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明确“2025年,中国继续强化碳排放控制,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20%左右的新目标”。这表明我国在能源转型中保持的坚定决心和积极的行动。
20%目标意味着,中国需在2025年实现非化石能源装机跨越式增长,风电、光伏新增装机超3.7亿千瓦(占全球增量近半),推动煤电发电量占比首次跌破50%大关。燃气机组掺氢燃烧技术规模化应用(15%掺混比)、煤电CCUS改造试点铺开,将使电力行业碳排放强度骤降25%,相当于关闭30座大型燃煤电站,年减排1.3亿吨二氧化碳。
20%目标意味着,钢铁行业电炉炼钢比例突破25%(较2024年提升10个百分点)、玻璃行业“煤改气”改造超60%,将释放5000万吨标煤级节能空间。
20%目标还意味着,中国立足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把握好新能源和传统能源协调平衡,在保障能源可靠供应的同时推动能源转型。
可以说,随着新能源大规模发展和电力负荷特性变化,能源电力系统运行面临更多不确定性,亟须增强系统灵活调节能力,不断提升能源系统安全运行和抵御风险能力。
一如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戴厚良所说,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能源的支撑,大变局下提升我国能源安全保障能力至关重要。在2025年全国两会上,戴厚良建议:着力推动化石能源低碳化。统筹推进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重点加大对页岩气、煤岩气等非常规资源规模有效开发的政策支持力度,持续提高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发挥对化石能源低碳转型的支撑作用。
尽管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电气化进程正在加速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但电气化的推进速度仍存在局限,而氢能等新兴低碳技术的应用进展也相对缓慢,难以在2050年前实现净零排放目标。本刊2025年第二期业界观察栏目,在分析“埃克森美孚率先宣布进军电力市场新计划,将建造一座直接为数据中心供电的大型天然气电厂”的动机及天然气电厂对于当前及未来能源市场需求时,认为“随着AI技术的爆发式增长,数据中心能耗需求急剧上升,这不仅为天然气发电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机会,也是能源行业积极探索和适应新的能源消费模式和市场的需求。” 知名咨询公司Gartner提供的数据显示:预计到2027年,现有AI数据中心中的40%将因电力供应不足而面临运营困境。
天然气作为过渡能源的选择,其价值的重估显得尤为必要。3月10日至14日,在美国得克萨斯州休斯敦市举行的第43届剑桥能源周(CERAWeek),以“前行之路:复杂世界的能源战略”为主题,焦点转向了全球对各种能源,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气的不断增长的需求。会上,能源企业高管、政策制定者以及金融界人士纷纷表示,天然气预计将在未来几十年内成为能源结构的核心组成部分。贝莱德集团董事长拉里·芬克(Larry Fink)表示,在可预见的未来,天然气将成为电力供应的基石。
IEA指出,2024年全球天然气消费量超4.2万亿立方米,创历史新高,预计2025年全球天然气需求将继续增长。随着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天然气被视为满足其巨大电力需求的一种良好解决方案。美国能源部长克里斯·赖特(Chris Wright)强调,天然气是满足人工智能新增电力需求和国内经济再工业化的关键。
吸引了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50多家公司、超过1万名代表共襄盛举的本届剑桥能源周,中国石油代表团首次发布的煤岩气地质理论认识与勘探开发重大突破,引发国际能源界广泛关注。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地质师李国欣表示,煤岩气,这一新类型非常规天然气资源,虽然与传统煤层气(CBM)同产于煤系地层,但在地质特征、赋存机理与开发方式上却存在显著差异,或许可能继“页岩革命”之后产生一场“煤岩革命”,成为未来全球油气战略性接替资源。
这一成果不仅展示了中国石油在煤岩气勘探开发方面的强大实力,更为全球能源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能源转型不仅有助于解决国内的能源和环境问题,也是中国履行国际气候承诺、展现大国责任担当的重要举措。我们也看到,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巩固延伸优势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培育未来产业,推进能源产业链创新链协同发展,不断提升能源含 “新” 量。
中国石油在煤岩气领域的突破标志着全球能源行业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随着煤岩气等非常规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取得突破,全球天然气供应将更加多元化,为能源转型提供更加坚实的资源保障。

13
点击量
0
下载量

刊出日期:2025.04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企业协会 中国石油企业协会海洋石油分会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4267
国内统一刊号:CN11-5023/F
国外发行代号:M1803
国内邮政编码:100724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京西工商广字第0433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