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为了心中的誓言 —记2024年度中国石油集团先进工作者张松波

作者:本刊记者 胡玮斐 通讯员 张艺凝 王轩 |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企业

1745974466818275.jpeg

张松波 中国石油北京销售公司第一分公司业务经营部副经理、延庆团队经理兼第六党支部书记。曾荣获中国石油集团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优秀青年”、“优秀共产党员”,2022年北京市“应急先锋·北京榜样”先进典型人物等称号。

党徽别在胸前,油枪握在手中,满脸的笑容,永远不知疲惫……

这,便是现任中国石油北京销售第一分公司业务经营部副经理、延庆团队经理张松波,长久以来烙印在顾客与同事心间深刻的模样。

一路成长,张松波难忘18岁初到北京,面对高楼大厦车流如织时的懵懂;更铭记22岁时加入中国共产党,面对党旗的庄严宣誓,在心底立下“石油人走到哪儿,红旗就插到哪儿”誓言的那一刻。

回首往昔,谁能料到,那个曾在加油站储油罐口卸油时,手忙脚乱的农村小伙儿,历经23载石油精神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洗礼与淬炼,在加油站这片天地用青春和汗水书写出服务冬奥会、护航全球首座既能加注35兆帕又能加注70兆帕加氢站运营、提升车主消费品质的“加油”故事。在中国石油加油站这片天地里,张松波以赤子之心践行中国石油人的承诺,用脚踏实地的进取诠释一名共产党员的担当,铸就新时代石油人的忠诚。

幕后砥砺八百天 冬奥保供勇担当

2019年11月12日下午6时,雪花纷飞,一通紧急电话打破了延庆金龙加油站的宁静。电话那头,焦急万分:“小海坨山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工地断油了,施工设备已经停工三天,能不能马上送油上山?”张松波深知小海坨山的险峻,那条通往山顶的碎石路蜿蜒曲折,最窄处不足3米,一侧是嶙峋山壁,另一侧是百米深崖,冬季山风凛冽,夜间气温直逼零下20摄氏度,路面布满冰碴。可当听到对方讲道,“冬奥会场馆建设刻不容缓,北京冬奥组委已经联系了好几个单位,均没人敢接这活儿”时,张松波略作沉思后,便斩钉截铁地说:“好,我来想办法送油上山!”

“上山的路还没有完全修好,车只能慢慢地开到半山腰,剩下的路,只能靠人背肩扛!”张松波和团队人员迅速制定送油方案:用20个30升储油桶装满汽油,借助手摇泵转运上山。这看似原始的方法,成了唯一送油上山的希望。张松波带领2名突击队员,扛着油桶,踏上山路。手电筒的微光在漆黑的山路上摇晃,200米的高差,45度的陡坡,结冰的碎石路上让人一步一滑。“慢点!踩着我的脚印走!”张松波的呼喊被风声淹没。他俯下身小心翼翼地在前面探路,油桶的金属边缘硌得身上生疼,呼出的白气瞬间在头发、睫毛上凝结成冰晶。

4个小时里,这支“人驮运油队”在悬崖边的险路上往返十余趟。当最后一桶油注入工地储油罐时,张松波的棉手套早已被汗水与冰水浸透,指尖冻得麻木。凌晨1时,小海坨山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工地的设备再度轰鸣。

这次艰巨的保供送油,让中国石油赢得了冬奥组委的信任。2020年9月30日,3座撬装设施加油站在小海坨山投入运营,张松波被任命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油料保障经理,服务战场从加油站转到海拔2198米的山顶、约10平方米的移动板房。

张松波带领陈玉岭、殷瑞兴成立油料保障小组,3人组建临时党支部,党旗被端端正正地钉在斑驳的墙板上。刚开始,新工作环境的艰苦超乎想象,没有水,只能就地取雪化水;缺暖气,就裹着军大衣、盖着被子睡。那段时间,最遭罪的是耳朵,“每天在零下30摄氏度的低温中值守六七个小时,耳朵上的冻疮烂了好,好了又烂,睡觉稍不小心碰到,疼得钻心。”

为确保高山滑雪赛道的白天正常使用,压雪车、铲冰车等设备都是凌晨作业。张松波带领油料保障小组,每天凌晨3时至5时,为几十台设备加注油料。

2022年2月13日,冬奥赛事激战正酣,一场特大暴雪突袭延庆赛区。为了确保赛事顺利进行,赛区内扫雪车、铲冰车连夜作业,张松波接到了“24小时不间断供油”的指令。那天,他们在风雪中连续工作了12小时……817天、61.7万升,这份沉甸甸的油料保供成绩单背后,是无数风雪中忠诚的坚守。北京冬奥组委曾向张松波、陈玉岭、殷瑞兴发来感谢信,称赞他们是冬奥会的“幕后英雄”、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的生动展现”。

张松波以817个日夜的坚守,将石油精神的根系扎进小海坨山的岩层,让“石油人走到哪儿,红旗就插到哪儿”的誓言在冰雪中生根发芽。那深陷积雪的脚印、挂满冰霜的党徽、冻裂渗血的手指,共同见证了新时代中国石油人对石油精神的传承—在最险峻处扎根,于最寒冷时挺身,以平凡人的坚持践行石油人的承诺。

而最让张松波动容的,是儿子曾向同学骄傲地说:“冬奥会上用的油,就是我爸送上去的。以后我也要像他那样,做一个为国家做贡献的人。”

1745974715605485.jpeg

突围转型焕新生 能源变革勇先行

“中国石油加油站的形象主要是由红色、黄色、白色构成的,可为什么金龙综合能源服务站的形象却是由天空蓝色、太空灰色构成的?”面对参观者的不解,张松波总会耐心解释:因为金龙综合能源服务站,正是中国石油加油站从“石油红”迈向“氢能蓝”能源转型之路的起点。

张松波常说自己幸运,加入中国石油北京销售公司这个温暖的大家庭,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诸多帮助与支持;有幸参与了服务冬奥会;亲身投入绿色低碳的能源变革浪潮之中,成为能源转型和清洁能源发展的践行者、见证者。在张松波看来,在加油站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需要满怀热情、努力学习、积极探索,做能源转型道路上的先行者。

2021年7月,金龙加油站改造工程启动,这座占地1.5万平方米的老加油站,要升级改造为中国石油首座“油气氢电非”的“五位一体”综合能源服务站。当时,摆在张松波和改造工程团队面前的,不仅有老加油站的满目荒凉、汛期暴雨导致加油站地基积水深达1米、新冠疫情反复造成的设备断供等难题,而且还有加油站的氢能设备验收标准在国内尚属空白的最大挑战。

“这是重点任务,必须完成!”张松波带领员工,吃住在施工现场的帐篷里,随时协助配合施工队,解决施工中遇到的难题。一次,一种施工用的阀门零件运输受阻,为了不耽误工期,张松波驱车200多公里前往河北工厂,守在厂里,督促厂方以最快速度将阀门零件运送到施工现场。

综合能源服务站需重新办理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需要经销商品涉及的相关标准,可此前的加油站仅销售柴油、汽油,氢能营销史无先例、标准空白。没有标准,那就创造标准。张松波带领团队员工上网查阅资料、寻求方案、收集数据,一份申报材料厚达一沓。最终,金龙综合能源服务站的相关申报材料及设备审检,一次性通过了延庆区应急管理局与有关专家的审核检验,成为延庆区首家取得氢能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的加油站。

2022年2月4日晚,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水立方和延庆赛区使用中国石油供应氢燃料的火炬台同时被点燃。看着电视画面中燃烧的火炬,张松波欣慰地笑了,为团队此前付出的无数努力与艰辛。

克服了重重困难,金龙综合能源服务站70兆帕加氢机能在10分钟内为氢能大巴加注26公斤氢气,续航里程可达400公里。服务保供冬奥会期间,金龙综合能源服务站肩负延庆赛区和水立方80%的氢能保供任务,累计加氢127吨,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800吨。国际奥委会在金龙综合能源服务站考察时,指着加氢机上“中国石油”的标识赞叹:“这是绿色奥运的最佳注解。”

“绿色、时尚、高效、优质”是金龙综合能源服务站的建设目标,张松波也致力于将其打造成能源供给的创新“样板间”。服务站228平方米的便利店内,智慧屏幕实时分析车流、客户加油电等数据变化;充电区30分钟可为一辆电动汽车充满电;光伏车棚日均发电200千瓦时,可满足站内照明用电需求;中水洗车系统更是一绝,1立方米水可洗100辆车,循环利用率达100%。只要没上冻,便可以为车主提供24小时免费洗车服务。

服务站的“绿色”贯穿每一处细节,员工笑着说:“瞧,便利店里、促销台上那些形态各异的‘摆花’,全是我们手工制作的,我们要让服务站成为绿色生活的窗口。”

张松波的“能源+”服务在服务站开展得有声有色:冬奥期间,便利店设“国际友人服务角”,员工用英语介绍延庆非遗剪纸;客户充电间隙,可享受预约八达岭缆车票服务,加油满额还赠送有机蔬菜;建立便利店“朋友圈”,客户可线上订货,加油站送货上门;旅游旺季,联合相关厂家举办户外商品展示活动……

如今,金龙综合能源服务站已经成为延庆的网红打卡点和新地标,甚至有人介绍张松波时会说:“他是中国石油在延庆最大加油站的经理。”

管理革新破圈行 团队发展写新篇

张松波在工作生涯中,踏足过北京销售第一分公司延庆团队所属的每一座加油站。每到一处,那一站的油品销量和非油销售额便会显著提升。在八达岭高速东、西加油站,几乎包揽八达岭高速公路进出城柴油车的加油量;在高塔加油站,创下日销售40吨油品的纪录,并总结了沿用至今的“企业微信社群”营销法;在金龙综合能源服务站,开展“员工当群主”活动,靠VIP服务赢得客户信赖,创下单日油品销售74吨,非油销售额突破11万元的纪录……

“管理创新带来成就感与荣誉感,其乐无穷。”20多年加油站经理的生涯,让张松波深切体会到创新的乐趣。延庆团队地处偏远,却总是在北京销售公司开展的油品、非油商品销售劳动竞赛中屡获佳绩,这都得益于张松波的“创新管理”。

张松波常说:“我有‘三怕’,怕给团队抹黑,怕给加油站丢脸,怕自己失了水准。”他既严于律己、言出必行,又严抓团队管理,探索制定各类操作规范与制度流程,如加油站员工上岗前的“三查一复核”,即班前查仪容、查设备、查环境,值班经理逐一复核;服务客户的“五动法则”,即手动引导、嘴动营销、脸动微笑、眼动观察、情动关怀,力求不断通过规范完善工作流程提高销售工作质效。

在工作中,张松波善于直击问题要害。他发现不少加油站经理、值班经理开班会时或是讲话内容空洞,或是讲话杂乱无章,于是,张松波便首先在金龙加油站探索总结并推行“三必讲、两必做、一必夸”班会制度。“三必讲”即讲营销政策、讲指标分工、讲经验分享,确保员工完全理解营销政策;“两必做”即情景再现、角色扮演和规范服务动作助力员工提升服务技能、解决实际问题;“一必夸”则是张松波的“独门秘诀”,他坚信“善于不断发现员工的优点并适时进行赞美表扬,是激发员工积极性的最好方式”。后来,这一班会制度在延庆各加油站逐步推广,站经理们不再为在班站会上不知道讲啥内容发愁了。

为充分调动员工主观能动性,2021年,张松波打破传统考核方式,在延庆团队推行注重“过程导向”的二次绩效分配考核。将会员拉新、社群运营、主题商品销售等5项指标量化,每月动态调整各项指标权重,适时加大弱项指标占比;奖金分配向一线倾斜,让一线员工真正实现“多劳多得”。

2024年5月,张松波担任北京销售第一分公司业务经营部副经理,主管加油站现场管理业务,恰逢公司推行6S管理标准,张松波负责第一分公司所属加油站管理标准的落实。那段时间,张松波像是拧紧发条的闹钟,忙着冬季站经理培训、管理办法推广、收集问题并解决、总结经验、验收成果……经过努力,第一分公司标准化建设落实成效显著,各加油站始终保持“安全、无味、整洁、服务、创效”。

在基层加油站工作多年,张松波深知加油站员工的需求。他将自己总结的加油站“5+2+2”巡查法、1715服务标准、现场和收银服务法则及各种营销小窍门,在第一分公司所属加油站分享推广。为提高团队整体服务竞争力,还推行“团队结对子”模式,轮流交流操作服务与营销经验。

延庆团队的3名销售能手和服务冠军到4个团队加油站轮岗,单日办理昆仑e享卡数量提升5倍,非油销售额实现翻番,结对期间,加油站的油品销量和非油销售额均快速提升。员工见证了“不可能”变为“可能”,增添了超越自我的信心和动力。让第一分公司各支团队不同程度补齐了短板,提高了市场竞争力与服务质量。

2025年元旦、春节期间,在中国石油销售公司全国加油站现场服务神秘顾客访问调查中,北京销售第一分公司成绩优异,延庆团队名列前茅。

张松波说,“不但石油人走到哪儿,红旗就要插到哪儿,而且要让红旗永远高扬,始终引领奋进征程!”张松波用实际行动,在中国石油销售领域镌刻下属于自己的奋斗印记,为中国石油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点击下载PDF

17

点击量

0

下载量

2025年, 第4期
刊出日期:2025.04
单月刊,1984年创刊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企业协会 中国石油企业协会海洋石油分会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4267
国内统一刊号:CN11-5023/F
国外发行代号:M1803
国内邮政编码:100724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京西工商广字第0433号(1-1)

杂志订购热线

010-6206711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