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我国已经完成了“上天”的诸多壮举。
众所也周知,老话说“上天容易入地难”。
“登月,30万公里,1969年实现;入地,30公里,至今遥不可及。”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宁借助形象的对比表达入地之难。
中国工程院院士孙金声更是生动地比喻:“在8000米以深的超深层寻找油气,好比站在珠穆朗玛峰顶看清雅鲁藏布江上的游船,钻完井工程安全风险控制的难度,犹如大卡车在两根细钢丝绳上行驶”。
就是这么难,在2024年3月4日14点48分48秒,中国宣布了“探地”新成果:中国石油深地塔科1井,钻探深度已经突破万米大关,刷新亚洲纪录。深地塔科1井的成功钻探,不仅是一次技术上的胜利,更是一次科学上的发现。从这口井中采集的地下岩石样品,为我们揭示了从6000多万年前到5亿多年前的地质信息。这些信息对于研究塔里木盆地的沉积演化和油气成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这次钻探也为我们提供了关于万米深层油气藏的基本认知,为未来的油气勘探和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我们从这期创新案例“领跑世界的深地油气勘探开发关键核心技术体系自主攻关与应用管理”看到了,深耕塔里木盆地35年,面对塔里木油田“全球少有、国内独有”的勘探开发难度,特别是深地油气勘探开发受到进口技术“卡脖子”和8000米以深技术空白的双重制约,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坚持深化管理改革,聚焦顶层设计,创新研发、质量控制、现场应用、人才保障等技术研发环节,不仅创新形成深地油气勘探开发关键核心技术自主攻关与应用管理体系,而且创新成果突破的深地油气勘探开发关键核心技术体系,实现了超深层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支撑了塔里木油田160余口超8000米超深井的成功钻探、多口超8000米井获得勘探突破,有力保障了克拉—克深、博孜—大北万亿立方米大气区和富满10亿吨大油气田勘探开发,以及寒武系盐下白云岩、石炭—二叠系碳酸盐岩等多个超深新层系战略性突破,有力支撑了塔里木油田年油气当量产量超3300万吨、成为国内石油行业油气产量的排头兵,保障了企业的持续发展。
尤其是,建成了我国最大的超深油气田和新疆最大油气田企业,突破并领跑世界的深地油气勘探开发关键核心技术体系及应用管理技术,不仅使塔里木油田油气勘探开发降本增效、质量提升效果显著,实现企业高质量效益发展,塔里木油田的“南疆利民工程”惠及新疆南疆800万各族群众、“西气东输建设”满足沿线15省市4亿百姓生产生活,切实发挥了能源保供央企的经济社会责任。
万米钻探是“磨刀石”,不只是挑战地下未知的困难,更是对自我的超越。数据显示,世界新增油气储量的60%来自深部地层,我国83%的深地油气仍有待探明开发。我国深层超深层油气资源占全国油气资源总量的34%,其中陆上主要集中在塔里木、准噶尔、四川、柴达木四个大型含油气盆地,勘探前景十分广阔。“如果我们能在地下1万米或者更深的地方有新突破,对于缓解我国油气资源短缺的局面、落实战略资源接替有重要意义。”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深层岩石力学与石油工程专委会副主任路保平表示。
“万米时代”的大幕已然拉开。深耕深地,着眼未来,中国石油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在突破万米“崇山”间抢抓先机、破浪前行,“领跑”世界深地科研领域,将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提升到新高度,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石油力量。

243
点击量
0
下载量

刊出日期:2025.01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企业协会 中国石油企业协会海洋石油分会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4267
国内统一刊号:CN11-5023/F
国外发行代号:M1803
国内邮政编码:100724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京西工商广字第0433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