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油气行业发展和能源供应安全,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提出殷切期望。从“大力提升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到“加快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从“能源安全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是最重要的安全之一”到“能源保障和安全事关国计民生,是须臾不可忽视的‘国之大者’”,从“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到“用我们自己制造的装备,开发我们的油气”……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围绕保障能源安全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干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观点新要求,充分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的时代条件下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深邃思考,展现了维护国家安全发展的坚定意志,为我国能源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落实绿色低碳发展目标,能源行业是主战场,非化石能源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传统化石能源则是过去和现在的“压舱石”。
历史已经证明,无论是让人类脱离利用自然力状态的第一次工业革命,还是后来两次的第二第三次工业革命发力推动电力能源发展,其发展都是以化石能源被开采被利用为基础的。其中,石油工业做出的贡献是非常巨大的,是推动人类进步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能源之一。
石油不仅为全球能源市场提供了重要的供应,随着市场需求增长、新技术出现与地缘政治事件等因素的叠加,它已经不单单是一种能源了,而是国家的重要战略储备物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家的战略安全,甚至成为世界大国经济、军事、政治斗争的武器。
石油供应的稳定性对一个国家的能源安全至关重要。纵观全球,大多数国家都是依赖进口石油,这使得这些国家对国际石油市场波动非常敏感。当国际石油供应受到干扰时,石油价格的飙升,给这些国家的经济带来了巨大压力。因此,确保可靠的石油供应成为每个国家安全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了降低对进口石油的依赖,一些国家会采取措施来增加本国的石油产量,或者通过与其他国家建立能源合作关系来确保供应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对国家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社会长治久安至关重要。面对能源供需格局新变化、国际能源发展新趋势,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必须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是长期战略,必须从当前做起,加快实施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2014年6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作出重要指示。
能源是工业的粮食、国民经济的命脉。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能够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离不开能源事业不断发展提供的重要支撑。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在总结新时代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时指出“保障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在总结新时代维护国家安全的伟大成就时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指出“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全过程”。2021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确保能源供应”“要深入推动能源革命,加快建设能源强国”。
石油具有能源属性,同时也具有原料属性。一部分石油并没有作为能源来利用,而是作为化工原料。因此尽管能源转型势在必行,但世界依旧离不开石油。
据英国能源研究院(EI)发布的《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23》显示:全球石油探明储量持续增长,2010—2020年,全球探明石油储量由1.64万亿桶增加到1.73万亿桶,
增长了5.83%;全球石油产量稳步增长,2012—2022年,全球石油产量由41.21亿吨增加到44.07亿吨,增长了6.94%;全球石油消费稳步增长,2012—2022年,全球石油消费由176.81艾焦增加到190.69艾焦,增长7.85%;全球石油贸易规模扩大。由于全球石油资源分布高度不平衡,在2012—2022年,全球石油贸易由5670.6万桶/日增加到6881.5万桶/日。
从上述不断增长的数据显示,
全球石油消费规模还在扩大,石油在世界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石油消费还在以较快的速度增长。
世界离不开石油,我国亦如是。据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日前发布的《2023年油气行业发展报告》显示:我国石油消费快速增长至7.56亿吨,同比增长11.5%,创历史峰值纪录;成品油消费3.99亿吨,同比增长9.5%。天然气消费恢复增长,全年天然气消费量391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6%。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能源自给水平保持在80%以上。我国也是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正在逐步走向制造业强国。制造业乃至整个实体经济,对能源的需求巨大。现在我国人均能源消费水平仅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平均水平的2/3左右。随着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我国14亿多人口整体迈入现代化社会,全社会用能需求仍将保持刚性增长,而我国原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分别超过70%、40%,油气资源保障仍是我国能源安全的核心问题之一。
作为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如何有效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有力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是我国能源发展的首要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安全两件大事,提出了“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要“保障能源和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更是围绕“构建现代能源体系”“提升重要功能性区域的保障能力”“实施能源资源安全战略”等做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指出:“能源保障和安全事关国计民生,是须臾不可忽视的‘国之大者’。要加快推动关键技术、核心产品迭代升级和新技术智慧赋能,提高国家能源安全和保障能力。”
能源保障和安全“是须臾不可忽视的‘国之大者’”,这是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着眼现实的深刻洞察,更是面向未来的深刻昭示。
2021年10月21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胜利油田视察并作出重要指示,“石油能源建设对我们国家意义重大,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要发展实体经济,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习近平总书记
充分肯定:“当年我们是贫油国。新中国成立之初,搞石油大会战,对当时我们国家在层层封锁下实现自力更生、搞工业化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咱们石油战线居功至伟、功不可没!”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石油战线始终是共和国改革发展的一面旗帜,要继续举好这面旗帜,在确保国家能源安全、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上再立新功、再创佳绩。”
回顾我国能源发展史,我国曾长期戴着“贫油”的帽子。新中国成立之初,能源生产总量仅为0.2亿吨标准煤。经过70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能源生产逐步由弱到强,生产能力和水平大幅提升,一跃成为世界能源生产第一大国,基本形成了煤、油、气、可再生能源多轮驱动的能源生产体系。
中国石油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更是谱写了一部艰苦奋斗的创业史、无私奉献的报国史、砥砺奋进的改革史、敢为人先的创新史,孕育了以“苦干实干”“三老四严”为核心的石油精神,铸就了以“爱国、创业、求实、奉献”为内涵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成为激励一代又一代石油人干事创业的强大精神力量。
从历史走向未来,在保证国家能源安全的历程上,我们需要浓墨重彩一笔的是“永远为祖国加油争气”,在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油田——大庆油田,它的发现和开发,不仅结束了中国完全依赖进口石油的历史,显著缓解了国内石油资源短缺的问题,并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能源支持。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大庆油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仅用3年时间,就建成原油年生产能力600万吨的生产基地,累计生产原油1166.2万吨,占同期全国原油产量的51.3%,一举改变我国石油工业的落后局面,实现我国石油基本自给。从1964年起进入快速上产阶段,以平均每年增产300万吨的速度上产,于1976年原油产量迈上5000万吨台阶,并在5000万吨以上连续高产稳产27年。
大庆油田发现6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致贺信,嘱托大庆油田干部员工要“肩负起当好标杆旗帜、建设百年油田的重大责任,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023年3月26日,大庆油田累计生产原油突破25亿吨,交出了一份含金量十足的优异“答卷”,占全国陆上原油总产量的36%。原油产量连续9年保持硬稳产,天然气连续13年保持上产态势,国内外油气连续21年高水平开发,充分发挥了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压舱石”“顶梁柱”作用。在中国工业发展史上竖起了新的丰碑,将能源的饭碗牢牢地端在了中国人自己的手里。
“解决油气核心需求是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要加大勘探开发力度,夯实国内产量基础,提高自我保障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央企业是能源保供的‘顶梁柱’,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多措并举全力增产保供,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用能需求”。
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为底线,推动能源低碳转型平稳过渡,我国三大石油公司,深刻领会、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上再立新功、再创佳绩。
《2023年油气行业发展报告》披露的数据证明,2023年我国能源供应充足稳定,能源安全保障能力持续提升。我国全年原油产量站稳2亿吨,连续6年保持增长;天然气产量2353亿立方米,连续7年增产超100亿立方米。
4月29日,国家能源局举行新闻发布会再次证明:今年一季度,能源行业迎峰度冬保供任务圆满完成,全国能源消费持续增长,能源供需总体平稳。能源安全保障能力稳步提升。持续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力度,原油、天然气产量同比分别增长2.3%、5.2%。能源库存保持高位,地下储气库充分发挥峰谷调节功能,有效满足了采暖季用气需求。能源进口基本稳定,主要能源价格稳中有降。
去冬今春供暖季,中国石油天然气产业链整体安全平稳运行,实现了“保供”和“保畅”灵活切换,累计向市场供应天然气量占全国供气量的六成以上,国内天然气产量同比增长3.8%,最高日供气量达9.32亿立方米,再创历史新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要确保能源供应,实现多目标平衡,多渠道增加能源供应,大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要带头保供稳价”。
能源保障,国之大者。“顶梁柱”就是骨干力量、依靠力量,也代表着对使命的矢志追求和对责任的坚定担当。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是能源央企的使命,是贯穿高质量发展和建设世界一流企业进程中承担的重任。作为我国油气保供的主力军,我国三大石油公司,知重负重,在壮大国家综合实力、保障人民共同利益中发挥积极作用。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戴厚良表示“能源发展面临资源短缺、环境保护的双重约束,这要求我们以保障能源安全为前提,加快形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多元互补的现代能源供给体系,着力提高能源自主供给能力。”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马永生表示,“要全力以赴扛稳扛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引领我国石化工业高质量发展、担当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三大核心职责,建设具有强大战略支撑力、强大民生保障力、强大精神感召力的中国石化。”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汪东进表示:“面对当前全球能源格局重大变革、我国油气对外依存度持续高位的严峻形势,油气企业要加快推动关键技术、核心产品迭代升级和新技术智慧赋能,全力提升能源增产保供能力,为服务国家能源安全战略大局做出应有贡献。”

423
点击量
0
下载量

刊出日期:2024.06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企业协会 中国石油企业协会海洋石油分会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4267
国内统一刊号:CN11-5023/F
国外发行代号:M1803
国内邮政编码:100724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京西工商广字第0433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