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企业长远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财政部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对企业内部控制提出了一系列规范和指导,以保证企业的合规性和稳健性。但是,在实践中,一些企业仍然存在内控不健全、管理混乱等问题,需要加强内部控制的建设和完善。本文将分析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现状,探讨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介绍内部控制的基本框架和实施方法,并提出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相关建议。
关键字: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配套指引;内控不健全;重要性;建议
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达成经营目标而建立的一系列管理制度和程序,旨在保障企业资产安全、促进经营效率和经济效益、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保证企业的合规性和稳健性。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企业长远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中国财政部于2008年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以规范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和实施。但是,在实践中,一些企业仍然存在内控不健全、管理混乱等问题,需要加强内部控制的建设和完善。
一、国内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及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国企业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方面取得长足进步,建立健全内控体系,尤其是在强化集团管控上,明确了央企主要领导人是内控监管第一责任人,同时强化了企业运营重要环节在授权、审批、执行等方面的权责管控,内控体系建设日益成熟、完善。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与问题。
1.内控不健全、管理混乱。制体系建设方面取得长足进步,建立健全内控体系,尤其是在强化集团管控上,明确了央企主要领导人是内控监管第一责任人,同时强化了企业运营重要环节在授权、审批、执行等方面的权责管控,内控体系建设日益成熟、完善。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一些企业由于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和管理制度,导致管理混乱、内部控制不健全。例如,一些企业财务报表存在虚假记载、重大遗漏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经济效益。
2.缺乏内部控制文化和意识。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需要有全员参与的文化和意识,但是在现阶段,一些企业缺乏这种文化和意识,导致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被忽视,员工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认知度不高,无法有效执行内部控制制度,从而影响了企业的稳健发展。
3.信息化程度不高。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企业内部控制也需要与时俱进,实现信息化和数字化。但是在政府多年大力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今天,依然有很多企业的信息化程度不高,无法实现全面的内部控制,存在信息化安全风险和管理混乱等问题。
4.内控意识不强。一些企业对内部控制意识不强,认为内部控制是一种形式主义,导致内部控制制度无法得到有效实施。
5.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一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缺乏可操作性和可执行性,导致内部控制的实施效果不佳。
6.内部控制监督不足。一些企业缺乏内部审计和监督评价制度,导致内部控制的监督和评价不到位,内部控制制度难以得到有效改进和完善。
7.内部控制人才短缺。一些企业缺乏专业的内部控制人才,导致内部控制的建设和实施难以得到保障。
8.内部控制制度和业务流程不匹配。一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与业务流程不匹配,导致内部控制制度无法顺利实施,内部控制效果不佳。
二、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保障企业资产安全。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可以有效保障企业资产安全。通过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和流程,实现对企业资产的监管、控制和保护,防范各类风险和安全隐患,从而确保企业资产的安全和稳定。
2.促进经营效率和经济效益。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可以促进经营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提高。通过规范管理流程、明确职责分工、实现信息化管理等方式,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3.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可以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通过建立财务报告审计制度和内部审核制度,保证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增强投资者和市场对企业的信任和认可。
4.保证企业的合规性和稳健性。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可以保证企业的合规性和稳健性。通过建立合规性制度和风险管理制度,规范企业经营行为,防范各类风险和安全隐患,保证企业的合规性和稳健性,增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内部控制的基本框架和实施方法
1.内部控制的基本框架。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框架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通讯、监督和评价五个方面。其中,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基础,包括企业文化、管理人员、员工素质、内部控制制度等方面;风险评估是内部控制的核心,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等方面;控制活动是内部控制的主体,包括业务流程控制、资产保护、财务管理等方面;信息和通讯是内部控制的重要支撑,包括信息管理、内部沟通等方面;监督和评价是内部控制的必要环节,包括内部审计、监督评价等方面。
2.内部控制的实施方法。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需要遵循以下方法:(1)全员参与:内部控制的建设需要全员参与,加强员工内控意识培养,增强内控文化的建设。(2)流程规范:规范企业流程,明确职责分工,完善内部控制制度。(3)信息化建设:推进信息化建设,实现数字化管理,提高内控效率和效益。(4)持续改进:不断优化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适应企业发展需求和市场变化。(5)外部监管:接受外部监管机构的监督和评价,不断提高内部控制的水平和质量。
四、企业内部控制的配套指引
为了推动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中国财政部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该指引以《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为基础,从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内部控制实施和内部控制监督评价三个方面提出了具体配套指引。
1.内部控制制度设计方面。该指引要求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管理需要,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内控目标、职责分工、流程规范等方面的内容,并定期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估和完善。
2.内部控制实施方面。该指引要求企业应加强内控流程规范、信息化建设和员工培训等方面的实施,提高内控水平和效益,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3.内部控制监督评价方面。该指引要求企业应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和监督评价制度,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估和监督,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同时,企业应接受外部监管机构的监督和评价,积极开展内外部监管合作,共同推动内部控制的建设。
五、结论
企业内部控制是保障企业管理和经营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中国财政部制定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为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提供了具体指导和支持。企业应加强内部控制的建设,提高内部控制的水平和质量,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同时,中国政府和监管机构应加强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和评价,推动企业内部控制的不断完善和提高。

377
点击量
0
下载量

刊出日期:2023.5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企业协会,中国石油企业协会海洋石油分会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4267
国内统一刊号:CN11-5023/F
国外发行代号:M1803
国内邮政编码:100724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京西工商广字第0433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