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数字纪检监察体系建设规划(2023—2027年)》强调,要着力推动纪检监察工作数智化转型。数据贯通、协同应用已成为推动纪检监察工作数智化转型的核心驱动力。面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严峻形势,必须加快数据贯通与协同应用深度融合,升级完善反腐败“工具箱”,构筑监督协同“数字通道”,提升监督执纪整体效能,把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
把握建设现状 增强发展信心
国有油气企业经过近年不懈努力,监督执纪信息化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2013年,中国石油启动监督执纪信息化建设以来,积极在数据贯通、监督协同等方面不断探索实践。
突出“三强化”,数据赋能监督执纪初见成效。强化数字化办公,大力推进工作流程线上运行,有效促进纪检监察系统综合业务高质量、专业化发展;强化大数据监督,采取“制度+科技”手段,通过联合监督系统对相关业务环节开展数据检索、业务查询、违规预警等工作,实现从被动监督向主动监督、靠前监督的转变;强化大数据办案,开展数据查询、调证、取证等综合业务应用,为重大案件查办提供及时可靠的数据支撑。
突出“聚管用”,奠定数据贯通基础。注重集成把数据“聚”起来,实现监督数据贯通,满足了14个重点业务领域的信息查询、风险预警和监督管理;强化治理将数据“管”起来,对集成到联合监督信息系统数据库的数据,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自动化和智能化清洗,确保数据一致性、可用性和高质量;加强共享让数据“用”起来,利用联合监督信息系统建立数据查询和传输通道,为监督执纪执法提供有力数据支撑。
突出“四协同”,完成监督协同初步配合。发挥协同监督优势,打造了涵盖11个专业公司业务监督“第一道防线”、15个总部部门职能监督“第二道防线”和巡视、审计、纪检监察专职监督“第三道防线”的监督格局;夯实贯通协同基础,全面激活“大监督”体系;丰富贯通协同载体,促进“三道防线”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和力量联动,构建“3×3”协同工作格局;提升协同监督质效,增强监督叠加效应。
坚持问题导向 理清发展思路
国有油气企业在监督执纪信息化建设上虽取得新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业务系统的事前预警和事中管控能力尚显不足,难以在问题发生前及时识别风险并在事中进行有效干预,导致部分问题未能及时遏制。其次,业务线上化程度较低,部分业务流程仍依赖传统线下模式,监督规则模型的精准度不高,难以满足复杂业务场景下的监督需求。第三,数据孤岛现象依然存在,“三道防线”协同机制不够深入,信息共享和协作效率有待提升,未能形成监督合力。第四,闭环管理机制尚未健全,从问题发现到整改落实的全流程跟踪和反馈机制不够完善,导致部分问题整改不到位或反复发生。面对监督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必须不断增强运用数字手段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始终坚持以数据为纽带、以协同为路径、以治理为目标,落实全要素覆盖、全流程贯通、全领域标准、全系统共享的建设要求,加快推动数据贯通和协同应用赋能监督执纪,实现“惩治防”一体推进的现代化监督体系。
锚定目标任务 加快创新实践
坚持以搭建数字办公管理、数字监督检查、数字审查调查的一体化工作平台为核心目标,以进一步提升监督执纪的洞察力、震慑力、凝聚力、精准力、治理力为根本任务,按照“立足四可要素、推进六维协同、实施双向循环、健全四大体系”的路径机制,加快推进纪检监察工作全流程智能化、精准化、协同化转型。
立足四可要素,促进数据资源价值释放。立足数据可信,结合企业内部数据标准化进程及监督业务涵盖数据范围,推进数据标准规范统一;立足数据可见,汇聚企业范围内所有与监督业务相关的数据,生成监督业务领域数据资源目录;立足数据可用,建立“专业库、监督库、业务库、共享库”多维度数据库,释放监督数据价值;立足数据可控,开展数据分类分级管理,筑牢监督数据资源中心安全堤坝。
推进六维协同,提升监督执纪治理效能。推进嵌入式风险控制协同,基于企业业务范围梳理风险清单,基于制度梳理措施清单,基于措施建立规则(模型)清单,推动监督责任再压实;推进靶向式监督检查协同,建立监督事项清单和协同事项清单,推动监督力量再整合;推进联动式问题处置协同,强化问题研判反馈、核查处置和处置流程监管,推动监督流程再完善;推进闭环式成果转化协同,深化问题标本兼治,推动监督实效再深化;推进同步式数据质量协同,建立数据质量线上反馈、跟踪督办和落实整改工作机制,推动监督治理再拓展;推进融合式两级联动协同,实现数据赋能监督执纪上下联动协同,推动监督深度再延伸。
实施双向循环,构建全面覆盖监督网络。以单一业务小循环进行破题、以全域业务大循环推进攻坚,按照选定企业内某一业务领域开展实践应用后向全域业务领域推广的双向循环模式,推进数据贯通和监督协同落实落地,以“点”上破题带动“面”上推进,构建全面覆盖、高效协同的立体化监督网络。
健全四大体系,夯实监督执纪组织保障。健全组织领导体系,将纪检监察组主要领导和相关责任人员纳入集团公司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将纪检监察人员和相关机构纳入其他信息化相关非常设组织机构;加快推进由纪检监察组直接领导的数字纪检监察中心建设,固化监督执纪工作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非常设机构,将线下协同机制迁移至监督平台,实现协同工作全过程信息化管理。健全制度机制体系,完善“月+季+半年”定期例会机制和重要事项不定期专题会议机制,修订《关于健全完善监督体系推动各类监督贯通协同的实施意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协调小组工作规则》,建立监督执纪信息化工作涉及数据采集、数据标准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围绕推进数据贯通和监督协同,将数据采集、数据治理、数据共享等工作固化为可操作、可落地的工作流程,并转化为线上标准化的表单模板。健全考核评价体系,明确数字纪检监察中心作为监督执纪工作信息化建设的考评主体,完善考核评价程序,建立“日常评价+定期评价”考核机制,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健全人才管理体系,结合数智化素养要求,优化完善纪检监察队伍建设五年规划和纪检监察干部岗位胜任力模型,制定纪检监察干部信息化培养规划,建立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和岗位标准化培训体系,努力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敢于斗争的纪检监察信息化工作铁军。

14
点击量
0
下载量

刊出日期:2025.04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企业协会 中国石油企业协会海洋石油分会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4267
国内统一刊号:CN11-5023/F
国外发行代号:M1803
国内邮政编码:100724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京西工商广字第0433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