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玉门油田公司(简称玉门油田)将人才培养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生生不息的精神传承,通过拓展培养领域、拓宽培养方式,构建了一条人才发展的“快车道”,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并建设成为国家技能根基工程培训基地、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国家“一带一路”技能筑梦培训基地。
锚定清洁转型 加快绿色能源人才培养
绿色能源已成为推动能源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玉门油田以其前瞻性的视野和坚定的步伐,超前谋划布局,加大绿色能源人才培养方面。
前瞻布局,共建绿色能源平台。玉门油田锚定中国石油清洁转型示范基地和甘肃省氢能源产业链链主企业的建设目标,依托54.1万千瓦光伏发电装机量和首个规模化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建起了一个崭新的新能源实践教学基地,并通过多次承接全国新能源培训项目,承办中国石油首届新能源技术技能大赛、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甘肃省电力系统运营与维护选拔赛,全力打造“技术精湛、技能高超、作风过硬”的新兴产业人才队伍培育品牌,为绿色能源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坚实的硬件支撑。
产学研结合,推动技术创新与应用。玉门油田与中国石油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浙江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等高校紧密合作,共建“绿色能源工程师技术中心”。近两年,中国石油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先后有5名研究生进入玉门油田新能源实践,他们在油田导师的协助下,到中国石油首个规模化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中学习、锻炼,实际参与了碱性电解槽操作规程编写、可再生能源制氢能量管理系统开发等实际工作,促成了产学研一体化在玉门油田的具体实践。
全流程培养,提升综合能力。玉门油田依托“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从设计、建设、调试、运营、销售的全流程,培养具有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和现场操作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涌现了陈鹏、李强、王镜源等一批年轻的企业创新人才,成为油田走好新能源发展之路的坚强后盾。李强领衔的《燃气轮机富氧燃烧与碳捕集低碳绿色产业链构建》荣获中国石油第三届创新大赛油气和新能源专业创意比赛三等奖,不仅提升了玉门油田绿色能源技术水平,还为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传承工匠精神 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
面对员工退休潮来临、技能人才链断裂、技术人才青黄不接的状况,玉门油田坚持“传帮带”的传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高技能人才的成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舞台。
传承工匠精神,弘扬优良传统。玉门油田历史悠久,为了传承和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玉门持续加强技能专家工作室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高技能领军人才团队优势,坚持“传帮带”的培养模式,通过签订“师徒协议”,将老一辈石油人的工匠精神和技术经验传承给年轻一代。利用刘春杰、陈全柱两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和华玉林集团公司技能专家工作室,实现“实操教学+技能传承+成果转化”的螺旋式推进,通过考培结合的人才评价模式打通人岗匹配的“最后一公里”,创新实用型技术技能人才“一站式”培养模式;油田还建立重点培养对象培养计划,通过明确工作任务,签订工作任务书,定期组织高技能人才交流。截至目前,培养了224名具有创新精神的高技能人才。
创新培训模式,提升技能水平。针对不同领域、不同工种的需求,玉门油田创新了“沉浸式”安全培训、“实用型”技能培训和“数智化”仿真培训等一系列培训项目,帮助员工深化对装置、设备的理解程度,提升实际操作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玉门油田坚持“红工衣”联合“白大褂”,重点进行老区开发、新区勘探集中攻关研究,破解增储上产难题,推广应用79项创新成果,取得经济效益1200余万元。通过此类培养模式,玉门油田涌现出一批技术专家和管理人才,他们在提升生产效率、技术创新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用。玉门油田通过组织员工参与各类技能竞赛,并将竞赛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提升了员工的技能水平,推动了企业技能水平的提升。以公司级职业技能竞赛为抓手,根据生产实际和油田需要开展各种专业竞赛,形成了人事、工会、共青团以及专业部门组织的各级各类竞赛相互融通的职业技能竞赛机制,如油水井动态分析专业竞赛、员工技术比武等,通过赛前培训、岗位练兵和层层选拔,调动了员工参与技能竞赛的积极性,达到了竞赛一个工种、培养一批骨干的目的。2024年,玉门油田取得国家级团队1银,集团级1金2银13铜的优异成绩。
依托海外工作经验 加强海外本土化人才培养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玉门油田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定制化的培训课程和模拟生产场景的实操模式,探索总结出海外本土化员工职业技能培训新路径。
发挥自身优势,承接海外培训项目。玉门油田在海外业务已积累了22年丰富经验,成为国内首家为海外石油业务提供“上下游一体化”对口支持的单位。玉门油田凭借丰富的海外管理技术服务经验,把握政策机遇,将其转化为自身的发展动力,积极落实人才合作培养工作,与乍得公司签订了《中非人才培养合作培训合同》,并与恩贾梅纳炼油有限公司签署了《乍得技能人才职业认定培训战略备忘录》。
定制化培训课程,满足个性化需求。玉门油田设置了岗位技能提升、安全履职能力提升、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文化研学和交流等六个模块,并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和技能需求,为海外员工提供定制化的培训课程。培训老师结合履历开展入学测试,摸清每名学员的基本情况,并根据每个人的工作特点和培训需求,实施“一人一档案”的管理模式。定制化的培训课程不仅为海外员工提供了专业技能提升和职业发展的新路径,还增加了文化交流课程,学员们不仅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知识,还了解了中国文化、石油文化,增进了中外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
模拟生产场景训练,提升实践能力。玉门油田结合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岗位标准化管理,设计模块化、场景化培训,搭建真实的生产现场模拟仿真系统和装置,通过模拟真实的生产环境和操作流程,增强场景体验感,深入了解规程要领,提高实践能力。在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的指导下,玉门油田通过对培训内容、日训效果、阶段测试的双向评价,组建专业考评团队,完成技能水平评价,其中乍得籍49人已完成本地化培训项目,30人颁发技能等级证书,这也是中国石油首次为外籍员工颁发“中国石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12
点击量
0
下载量

刊出日期:2025.04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企业协会 中国石油企业协会海洋石油分会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4267
国内统一刊号:CN11-5023/F
国外发行代号:M1803
国内邮政编码:100724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京西工商广字第0433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