡的桥梁,燃烧后几乎不会产生粉尘、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同等热值条件下,二氧化碳排放量比煤炭少40%—50%。许多发达国家把发展天然气作为治理空气污染的重要措施。”中国工程院院士童晓光表示。

锚定天然气产业发展,中国石油持续推进稳油增气,天然气业务发展呈现出一条“大气磅礴”的上升曲线。这一走势的背后,既有量的惊喜,又有质的飞跃。透过生产与转型两个维度,这一路线轨迹分外清晰。

2022年,中国石油天然气产量达到1455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5.6%,在全国天然气总产量中占比达66.8%。立足国内,连接四大主力产气区,放眼国际,畅通四大油气通道,中国石油已建成国内最大的天然气供应企业,业务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年供气量占全国总供气量的60%以上,截至2022年底,累计供应天然气近1.6万亿立方米,满足支撑各个经济社会发展行业,惠及百姓超5亿人。

中国石化大力推动能源转型,积极布局天然气、地热、氢能、光伏、风电等清洁能源。新签地热项目持续增长、“深地工程·川渝天然气基地”再添超千亿立方米页岩气田,5年来,中国石化及时优化调整部署,加快川西、东胜、顺北、威荣等新区建产上产,全力抓好普光、元坝、大牛地等主力气田稳产,率先在国内开展涪陵页岩气田立体开发调整,加强难采储量效益开发攻关,2019—2022年实现天然气产量年均增长6%。

经过多年的实践,中国海油已经形成了海上天然气、陆地非常规气、海外LNG资源和国内新能源协同发展的低碳业务布局,以及具有海油特色的低碳发展模式。在“稳油”基础上,中国海油把加快天然气发展作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和主攻方向,持续打造绿色低碳转型新动能。2022年,中国海油天然气总产量252.9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6.8亿立方米。2013—2022年,中国海油国内天然气累计产量1662亿立方米。

“油气行业转型要聚焦绿色低碳,天然气将成为转型的重要桥梁。”中国石油石化联合会油气专委会原副秘书长张映红表示,根据已有数据对温和、高效两种节能情景进行的预测显示,2050年我国一次能耗总量分别为43亿吨、38亿吨油当量。因而,在我国能源结构绿色转型之路上,2030年前能源的替代重点为动力煤,而在2040年后替代重点则转为燃料油。

事实上,人类每一次史无前例的能级跨越都必须以上一代能源技术为阶梯,需在上一代主导性能源的工业母机等核心技术基础上,汇聚同期最先进的世界科技成果才能实现开创性突破。因此,传统世界主导性能源的转型之路表现为扬弃,舍弃的是传统能源消费形态,传承的是工业母机等核心技术;新一代主导性能源为世界贡献的不仅是更先进的能源保障,同时还有全新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和能源文明。世界主导性能源的创新难度、强度、技术复杂度会单向递增,故只能循序渐进、一往无前。

天然气是我国迈向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桥梁性能源已是共识。未来控煤力度加大,新能源发展迅速,天然气作为清洁低碳能源将成为补充基本能源供应、解决新能源调峰问题的现实选择。专家预计,“十四五”“十五五”期间,我国天然气消费将持续增长,并在2045年左右进入峰值平台。

“从能源转型的趋势来看,绿色低碳转型已成为浩荡时代潮流。目前,全球已经有133个国家和地区提出了碳中和的目标,倒逼能源结构加速向低碳化、无碳化方向转变。”中国石化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马永生强调,发达国家碳达峰和碳中和过渡期普遍在50到70年,我们的过渡时间只有30年,所以我们就非常的紧迫。我们将面临更加艰巨的节能降碳任务,加快推进我国能源结构优化,能源技术进步,能源体制机制完善,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势在必行。

在既定条件下,除了天然气外,很难找到一种能源能够确保“既有能源用,又没有污染,价格还便宜”这三个目标同时实现,因而只有通过天然气这个“转型桥梁”,才能某种程度上破解“不可能三角”。

点击下载PDF

474

点击量

2

下载量

2023年, 第11期
刊出日期:2023.11
单月刊,1984年创刊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企业协会,中国石油企业协会海洋石油分会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4267
国内统一刊号:CN11-5023/F
国外发行代号:M1803
国内邮政编码:100724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京西工商广字第0433号(1-1)

杂志订购热线

010-6206711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