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国际能源经济与国际石油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一对矛盾统一体。
国际能源转型是一个“在曲折中前进”的大趋势。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能源转型成为必然趋势,其不仅能够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应对气候变化,还能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障能源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不可否认,全球能源转型的浪潮将不可阻挡地继续推进。
国际能源转型的趋势,这不仅表现在各国政府、监管机构、环保组织及金融机构等利益相关者在应对气候变化的态度上,还充分地表现在各国对优质、绿色、低碳能源的渴望和能源科技进步的现状上。过去和现在尽管在能源转型方面出现了不少分歧和分化,如“能源转型必须建立在能源安全供应的基础上”和“能源转型必须考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等等,但都不影响能源转型势在必然的这一大趋势。
回顾过去几年,国际石油公司能源转型呈现出从积极求变到理性回归的过程。随着应对气候变化逐步在世界各国形成共识,并愈发政治化,全球气候治理从2019年开始进入了一个快车道。也从那时起,面对全球能源转型大势和国际能源格局深度调整,国际石油公司积极求变、主动作为,在公司战略优化重塑、非核心油气资产剥离与可再生能源资产并购,以及公司品牌名称与标识更新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以壳牌、埃尼等为代表的欧洲国际石油公司,根据各自国家资源禀赋和地区能源发展需求,实施“大能源”的转型发展战略,将“低碳、净零”等目标嵌入公司发展战略,凭借其积极、激进的转型举措,全面布局可再生能源业务,成为国际油气行业能源转型的先行者和领跑者;与此同时,以埃克森美孚、雪佛龙以及美国和加拿大为数众多的独立石油公司为代表的北美国际石油公司,在能源转型发展中一直坚守“大油气”的转型发展战略,采取了“油气+低碳负碳技术”的稳妥务实转型举措,能源转型步伐相对略显迟缓,应对气候变化各项工作与欧洲同行相比,显得相对落后。
能源转型面临诸多挑战
国际能源转型使国际石油公司面临着“谈何容易”的诸多挑战。毫无疑问,全球能源转型依然面临诸多挑战,其因素包括地缘政治的紧张局势、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以及经济复苏带来的需求波动等。
一是国际经济政治形势的不确定性,严重导致了国际市场面临不稳定的风险。2019年开始的全球极端天气频发以及随后爆发的新冠病毒疫情,致使欧洲、亚洲部分国家一度出现了能源短缺和区域限电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仓促开展能源转型和快速去油气、去碳化的转型实践敲响了警钟。随着2022年2月乌克兰危机全面爆发,全球油气市场上扬和国际油气价格抬升,将国际石油公司的经营业绩推到了历史新高。二是消费者消费油气“旺盛”情绪的势头,有力证明了未来几十年石油和天然气依然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基石。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报告,预计未来几十年,石油和天然气依然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基石。面对依然需求旺盛的油气市场,任何削减油气产量的决定都被视为风险巨大的举动。三是可再生能源的高成本和低效率的现实,让跃跃欲试的生产企业望而却步。尽管各大石油公司在可再生能源方面的投资不断增加,但依然面临如生产成本高、效率不高、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因素的严重制约。
这些“谈何容易”的诸多挑战,促使那些曾经能源转型的“优等生”,开始出现反思和理性回归,特别是北美国际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和雪佛龙分别斥巨资并购两家大型独立公司,如此增加油气产量的行为更是极度刺激了欧洲国际石油公司。于是,BP及时更新转型战略,减缓油气产量削减目标,将2025年和2030年产量目标分别由过去的200万桶/日和150万桶/日,上调至230万桶/日和200万桶/日,放弃了炼油产能缩减目标;壳牌则是通过出售其在美国和英国的家庭能源业务,剥离部分光伏发电和海上风电项目,裁减可再生能源业务部门员工等方式,宣告降低能源转型力度。
国际石油公司面对油气业务带来的高盈利回报和可再生能源经济性迟迟没有实现有效突破的现实,面对投资者在股东回报和股票回购方面诉求日益增长的现实,不得不在短期利益和长期可持续发展之间、在即期现金流和长期资金流之间做出再平衡,再次降低油气业务削减计划,退出可再生能源项目,剥离可再生能源资产,并义无反顾地重拾油气业务。其中,壳牌将其到2030年能源产品的碳强度较2016年的水平降低20%的目标调整至15%—20%,放弃了之前到2035年将碳强度降低45%的目标,同时终止并出售了在苏格兰、挪威、美国、菲律宾的风电和制氢项目。BP则宣布将不再追求到2030年削减油气产量的目标,将2020年制定的低碳投资金额由50亿美元降至30亿美元,中止美国纽约州的海上风电项目,并暂停了公司所有新的海上风电项目,将电动汽车充电业务重点发展国家从12个缩减至4个。转型步伐较慢的埃克森美孚也由于经济原因,对前两年才收购的二氧化碳管输企业实施裁员。
能源转型需“稳妥”前行
国际石油公司在能源转型面前表现的是“稳妥”前行。受国际能源转型这一历史大趋势的影响,目前世界各国正逐步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向可再生能源转型迈出坚实的步伐,积极引领全球能源变革,在光伏、风电、核能、电池等新能源领域发展,致力于推动能源系统的零碳化和清洁化。但在转型的过程中,大都表现出既进也退的“稳妥”转型路径,而这种“稳妥”的背后无疑也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造成国际石油公司能源转型整体“稳妥”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不稳定、不安定、不确定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要求国际石油公司将能源安全置于最优先选项;二是未来很长时间内世界仍需要石油和天然气,油气资产仍旧是当前国际石油公司的核心资源,在油气市场依旧繁荣和油气价格依旧强势的情境下,削减油气产量是不现实也是不明智的;三是可再生能源生产成本、供应链、效率和稳定性,依旧是该产业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一旦能源转型节奏放缓,那么巩固油气核心资产的意识和行为就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油气业务“归核化”的特征也就自然显现了。大多国际石油公司近期一致表示,在2025年及今后一段时期,他们都会将公司转型发展战略和投资重点调整到利润率更高的油气项目上,积极追求石油产量稳中有升和天然气产量快速增长。
这些在转型中的实践证明,全球能源转型并不能“一蹴而就”,石油和天然气在一段时间内仍将是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和运行的必需能源。这就要求国际石油公司在能源转型面前,变得更加务实和理性,以建立安全、可负担、可持续的能源系统为目标,在稳固油气基本盘的同时“有计划”地开展可再生能源业务。
国际石油天然气在能源转型中坚持发展没商量。一方面我们要看到,从国内外一些石油公司的近期表现来看,油气资源目前依然是全球能源行业的战略基石,是国际石油公司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来源,油气业务持续增长获取的现金流,不仅是当前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更是未来规模发展低碳转型业务的支撑;能源转型步伐过快,脱离传统油气业务,将破坏未来能源转型的资本基础;现阶段和未来一段时期,更加稳健、更加稳妥、更加稳步地实施转型—进一步削减较为激进的包括“去油气”在内的能源转型战略实施计划和毫无基础的“净零”目标,实现油气与可再生能源融合平衡发展、油气生产与能源转型协同统筹运行。
另一方面我们还必须认识到,国际石油公司似乎正经历一场颇具戏剧性的转型逆转,“回归油气主业”的举措和表现,预示着能源转型是全球经济社会的一项长期目标和最终方向。
从宏观经济环境来看,能源价格再次攀升,尤其是在经历了一系列世界经济危机后,油气行业的盈利能力大幅提升。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油气价格上涨,带动了相关企业的盈利。壳牌公司在最新的财报中提到,其上个财期的利润创下历史新高,这使得公司更倾向于投资其核心的油气资产。从微观经济的企业现象来看,多家国际石油巨头纷纷调整了其能源转型战略。以埃克森美孚为代表的北美石油公司,从未完全放弃传统油气产业,反而由于较少的转型压力,使得他们在油气领域的扩张显得更加果敢。埃克森美孚最近还收购了几家大型独立油气公司,极大地提升了其油气产量,这种策略无疑刺激了欧洲同行的反应。因此BP不得不调整其发展战略,将未来的油气产量目标大幅上调,体现出公司内部对能源市场动态的敏感性。
诚然,这种发展趋势引起了广大投资者的关注。在过去,许多投资者和小股东对石油公司的气候政策施加了压力,但如今这种声音似乎在减弱。市场对短期利益的渴求,使得石油公司不得不面对现实,重新考虑其投资方向和发展策略。
国际石油公司在转型与发展中需要把握的问题和路径。在这种能源转型的大趋势的未来,需要看清的问题是:国际石油公司的发展将不再是单一而孤立的选择,而是在诸多因素的交织下形成的复杂博弈。面对全球经济走向的不确定性,以及能源转型的渐进需求,企业自身必须具备前瞻性思维,在发展中转型,在转型中发展,努力实现稳定的可持续发展。
无疑其发展路径、技术进步和创新仍然是推动能源转型的重要动力。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清洁能源技术取得了显著突破。面对转型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我们既要加大能源投资力度,推动能源技术创新,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又要加强能源多元化供应体系建设,提升能源自给能力,降低外部风险;同时还要积极参与全球能源治理,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中的挑战。

10
点击量
0
下载量

刊出日期:2025.04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企业协会 中国石油企业协会海洋石油分会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4267
国内统一刊号:CN11-5023/F
国外发行代号:M1803
国内邮政编码:100724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京西工商广字第0433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