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经济增速放缓抑制成品油消费

作者:田野 | 作者单位:

经济增长是能源消费内生驱动,我们使用单位GDP石油强度来衡量经济增长对能源需求的拉动作用。2010年以来我国单位GDP石油强度稳步下降,表示我国能效持续提升,也代表着经济增长对于石油需求的边际拉动作用在逐步减弱。这一方面源于我国产业结构从“二三一”逐步向“三二一”转变,工业占比下降削弱对石油需求的拉动力度;另一方面则得益于国内持续致力于环保能效提升,可再生能源对化石能源加速替代,特别是交运部门单位GDP石油强度明显下降。

随着能源利用效率提高,我国三次产业单位产值能耗均呈下降趋势。其中,第一产业单位GDP能耗从2001年的0.18吨标准煤/万元降至2020年的0.15吨标准煤/万元;第二产业单位GDP能耗从2001年的1.47吨标准煤/万元降至2020年的1.01吨标准煤/万元;第三产业单位GDP能耗从2001年的0.30吨标准煤/万元降至2020年的0.18吨标准煤/万元。三大产业单位产值能耗有较大差别,其中第二产业单位产值能耗远高于第一和第三产业,分别是后者的7倍和5倍。

从能源消费产业结构分布来看,我国能源消费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第一产业能源消费占比一直处于较低水平,且占比从2001年的3.1%降至2020年的2.1%;第二产业能源消费占比最高,从2001年的81.5%降至2020年的77.9%;第三产业能源消费占比从2001年的15.4%升至2020年的20.0%。其中,在第二产业中,制造业能耗占比较高。在制造业中能源消费总量排名前5位的行业分别是: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它们在全国能源消费总量中的占比分别为13.2%、10.9%、7.0%、6.1%、5.2%。

伴随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我国能源供给能力显著提升、供给品种日趋多样化,产业结构调整与能源消费结构联动性日益增强,呈现“各行业各取所需特征”。例如工业用能消耗大,对能源品质要求较低,其用能结构明显劣于服务业用能结构。工业用能结构中煤炭占比最大,超过50%;而服务业用能结构中电力占比最大,超过45%。在5大高耗能行业用能结构中,煤炭占比高达55.6%;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用能结构中的煤炭占比更是高达85%。回眸过去20年,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拉动了能源消费快速增长,但是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产业结构偏重,且第二产业单位产值能耗远高于第一、三产业,从而导致国内单位GDP能耗偏高。尤其是工业用能快速增加,滋生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限制“两高”(高耗能、高排放)产业快速发展,淘汰落后产能,对优化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增长由“高速”转向“高质量”模式发展,我国GDP每下滑1%,汽柴油需求增速也将分别下滑4.8%和6.2%。另一方面,随着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第三产业比重持续上涨,第二产业占比逐渐下降,对柴油消费增长产生了明显抑制作用。经测算,当第二产业所占GDP比重每下降1%、同时第三产业所占GDP比重每上升1%时,柴油消费将平均减少约950万吨/年。此外,新能源汽油快速发展也将形成对传统燃料替代效应。从我国乘用车销量结构来看,2020年以来新能源汽车快速推广,2022年其在乘用车总销量中占比已达到31%。公安部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乘用车保有量中新能源汽车占比已达到5%,其中纯电动汽车占比4%、电油混合占比1%。据预测,2023年我国乘用车销量或达2034万辆,其中新能源乘用车约为800万辆。

点击下载PDF

421

点击量

1

下载量

2023年, 第5期
刊出日期:2023.5
单月刊,1984年创刊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企业协会,中国石油企业协会海洋石油分会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4267
国内统一刊号:CN11-5023/F
国外发行代号:M1803
国内邮政编码:100724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京西工商广字第0433号(1-1)

杂志订购热线

010-6206711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