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宣布了中国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具体内容如下:到2035年,中国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10%,力争做得更好。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30%以上。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020年的6倍以上,力争达到36亿千瓦。森林蓄积量达到240亿立方米以上。新能源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主要高排放行业。气候适应型社会基本建成。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目标体现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雄心与决心,标志着中国能源转型步伐将提速。作为能源领域的重要支柱,石油石化行业在国家经济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并在减少碳排放和推动清洁能源转型的背景下承担着重要的历史责任和使命。
一、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承诺的重要意义
国家自主贡献承诺(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s, NDCs)是基于《巴黎协定》框架下,各国政府根据自身国情提出的减排目标和相关政策措施。中国新一轮自主贡献承诺不仅包括温室气体排放的减少目标,还涵盖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具体行动和适应措施。通过提交新一轮自主贡献承诺目标,中国政府向世界展示了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的雄心和积极行动。
具体而言,中国宣布新一轮自主贡献承诺目标,具有如下重要意义:
1. 引领国际社会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承诺的提出和履行,有助于凝聚国际社会的共识,形成全球性的减排合力。这不仅有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速度,还可以促进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促进国内双碳政策的完善与实施。为了实现NDCs所设定的目标,中国政府需要完善和实施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加强环境监管和执法力度,推动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等。这些政策和措施的出台和实施将有助于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
3. 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创新动力。在实现NDCs的过程中,中国政府将继续采取一系列激励措施,如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以鼓励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清洁能源的研发和应用。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将激发市场活力和创新动力,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
二、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承诺目标对石油石化行业的影响
石油石化行业作为国家重要的支柱行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国家新一轮自主贡献承诺目标,将对石油石化行业产生重大影响。
1. 加速能源结构调整。根据承诺目标,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逐步提高,到2030年达到25%左右,2035年达到30%以上。这意味着石油石化行业在能源供应中的占比可能会逐渐下降,促使企业加大对新能源业务的布局,如中国石油计划到2050年热电氢等新能源产能占比50%左右,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2. 推动低碳技术发展。为实现温室气体排放峰值目标及降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温室气体排放,石油石化行业需加大低碳技术研发与应用,石油石化企业必须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推动清洁能源替代、碳捕集与封存(CCS)等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同时,政府也将在研发领域提供支持和引导,进一步激发技术创新动力,推动石油石化行业的技术升级和产业转型,推进节能降耗技术研发,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
3.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为实现国家自主贡献承诺,石油石化企业需要在产业链上下游进行布局优化。这包括加大新能源项目的投资建设力度,发展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降低生产成本并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加强与国际合作伙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国家自主贡献承诺的提出,明确了中国在碳排放减少、绿色发展等方面的战略方向,将深刻影响石油石化行业的投资方向和发展策略。国家自主贡献承诺目标要求淘汰落后产能,石油石化行业将加快“减油增化”步伐,减少对传统燃油的依赖,增加化工产品产出,生产高附加值、低排放的化工产品,如高性能合成材料、特种化学品等,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4. 加剧市场竞争格局。在全球碳排放交易体系的建立和运行背景下,石油石化行业将面临更为严格的碳排放限制和碳交易成本。这将直接影响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水平。因此,企业将更加注重市场定位和产品结构调整,通过提供差异化、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来提升市场竞争力。根据承诺,全国碳市场治理范围加速扩容,将很快延伸至石化和化工等行业。石油石化企业将面临碳排放配额限制,若排放量超出配额,需购买额外指标,增加生产成本。这促使企业加强碳排放管理,通过技术改造、优化生产流程等方式减少碳排放,以在碳交易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
5. 强化企业社会责任。国家自主贡献承诺目标体现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石油石化企业作为能源行业重要主体,需承担更多社会责任。石油石化企业不仅要在生产运营中降低碳排放,还需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如中国石油设立自主贡献型生物多样性保护地,积极参与植树造林行动,树立良好社会形象。
6. 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面对技术更新换代的挑战以及国家自主贡献承诺所要求的减排和绿色发展方向,石油石化企业亟需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工作。首先,需要加强对现有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升其专业技能和环保意识;其次,要吸引更多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加入,为企业注入新的发展动力;最后,还要注重与国际顶尖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行业的技术进步。
三、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承诺目标推动石油石化行业转型发展
石油石化行业作为最重要的能源产业之一,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撑。然而,随着新一轮自主贡献承诺目标的推出,该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石油石化的传统业务,如油气勘探与生产和炼油与化工业务,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期;另一方面,新能源技术如太阳能、风能等的快速发展,再加上新能源汽车超预期发展,正逐步挤压油气消费的市场份额。
国家自主贡献承诺为石油石化行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并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石油石化企业需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把握时代脉搏,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投身于绿色低碳发展的浪潮之中。通过技术创新、产业融合以及国际合作等多种方式不断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为实现全球气候治理目标与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做出应有的贡献。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石油石化行业将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探索出一条符合时代要求、具有中国特色的石油石化行业发展之路。
(一)推动产业低碳转型
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石油石化行业更需注重环境效益与社会责任。积极推动清洁能源替代计划,降低对传统石化燃料的依赖,逐步扩大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在能源供应中的比重。石油石化行业是碳排放主要产业之一,新一轮自主贡献承诺要求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促使行业加快绿色低碳发展。承诺强调低碳发展,将使石化行业产能结构进一步优化。对于石油炼化产能,未来会严控新增,重点支持老旧装置改造。同时,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加大,像年产能低于200万吨的小炼油厂可能会逐步关停,推动行业向高质量方向发展。随着成品油市场需求下降,“减油增化”成为主流趋势,企业将原油更多地转化为化工产品,如特种润滑油、高性能合成材料等,以满足市场需求并提高附加值。同时,积极发展绿氢炼化,按照“氢电一体、绿氢减碳”的方向,布局大型可再生能源发电—制氢—储氢—利用项目,如鄂尔多斯风光融合绿氢示范项目和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助力“双碳”目标实现。调整产品结构,向高端化、精细化转型。集中力量攻克一批高端化工材料,如芯片制造离不开的电子化学品,新能源电池需要的关键材料等,鼓励企业生产高附加值化工产品。企业需采取节能降碳措施,如中国海油大榭石化项目采用重质油直接裂解制化学品成套工艺技术,相比传统工艺可降低单位产品能耗30%以上,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0万吨。
(二)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石油石化行业将瞄准高端化方向,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实现自主贡献承诺,石油石化企业需加强技术创新。一方面研发和应用低碳技术,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另一方面利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赋能,提升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如中国石油以华为的盘古大模型为基础,对地震数据体开展AI大模型研究,提高勘探开发效率。加大研发投入,努力突破碳捕集与封存(CCS)和氢能转化等关键技术难题。通过技术创新引领石油石化行业转型升级,为实现碳减排目标提供有力支持。
(三)积极拓展业务发展空间
虽然传统能源市场份额可能受非化石能源挤压,但石油石化行业可以积极开拓新的业务领域和市场空间。如鼓励化工厂家和下游用户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大力开拓新能源、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应用,为这些新赛道量身定制新材料,为行业发展创造新机遇。积极参与国内外碳交易市场建设与运营工作,探索符合自身发展的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尤其是强化碳资产管理能力。通过碳交易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与市场份额,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石油石化企业拥有庞大的生产性服务业,如中国石化打造了“互联网+供应链”平台“易派客”,有效对接供需。企业还可通过建设智能油田、智能炼厂等积累经验,发展成为新型的生产性服务业,为国内外其他企业提供服务。此外,行业以市场为导向,根据需求提供技术产品和服务,加强技术创新产业链协同,推动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开辟增长新路径。
(四)积极推进数智化转型
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十年,人工智能将成为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之一,也是实现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手段之一,必将成为世界长期关注和投资的重点领域之一。而且,人工智能将与包括石油石化行业在内的各大行业高度融合,人工智能+石油石化产业必将是未来长期发展的核心方向之一。因此,石油石化行业必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对生产过程进行全面系统的升级改造,进而不断提高油气勘探开发活动的准确性和石油石化行业企业生产运行的效率,同时为生产和运营决策提供技术支持。如兰州石化率先启动炼化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通过昆仑MES系统和大集中ERP系统,实现生产经营数据日平衡和业务财务一体化管控,主营业务数字化覆盖率突破80%,财务分析效率跃升90%,经营决策进入分钟级时代。
374
点击量
0
下载量
刊出日期:2025.10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企业协会 中国石油企业协会海洋石油分会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4267
国内统一刊号:CN11-5023/F
邮 发 代 号:2-336
国外发行代号:M1803
国内邮政编码:100724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京西工商广字第0433号(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