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得好:“思路决定出路”。好的思路,往往能启发人的思维,使人们在陷入被动迷茫的时候,胸襟开阔眼界大开,于茅塞顿开之际,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春的豁然之境。张聿温的《像院士一样思考:100位院士思维故事100例》,以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100位科学家投身科技的典型事迹为例,昭示着我们,唯有敢于创新求变,才能化解各种风险和挑战,赢得工作事业上的主动。
作者以近些年公开出版的人物传记、回忆录文章为依据,记录了王淦昌、谈家桢、袁隆平、欧阳自远等百位院士在各自科研领域取得重大发明、发现的过程,阐释了他们在领导重大工程中所秉持的独特思维方式和方法,进而引导我们像这些科学家一样,培养创新性思维,于启智开悟中全面提高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100个接地气的科研小故事,被作者精心分成了“目标篇、才干篇、进取篇、创新篇、勤奋篇”等五个章节,从众多科学家们优异的表现中,逐一揭示出院士得以建功立业的思维利器,进而从简要的事例中提炼出复杂的“院士思维”。品读该书,我们可以从高效的科学思维中汲取前行力量,让更多德才兼备的创新型人才,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开拓进取,突破更多的关键核心技术,强大我们的祖国,造福全人类。
那么,这些院士到底是如何做到卓尔不凡的呢?作者在首章“目标篇”中就分析指出,目标与方向是科研成功、院士成才,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保证。搞科研首先要做到目标明确,心无旁骛,不赶时髦,坐得了冷板凳。一个科技工作者应具有开阔的思维,善于理论联系实际,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如此,才能在众多的科研领域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综观辉煌的中国科技史,科研领域的每一项重大创新活动,都离不开科学家的用心思索,中国两院院士钱学森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在书中的“才干篇”中,作者高度概括了钱学森在应用力学、工程控制论、航空工程、火箭导弹技术方面所取得的突出成就。令人敬佩的是,晚年的钱学森还在系统科学、思维科学和人体科学的研究上,提出了创设性的意见和建议。用他的话来说,今天的科学已经不再是自然科学那一点东西,而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改造世界的整个知识体系。他希望大家能用这样一个体系,去观察、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而不仅仅只运用几门学科的知识。
除了要有明确的目标,拥有突出的才干之外,作为一名优秀的科技工作者,还必须具有质疑、创新、坚韧的思维品质。为此,作者在书中的“进取篇”“创新篇”以及“勤奋篇”中,就分别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创始人王选、矿物学家及人文地理学家叶大年为例,深入论证了这些科学思维在推动科学进步、实现科技提升方面,所表现出的极端重要性。
总之,本书是一本独具特色的科普著作,也是一本进行科学思维训练的通俗教材。读读这些经典案例,像院士那样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对于在全社会培育创新文化、营造创新氛围,培养造就一流的科技工作者、顶级的大国工匠、高技术的产业工人等高、精、尖人才,都是大有裨益的。

230
点击量
1
下载量

刊出日期:2024.12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企业协会 中国石油企业协会海洋石油分会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4267
国内统一刊号:CN11-5023/F
国外发行代号:M1803
国内邮政编码:100724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京西工商广字第0433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