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以下简称长庆油田)发挥地处陕甘宁革命老区的优势,大力传承弘扬延安精神、石油精神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在鄂尔多斯盆地建成了我国首个6000万吨级大油气田、我国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基地和陆上天然气管网枢纽中心,书写了“延安精神进石油”的生动篇章。
面向未来,我们认真思考,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长庆油田要如何才能找准坐标定位,在赓续传承红色基因、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中不断开创新局面、做出新贡献?
不忘来时的路,在红色土地上赓续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创业发展的智慧力量
回望长庆油田55年发展历程,几代长庆石油人扎根陕甘宁革命老区,始终把延安精神、南梁精神、石油精神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作为凝心铸魂、推动发展的强大力量,在磨刀石上闹革命、低渗透中铸丰碑,在这片精神高地上建成了6000万吨级能源基地。
在长期的勘探开发生产实践中,我们深刻认识到—
(一)始终将企业发展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全局,是引领长庆油田成长壮大的根本方向。长庆是党的长庆,是国家和人民的长庆。无论任何时期、任何条件下,只要党中央有部署、国家有号召、人民有需要,长庆油田就不怕困难、不讲条件、坚决执行。创业初期,长庆石油人响应国家“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号召,“三块石头支口锅、三顶帐篷搭个窝”,白手起家、战天斗地,克服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艰苦的物质条件,拉开长庆石油会战序幕。当时,16团2连129名会战将士,为了尽快赶到会战地点,在车辆不足的情况下,背着行李,拉着架子车,从陕西咸阳徒步赶往甘肃陇东,走了8天7夜,最后一个人不落地赶到了会战地点,留下了“跑步上陇东”的感人故事。2002年,西气东输工程全线开工,长庆天然气要作为“先锋气”率先输向上海,在一年多时间里,长庆气田的员工平均只休息了7天,在一年内完成了以前五年的工作量,确保了国家重点项目顺利推进。2009年,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提出了“创和谐典范 建西部大庆”的殷切嘱托,长庆油田立即明确了“建设西部大庆压倒一切”的工作思路,发挥市场优势,在最短时间内集结了20多万人,在鄂尔多斯盆地开展了一场新时期以来参加人数最多、国内规模最大的油气勘探开发会战。在4年时间里,平均每年新增油气产量500万吨,相当于每年给国家新建一个中型油田,推动年产油气当量突破5000万吨。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大力提升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的重要批示,长庆油田迅速行动,将持续稳产战略调整为二次加快发展,数万长庆石油人排除万难,铆足干劲增储上产,推动油气年产量当量在2020年突破6000万吨历史大关。近年来,长庆油田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重要指示精神,不断刷新国内油气田产量历史最高纪录,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中发挥了“顶梁柱”的作用。
(二)始终用伟大精神锤炼“铁人”式队伍,是支撑长庆油田攻坚克难的强大力量。事业成败,关键在人。长庆油田传承弘扬延安精神、南梁精神、石油精神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在建设6000万吨大油气田的火热实践中锤炼形成了“忠诚担当、创新奉献、攻坚啃硬、拼搏进取”的长庆精神,打造了一支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敢担当的石油铁军。我们用伟大精神坚定爱党爱国的理想信念。用好用活革命老区红色资源,将延安精神学习教育纳入两级党委中心组和两级机关政治理论学习,邀请陕西省委党校、陕西省延安精神研究会等单位的专家走进长庆,深刻解读延安精神内涵。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南梁革命纪念馆等革命旧址挂牌52个“长庆油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长庆油田成为国内首个整体入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的生产企业,被评为央企首个“延安精神示范教育基地”。我们用伟大精神锻造攻坚啃硬的革命意志。坚持身在延安学延安、“好汉坡”下育好汉,面对被称为“磨刀石”的致密地层,长庆人喊出了“磨刀石硬,长庆人骨头更硬”的铿锵口号,把“井井有油、井井不流”变成了油丰气旺;面对艰苦的自然环境,长庆人喊出了“垮的是困难,不垮的永远是石油人的意志”的豪迈誓言,建成了长庆最快突破百万吨的采油厂;面对海拔1300多米、坡度70多度的陡坡,长庆采油工硬是用双脚在上面踏出了一条创业之路,把人见人怕的“阎王坡”走成了“好汉坡”。我们用伟大精神提升干事创业的过硬本领。将弘扬伟大精神的重点放在干好主责主业、提升岗位能力上,引导全员在艰苦奋斗、苦干实干中磨砺本领、提升能力,着力打造一批高水平技能领军人才、锤炼一支高质量技能骨干队伍、培育一批高绩效一线创新团队。油田先后涌现出“油井医生”杨义兴、“技能标兵”陈思杨等一批能吃苦、肯钻研、敢创新的“石油名匠”,先后培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9人,全国技术能手、“三秦工匠”“陇原工匠”7人,培育了17名全国劳动模范,136个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奖章、先锋号,和1000多名省部级先进典型。
(三)始终用优良传统锤炼过硬作风,是推动长庆油田行稳致远的根本保障。好作风是战斗力,也是生产力。我们赓续红色基因,永葆石油人的红色底蕴和战斗情怀。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优良作风培育形成的重要历史时期。如今,我们大力推动延安精神学习教育与石油精神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学习教育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实,推动延安精神进石油、延安作风进长庆,让以“艰苦朴素、纪律严明、密切联系群众”为特征的延安作风,和“苦干实干”“三老四严”为集中体现的石油优良传统作风,成为长庆干部队伍作风的鲜明底色。我们扎实开展集中教育,推动作风建设走深走实。党的十八大以来,严格落实党中央工作部署,按照中国石油集团党组统一安排,扎实组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党纪学习教育,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我们聚焦主责主业,以过硬作风打造百年长庆。坚持在真抓实干中锤炼作风,全力保持6600万吨以上高产稳产,当好集团公司增储上产“主力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顶梁柱”;在凝心聚力中锤炼作风,全心全意依靠员工办企业,汇聚万众一心、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在精益管理中锤炼作风,树立“长期过紧日子”思想,反对一切形式的铺张浪费,倡导全员挖潜增效,以作风转变带动管理升级;突出依法合规治企,强化“风腐一体”纠治,打造清廉长庆,以过硬的作风提升队伍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推动长庆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四)始终坚持企地共建共享和谐发展,是激励长庆油田高质量发展的价值追求。我们从延安精神中感悟初心力量、砥砺为民情怀,勇担国有企业使命担当,积极贡献国家、回报社会、造福人民。我们坚持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在延安,为了让老区人民喝上“放心水”,我们关停搬迁库区油井400余口、站库40多座;在陇东,我们积极开展植树造林,建成长庆油田南梁碳汇林等10多个大型生态屏障;在内蒙古乌审旗,为了给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蓑羽鹤留下栖息地,我们调整避让100余口气井,蓑羽鹤数量由最初的25只增长到280只……我们坚持助力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扶持地方中小企业6000余家,促进地方就业近百万人。积极援建地方道路、饮水、教育、公益等项目,在油气区内修建的7.4万公里道路全部实现共享。选派油田优秀干部到定点帮扶村担任驻村干部,油田精准帮扶的9个贫困村全部脱贫“摘帽”。2021年,河南省遭遇特大暴雨灾害,长庆救援队千里驰援,第一时间参与救灾工作,受到国家应急管理部表彰。近年来,长庆油田在甘肃庆阳、陕西延安创造的工业产值,分别占当地工业总产值的1/2和1/5。我们坚持加大企地精神文化交流。在陕、甘、宁、内蒙古四省区共建了1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实现了资源共享、活动共建、发展共赢。今年5月,长庆油田第七采油厂被评为第七届“全国文明单位”,长庆油田驻村帮扶点米脂县王坪村被评为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我们充分发挥长庆油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延安精神示范教育基地”辐射带动作用,打造4条爱国主义教育、延安精神学习教育参观路线,长庆“好汉坡”等阵地被延安干部学院、西安石油大学等列为社会教学实践基地。
走好当下的路,在红色土地上守正创新加油争气,展现“国之大者”的责任担当
面对建设世界一流大油气田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长庆油田深刻把握伟大精神的时代内涵,将延安精神、石油精神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作为引领改革创新、战胜困难挑战的“精神法宝”和“思想利器”,不断推动油田改革发展取得新突破、迈向新阶段。
(一)坚持“理论认识创新”,坚决把油气产量顶上去、把能源保供责任扛起来。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解放推动了革命的转折和发展,让人民解放的伟大事业走向胜利;建国初期,石油先辈们通过思想解放发现了大庆油田,推动新中国石油工业顽强崛起。现在我们弘扬延安精神、石油精神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也要善于将思想解放的武器应用到生产实践上,推动企业改革发展不断取得新的胜利。
我们坚信“地下有油不可少,思想有油更重要”,把“理论认识创新”作为弘扬伟大精神、推动油田发展的突破点,在油田发展的关键节点通过理论创新和思想解放实现跨越发展。二十一世纪以来,我们总结经验,提出“三个重新认识”,即重新认识鄂尔多斯盆地、重新认识长庆的低渗透、重新认识我们自己,油气勘探开发理论不断取得新突破,原创性提出了致密砂岩气成藏、陆相页岩油成藏等理论,接连拿下了西峰油田、苏里格气田、华庆油田,发现了10亿吨级庆城页岩油大油田。近年来,我们坚持“勘探无止境、找油无禁区”,大胆探索伴生矿和煤岩气等新型能源开发,向着建设鄂尔多斯超级能源盆地目标迈进。现在,长庆油田每年新增的油气探明储量占全国近1/3,每年页岩油产量占全国1/2以上,每年油气产量占全国总量近1/6。
(二)坚持“核心技术创新”,走出非常规油气资源经济有效开发的新路子。我们弘扬延安精神、石油精神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就是要立足企业发展实际,聚焦制约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痛点、堵点,深刻把握伟大精神的核心要义,破解企业发展的关键难题。
长庆油田是世界典型的“三低”油气藏,油气储层致密坚硬,被称为“磨刀石”,甚至曾经被外国专家断定为是没有开发价值的边际油藏。面对质疑,长庆油田坚持科技自立自强、自主创新,攻克了世界级开发难题。我们创新黄土塬三维地震技术,实现了油气发现的精确制导;创新形成水平井优快钻井技术,让“多井低产”变为“少井高产”。面对外国石油公司的技术封锁,自主研发了可溶球座等体积压裂关键核心工具,不仅性能更好,而且成本更低,每年节约生产成本上亿元。依靠技术创新,逐一攻克了低渗透、特低渗、超低渗、页岩油和致密气,在过去认为没有油气的地方找到了油气,在过去认为开发不了的油藏中拿出了油气,创新形成了非常规油气资源高效勘探开发技术系列,多项工程技术指标迈入世界领先行列,两项技术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600余项研究成果取得国家专利授权,走出了一条科技兴油的发展之路。
(三)坚持“管理机制创新”,打造传统石油工业转型升级的“长庆样本”。我们弘扬延安精神、石油精神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既要从精神层面传承苦干实干的优良作风,也要在操作层面善于通过“巧干”提升工作效率。
长庆油田生产区域横跨陕、甘、宁、内蒙古四省区,是一个没有围墙的超级“大工厂”。面对大范围、大跨度、大体量油田管理难题,我们大力推动油田数智化转型,建成国内最大的油气生产物联网系统,将十几万口油气水井、三千多座站库及上百万台设备装进电脑,实现自动操控、远程管理和智能指挥,有效压缩了管理层级,极大提升了生产效率。近20年来,长庆油田的生产规模扩大了6倍,但用工总量始终保持在7万人左右,实现了“用最少的人管理最大的油气田”。2003年至今,长庆油气年产量当量从1000万吨上升到6600万吨,增长速度之快在国内油田中没有先例。面对生产规模快速扩大带来的建设力量不足、生产成本过高等挑战,我们不断深化市场化运作,构建了撬动多方资源共建大油田新模式,油田工程建设效率提高50%以上,企业利润连续多年保持国内油气田前列。我们全面推进归核化管理布局,打破“大而全”的业务结构,把资源力量集中到资源勘探、油气开发和新能源三大主营业务,主业从业人员占到80%以上,主业投资占到95%以上,实现了油田发展结构更优、动力更足、效益更好。
(四)坚持“发展模式创新”,书写国有企业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我们弘扬延安精神、石油精神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既要用伟大精神指导创新实践,又要通过实践成果不断赋予伟大精神新的时代内涵,让伟大精神焕发时代光芒、永葆生机活力。
长庆油田地处黄河流域腹地,油田生产区域集中在草原、沙漠和黄土高坡,生态环境极为敏感脆弱。我们坚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用发展模式创新为油田绿色低碳发展赋能。我们创新大井丛、水平井布井技术,最多在一个井组上部署了74口油水井,地下的井眼轨迹最多水平延伸5060米,既最大程度节约了土地资源、保护了地面环境,又最大程度动用了地下油气储量。我们通过油气密闭集输、采出水回注、伴生气综合利用等技术,实现了“采油不见油、注水不见水、原油不落地、废气不上天”。我们建成了国内集成度最高的CCUS项目—黄3区CCUS国家示范工程,将二氧化碳注入油层,补充储层能量,提高油井产量,让“上天为害”的温室气体“入地为宝”。我们因地制宜加大风、光、电、热等非化石能源开发利用,建成中国石油首口长停油井地热能开发利用示范工程,高质量推进姬塬油田、苏里格气田绿色低碳先导示范区建设,全方位构建“多能优势互补、绿色协调发展”新模式,用创新发展、绿色低碳守护美丽中国的绿水青山。
坚定未来的路,在红色土地上攻坚啃硬接续奋斗,彰显伟大精神的时代价值
2025年是长庆油田开发建设55周年,站在新的起点,长庆油田立足“两个大局”、胸怀“国之大者”、心系“民之所向”、聚焦“企之要情”,明确了建设“大强壮美长”世界一流大油气田的新发展图景。我们将扎根红色土地、赓续红色基因,用“大强壮美长”诠释伟大精神的时代内涵、书写传承弘扬伟大精神的长庆篇章。
(一)突出主业发展优势,努力实现“长庆大”。长庆大,集中反映企业的核心功能,具体表现为“规模领先、结构优化、贡献突出”。长庆的“大”,不仅在于开发面积大、体量规模大,更在于格局大、责任大、贡献大。我们将不断巩固国内第一大油气田的优势,保持6600万吨以上高产稳产,同时更好统筹“大”与“稳”的关系,坚持“稳”在“大”之前、“大”在“稳”之上,持续优化油气新能源供应结构,增强可持续高效供给能力,始终当好为祖国加油争气的“主力军”和“排头兵”。
(二)注重改革发展效益,努力实现“长庆强”。长庆强,集中反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体表现为“创新驱动、价值引领、效益发展”。长庆的“强”,不是规模越大就越强,关键是质量效益要强。我们将把“做强”“做优”“做大”作为有机整体,科学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推动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坚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油气业务转型和战略性新兴业务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确保各项经营指标始终保持在集团公司前列,实现质量效益更好、竞争能力更强的发展。
(三)夯实长远发展基础,努力实现“长庆壮”。长庆壮,集中反映企业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具体表现为“基础稳固、体系完备、治理现代”。我们将大力推进“归核化布局、市场化运作、数智化转型、一体化集成”管理模式,稳步推动企业深层次改革,夯实获取低成本、多元化、可持续资源的制度基础,构建主业突出、专业支撑、市场主导、运行高效的现代油公司模式,为建设世界一流大油气田提供有力支撑。
(四)创建和谐发展环境,努力实现“长庆美”。长庆“美”,集中反映企业的品牌价值,具体表现为“青山绿水、风清气正、和谐安定”。长庆的“美”,兼具自然生态美、政治生态美、社会生态美,这也是延安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具体化。我们将模范履行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树立负责任、有担当的企业形象。我们将坚持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持续推进惠民工程,大力实施安业、安康、安居、安心、安养行动,不断提升员工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加强正面宣传,讲好长庆故事,不断提升长庆油田的知名度、影响力和美誉度。
(五)培育优秀精神文化,努力实现长庆“长”。长庆“长”,集中反映现代国企的独特优势,具体表现为“广受尊敬、永续发展、基业长青”。我们将始终赓续红色基因,听党话、跟党走,始终做党和国家最可信赖的骨干力量;弘扬伟大精神,建设具有强大引领力、凝聚力、战斗力的优秀企业文化;传承优良作风,打造“忠诚担当、创新奉献、攻坚啃硬、拼搏进取”的干部员工队伍,用优秀的精神文化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永葆生机活力,筑牢建设基业长青百年长庆更基础、更深厚、更持久的坚实根基。
(作者系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

98
点击量
0
下载量

刊出日期:2025.08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企业协会 中国石油企业协会海洋石油分会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4267
国内统一刊号:CN11-5023/F
国外发行代号:M1803
国内邮政编码:100724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京西工商广字第0433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