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数智赋能构建预防型劳动关系治理新生态

作者:赵兴华 |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集团共享运营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数字经济与零工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劳动关系治理模式面临灵活性不足、风险预警滞后、合规成本高等问题。中国石油作为国内最大的油气生产和销售企业之一,面临着复杂的用工环境和多元化的劳动关系管理需求。本文提出以数智技术为驱动,以动态契约为载体,构建预防型劳动关系治理新生态,旨在通过数据互联、智能决策和动态适配实现劳资风险的主动防范与精准化解,为中国石油人力资源管理的数字化转型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路径。

关键字:数智赋能;预防型劳动关系治理;数据驱动决策;员工权益保障;生态协同

1745983455578821.jpeg

近年来,中国石油在数字化转型和业务拓展过程中,逐渐引入了灵活多样的用工形式,如外包劳务、临时工、远程办公等。这些新模式虽然提升了企业的运营灵活性,但也带来了诸多挑战。例如,在一些偏远地区的油气开采项目中,外包劳务人员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既非典型的劳动关系,也非完全的民事关系,这种模糊性导致了大量劳动争议的产生。据中国石油内部统计,2022年劳动争议案件同比增长20%、反映出传统“事后救火”模式的困境。

同时,政策层面的变化也给中国石油劳动关系治理带来了新的挑战。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对企业的合规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社保入税政策的实施,使得企业的社保缴纳情况受到更严格的监管。中国石油作为大型国有企业,必须确保社保缴纳的合规性。此外,《民法典》对个人信息保护作出了明确规定、企业在处理员工个人信息时需要更加谨慎。这些政策的密集出台,使得中国石油在劳动关系管理中的合规成本大幅上升,稍有不慎就可能陷入法律风险之中。加之,中国石油传统的“管控”模式难以满足员工的需求,企业需要从“管控”向“共赢”转型、通过与员工建立更加紧密、和谐的合作关系、实现双方的共同发展。

数智赋能的治理优势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中国石油可以通过数智技术整合社保、个税、考勤、绩效等多源数据,建立员工数字画像。例如,通过物联网设备采集生产现场的安全行为数据,能够实时监测员工在工作中的安全操作情况,预防工伤纠纷的发生。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企业可以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整改。

其中,动态契约是数智赋能劳动关系治理的核心载体。基于区块链的智能合约具有不可篡改,能够实时响应政策调整,岗位变动或绩效波动,实现权利义务的动态平衡。例如,当劳动法规发生变化时,智能合约可以自动更新相关条款,确保契约的合规性;当员工的岗位发生变动时,薪酬结构、工作内容等条款也可以相应调整、避免因条款不明确而产生的争议。

数智技术能够促进中国石油与政府、第三方平台之间的数据互联互通,形成“风险预警—协商调解—合规整改”的闭环。政府可以通过数据平台实时监测企业的劳动关系状况,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点,并进行预警和干预;企业可以借助第三方平台的专业能力,提升自身的劳动关系管理水平;第三方平台则可以通过数据分析为企业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促进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协商调解。

构建预防型劳动关系治理体系是应对劳动关系复杂化,政策监管精细化,员工权益诉求升级的必然选择。对于中国石油来说,这是实现降本增效,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路径。通过数智技术和动态契约,企业可以降低劳动争议的风险,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对于员工而言,预防型治理体系能够更好地保障他们的权益,提升工作体验和职业发展机会,促进员工的全面发展。从社会治理的角度来看,构建预防型劳动关系治理体系有助于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推动劳动法规的科学化和精细化发展。

数智赋能实施方法及路径

一、技术基础:构建“数据—算法—场景”三位一体的数智平台

1. 数据层。数据是数智平台的基础。中国石油需要整合社保、个税、考勤、绩效等多源数据,建立员工数字画像。例如,通过物联网设备采集生产现场的安全行为数据,能够实时监测员工在工作中的安全操作情况,预防工伤纠纷的发生。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企业可以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整改。

2. 算法层。算法是数智平台的核心。中国石油可以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对大量的劳动关系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识别潜在的争议群体。例如,基于机器学习的模型可以识别“高频加班但薪资未同步增长”的员工群体,这些员工可能因为长期的高强度工作而产生不满情绪,从而引发劳动争议。通过对这些潜在争议群体的提前干预,企业可以采取措施,如调整工作安排,提高薪资待遇等,化解潜在的矛盾。

3. 场景层。场景是数智平台的应用载体。中国石油可以将数智技术嵌入到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环节,实现对劳动关系的动态监控和干预。例如,通过AI客服自动提示超时工作导致的用工风险。当员工的工作时间接近法定工时上限时,AI客服会自动提醒企业管理人员,及时调整排班、避免因超时劳动而引发的劳动争议。

二、核心载体:动态契约的设计与实施

1. 契约要素动态化。动态契约的设计是实现劳动关系动态平衡的关键。中国石油需要将薪酬结构、工时弹性、培训权益等条款设计为可量化、可调整的参数模块。例如,薪酬结构可以根据员工的工作绩效,市场薪酬水平等因素进行动态调整;工时弹性可以根据工作任务的紧急程度和员工的个人意愿进行灵活安排;培训权益可以根据员工的职业发展规划和企业的需求进行定制化设计。

2. 合规性嵌入。合规性是动态契约的重要保障。中国石油可以通过自然语言处理(NLP)技术,自动匹配最新的劳动法规,生成合规的契约文本。通过这种方式,企业可以确保契约的条款始终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避免因条款不合规而引发的法律风险。

3. 多方协同机制。多方协同是动态契约实施的重要保障。中国石油可以引入工会、仲裁机构等作为链上节点,确保契约修改的透明性与合法性。工会可以代表员工参与契约的协商和修改,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仲裁机构可以对契约的修改进行监督和审查,确保契约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三、实施路径

1. 政策衔接。政策衔接是动态契约实施的重要保障。中国石油需要推动地方人社部门开放数据接口,建立区域性劳动关系监测平台。通过数据接口的开放,企业可以与政府的数据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及时获取政策信息和劳动关系监测数据。同时,政府也可以通过监测平台实时掌握企业的劳动关系状况,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点,并进行预警和干预。

2. 能力建设。能力建设是动态契约实施的重要支撑。中国石油需要开展HR数字化培训,培养劳动法与数据分析的复合型人才。例如,通过培训,HR人员可以掌握Python数据分析工具,能够对劳动关系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和挖掘,为企业提供决策支持。同时,企业还可以引入外部的专业机构,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提升企业的数字化管理水平。

预计实施效果

一、企业层面:风险防控与效率提升

1. 预计减少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劳动争议。通过数智技术和动态契约,中国石油可以实现劳动关系的透明化和动态化管理,减少信息不对称现象。动态契约能够有效降低劳动争议的发生概率,减少企业因劳动争议而产生的经济损失和声誉损失。同时,通过数据驱动的决策和动态契约的调整机制,企业可以及时发现和化解潜在的矛盾,避免矛盾的激化和升级。

2. 通过智能排班、弹性福利优化人力成本。动态契约还可以帮助企业优化人力资源配置,降低人力成本。通过智能排班系统,企业可以根据工作任务的紧急程度和员工的个人意愿,灵活安排员工的工作时间和工作任务,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满意度。同时,弹性福利制度可以根据员工的需求和企业的预算进行动态调整,实现员工福利的最大化和企业成本的最小化。这种优化不仅提高了企业的运营效率,还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二、员工层面:权益保障与体验升级

1. 建立个人数据主权账户,实时查询社保缴纳、工时记录等权益信息。动态契约能够更好地保障员工的权益。通过建立个人数据主权账户,员工可以实时查询自己的薪资发放、社保缴费、工时记录等权益信息,确保自己的权益不受侵害。例如,员工可以通过手机应用程序随时查看自己的社保缴纳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向企业或相关部门反映。这种透明化的管理方式不仅增强了员工对企业的信任,还提高了员工的权益意识和维权能力。

2. 通过算法推荐个性化职业发展路径。动态契约还可以为员工提供个性化的职业发展路径。例如,某平台基于技能图谱为骑手规划“配送员—站长—区域经理”的晋升通道。通过算法对员工的工作能力和职业兴趣进行分析,平台可以为员工提供定制化的培训和晋升机会,帮助员工实现职业发展目标。这种个性化的职业发展路径不仅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还促进了员工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了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三、社会治理层面:生态协同与长效稳定

1. 形成“企业自查—政府监管—社会监督”三级预警网络,降低群体性事件概率。通过数智技术和动态契约,可以形成“企业自查—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的三级预警网络,提高劳动关系治理的协同性和有效性。企业可以通过数据平台进行自查,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问题;政府可以通过监测平台进行监管,对企业的劳动关系状况进行实时监督和预警;社会可以通过舆论监督等方式,对企业和政府的行为进行监督和约束。这种三级预警网络能够充分发挥各方的优势,形成治理合力,降低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概率,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2. 推动劳动法规从“一刀切”向“场景化”演进。动态契约的实施还可以推动劳动法规的科学化和精细化发展。例如,根据行业特征动态调整加班工资计算规则。通过数据分析和动态契约的实践,政府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行业的劳动关系特点和需求,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劳动法规。这种场景化的劳动法规,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和员工需求的变化,提高劳动法规的适用性和有效性,为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提供有力保障。

1745983692548376.jpeg

前瞻性价值

动态契约治理不仅具有现实的实施效果,还具有重要的前瞻性价值。未来、随着数字经济和零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劳动关系的形式将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动态契约治理可以扩展至跨国用工,元宇宙虚拟劳动关系等新兴领域,为全球劳动力市场治理提供中国方案。例如,在跨国用工中,动态契约可以解决不同国家劳动法规差异带来的问题,实现跨国劳动关系的动态平衡。这种前瞻性的价值使得动态契约治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重要的战略意义。

数智赋能下的动态契约治理,不仅是技术工具的创新,更是劳动关系从“对抗博弈”到“共生协同”的范式革命。中国石油作为国内最大的油气生产和销售企业之一,需要以战略视角拥抱变革,积极引入数智技术和动态契约,提升自身的劳动关系治理能力;政府需要完善配套制度,推动政策衔接和能力建设,为企业和员工提供良好的治理环境;员工需要提升数字素养,增强自身的权益意识和维权能力,积极参与劳动关系的治理过程。只有三方合力,才能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劳动生态,实现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略)

点击下载PDF

12

点击量

0

下载量

2025年, 第4期
刊出日期:2025.04
单月刊,1984年创刊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企业协会 中国石油企业协会海洋石油分会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4267
国内统一刊号:CN11-5023/F
国外发行代号:M1803
国内邮政编码:100724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京西工商广字第0433号(1-1)

杂志订购热线

010-6206711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