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碳中和目标和燃油车禁售政策推动下,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首次达到10%,渗透率持续提升。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独占鳌头,远超欧美国家。据中汽协(中国)、ACEA(欧盟)、Markline(美国)等机构统计,2022年中国、欧洲、美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分别为25.6%、21%、6.9%。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67.9万辆,同比增长1.2倍。从纯电动汽车市场来看,亚欧地区是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的主力地区,分别占比34.61%和50.96%。
随着终端能源结构优化和国内新能源汽车领域技术快速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对于传统汽车替代效应进一步加速。截至2022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688.7万辆,较上年同期增长93.4%,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310万辆,占汽车总量的4.1%。其中,纯电动汽车销量为536.5万辆,同比增长81.6%,保有量1045万辆,占新能源汽车总量的79.78%;插电式混合动力新能源汽车销量约151.8万辆,同比增长151.6%;燃料电池汽车销量为5009辆,同比增长166.3%。以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分析,可替代汽油消费总量或超1160万吨,汽油替代占比有望超9.1%。
尽管从新能源汽车销售量占比来看,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整个汽车产业中所占份额仍然较小,但替代效应已经显现。回顾历史,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呈现不断加速趋势。数据显示,从2005—2015年,新能源汽车用了10年渗透率才突破1%。从2016—2019年,3年多时间渗透率从1%快速提至5%。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新能源汽车销量再度单边上扬,渗透率达到有史以来最高值。估计今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到20.6%,远超2021年13.4%,其增长速度较上年同期几乎翻番。
当前新能源车全面挤压燃油车市场,燃油车全产业链承压,新旧竞争拉开决战序幕。新能源车快增长、缺利润;燃油车缺增长、有利润。新能源车品牌与影响力溢价上升,合资燃油车品牌溢价下降,竞争进入“阵地战”阶段,市场进入“劣汰赛”阶段。与此同时,电动车充电难与能源产业链转型阵痛、锂价波动与电池产业链转型阵痛冲击市场和企业。
从市场角度看,未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面临几方面挑战:全面市场化发展不均衡、不充分,产品性能和质量尚难满足消费者全气候、全场景使用需求;商用车新能源化进展缓慢,2022年中重型货车新能源渗透率不足2.7%,远低于乘用车渗透率;与高速增长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相比,充换电、加氢网络、车路协同的基础设施建设仍相对滞后;产业发展面临瓶颈,如基础资源价格偏高、供应链不畅,以及一些技术制约问题。
但从发展趋势看,当前全球汽车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时期,电动化、智能化、共享化成为转型升级融合发展的大方向。受政府激励政策、公共充电网络改善、技术成熟成本下降、车型更加丰富等因素影响,全球新能源汽车呈井喷状发展态势。随着5G移动通信、导航系统、传感技术、智慧交通、能源基础设施等相关技术和产业优势日益增强,未来几年智能网联和自动驾驶技术将迎来快速发展期,大幅度拓展现有汽车产业链。

437
点击量
0
下载量

刊出日期:2023.5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企业协会,中国石油企业协会海洋石油分会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4267
国内统一刊号:CN11-5023/F
国外发行代号:M1803
国内邮政编码:100724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京西工商广字第0433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