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有企业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必须做强做优做大”。中国石油集团党组领导指出,“工程技术服务企业要加快向自立自强的战略支持转变”。中国石油西部钻探工程公司(简称西部钻探)党委紧扣“保障能源安全”与“实现自立自强”双重使命,构建党建引领、保障优先、改革破局、创新驱动、人才强基、共享发展“六维”管理体系,以魄力谋新图变,以实干砥砺奋进,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以党的领导为根本, 把准企业发展“方向盘”
国企党建是兴企之魂、强企之基。西部钻探党委将“两个一以贯之”深度融入企业治理体系,以政治建设统领全局,为企业发展把准航向、凝聚力量。
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国企姓“国”、核心在“党”,必须坚决筑牢国企姓“党”的鲜明底色。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将“第一议题”学习、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作为提升“政治三力”的核心载体,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石油和中国石油相关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深刻把握“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突出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作用,建立健全两级党委“三重一大”决策事项清单,配套完善立项、督办、验证、考核闭环督办机制,确保各项决策部署在公司落地见效。
持续深化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下去,为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提供坚强保障。树牢从严导向,推动“纪巡审”贯通协同,配套完善信息共享、联合监督、线索移交、整改协同等“七大机制”,不断提升监督执纪有效性。强化巡视整改成果运用与同题共答,发挥“利剑”作用,完善内部巡察规划,年均实施2—3轮、4—8个所属单位的巡察,累计开展“四风”、招投标等重点领域专项监督检查14次,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整改,助力治理能力提升。
不断完善企业发展思路。准确把握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科学内涵,牢固树立战略统领观、现代治理观、改革创新观,围绕人才强企、技术立企“两大关键”,持续深化公司低成本竞争、精益化管理、数字化转型、国际化发展“四大核心战略”,推进服务保障“进攻战”、提质增效“攻坚战”、安全井控“保卫战”、“幸福西钻”工程“四项策略举措”,充分发挥“党建统领全局、战略引领发展”的作用,持续践行自立自强的理念,以不懈追求推动核心功能增强与核心竞争力提升。
以服务保障为使命, 当好增储上产“主力军”
西部钻探党委持续弘扬石油精神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在坚定履行服务保障的使命中一路走来。新时代新征程,西部钻探党委深化全产业链协同,与油气田企业携手奋进,共同发挥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一体两面”作用。
立足能源安全“高站位”。始终从政治高度看待服务保障工作,以“一体两面”思维打破甲乙方合作壁垒,共同推进“命运共同体、创新联合体”建设,甲乙方的互信程度与合作融洽度达到历史新高度。统筹全产业链资源,以均衡生产提高作业时效,以科技创新赋能技术进步,以严抓狠管保障安全生产,以提质增效降低勘探开发成本,集聚全产业链资源做好统筹保障,勇担西部油田勘探开发保障重任,助力勘探开发探明一批高产井、发现井,“主力军”作用有效彰显。
打造资源统筹“一盘棋”。坚持市场、资源、经营一体化,强化“大资源统筹”,建立“大市场格局”。构建物资共享站、设备共享平台,动态“削峰填谷”,统筹调配国内各区域装备资源,全面提升装备利用率和固定资产价值创造能力,实现保障与创效有机统一。完善以井筒为核心的各专业一体化运行机制,优化生产组织运行,强化“三条曲线”对标管理,横向与历史指标对标,纵向与行业先进对比,科学设置单机转换频次并合理压缩辅助性工作时间,单机单队作业效率显著提升。
当好深地钻探“第一军”。坚持把质量作为企业的口碑基石,力争干一项工程、树一座丰碑。聚焦深井、复杂井及风险探井的勘探工作,组建区域技术团队,实施“专家驻井+EISC”全程监督预警,前置方案联审,以“一井一策、一段一策”保障重点井打成打好。年均承担中国石油集团30%以上“五类”重点井,2024年完成5000米以深井189口,成功完钻中国首口万米科学探井深地塔科1井,创造亚洲最深直井等5项工程纪录,向地球深部进军取得里程碑意义。
以深化改革为动力, 推动治理能力“新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是决定企业发展的关键一招。”西部钻探以合规为基础,以精益为目标,以低成本为核心,坚持向管理要效益、向改革要活力,推进企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将依法合规作为稳健发展的根基。坚持依法合规是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底线,以“零容忍”态度清除存量,以刚性约束遏制增量。加大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突出对“一把手”和“关键少数”的监督,建立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岗位的常态化过程监督与周期性轮岗机制。2024年,围绕“查病灶、治已病、防未病”的要求,开展业务外包和“反内盗”专项整治工作,并实施全覆盖合规审计。通过审计揭示问题、分析原因、对症下药,有效提升治理能力。其中,在外包项目专项检查与整治中,推动外包转自营项目117个,外包项目数量减少44.8%,累计节约委外支出18.8亿元。
将精益管理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坚持“在靠前服务、深入一线、扎实调研、了解全面的基础上做决策”,在规模上产区域,成立玛湖、吉木萨尔前线指挥部,形成“机关直管、前线统战”保障格局,实现人员靠前协调、服务靠前支撑、资源统筹调配,区域一体化服务能力全面提升。深化结构调整,重组录井、管具与井控业务,完成机关大部制改革与职能优化,规范二级单位机构设置,明晰管理序列、技术序列的层级划分,建立冗员内部调剂机制,推动机构更加精简、管理更加高效,活力潜力持续释放,全员劳动生产率提升47%。
将成本控制作为提高效益的关键。针对供应链成本占总支出64%的现状,进一步剖析成本结构,统筹“质、量、价”的关系,建立“招标选商+以量换价”机制,推行“机关管价、基层管量”模式,以技术和质量指标作为招标前置项,以数字化赋能供应链全流程,推动采购质量、效率有效提升,促使采购成本、廉洁风险有效降低,让供应链改革成为稳住公司效益的“基本盘”。
以“研产用”为核心, 构建创新发展“新生态”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在全球科技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西部钻探党委深刻认识到,核心技术是企业发展的命脉,唯有自主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基于此,西部钻探以勘探需求为导向,全力打造“研产用”一体化创新生态,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构建“集中化+多元化”创新机制。坚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以创新链赋能产业链。建立从“两院五中心主导”向“两院五中心主导与全业务链协同并重”的科研架构,将劳动创新融入科技创新体系,打造人才、设施、成果共享平台。实施一次性奖励与股权激励,通过优化科研管理流程等举措,切实为科研人员减负放权,形成“权责清晰、优势互补、效益共享”的科研创新激励机制,充分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以设备仪器进现场、化学材料入体系、提速工具可下井为目标,推行“订单式研发、清单化推进”模式,成功实现一批核心利器研发突破,推动部分工器具国产化替代,填补国内技术空白,有力提升了企业的技术实力。
打造“实业化+产业化”转化路径。坚持需求导向、务实开展科研,通过科研实业化推动成果有形化,实现创新与创效有机统一。围绕建设科研创新“策源地”、创收创效“加速器”、行业人才“孵化器”三大战略使命,聚焦“成本控降、产品自主”核心目标,建成钻完井工具和油田化学品两个研发制造中心,搭建“研发—中试—量产”全链条生产载体,推动技术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相关科研产品与业务外购价格对比分析,助力实现成本降低20%以上,加速了公司由“传统服务保障模式”向“自立自强的战略支持模式”转变,切实将创新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和经济效益。
推进“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数字经济已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势所趋。西部钻探党委深刻认识到,要实现自立自强,必须顺应时代潮流,深化数字转型、智能发展,更好赋能传统施工服务,打造新质生产力。将“数字化”作为长期战略推进,制定10年数智化建设路径,以数字井筒为核心、作业智能化为基础、业财融合为重点,依托EISC数据湖构建智能指挥平台,深化自建系统与大集中ERP融合,加快数字队站、作业现场信息化发展,自主研发井场数据中心等一批数字化软硬件产品,打通全产业链数据通道,全面提升工作质效。截至2024年底,西部钻探已新打造数字化队站22支,机关业务数智化覆盖面达到81%,在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
以“三支队伍”为引擎, 激活企业发展“内驱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是第一资源”。西部钻探党委实施人才“选育管用”全链条培养模式,打造适应企业高质量发展需求的人才梯队。
打造担当作为“头雁群”。着力培育具备企业家精神的经营管理人才队伍。突出班子配备的“选优配强、结构优化”标准,抓好两级班子建设,要求党员树牢“忠诚干事、担当做事、团结共事、干净成事”的作风,40岁左右的二级干部占比近三分之一,形成“老中青”合理搭配的干部梯队。突出选好、管好两大关键,建立旨在促进干部担当作为的“正负向清单”,强化能力量化考核,完善考核退出机制,对不作为、慢作为干部坚决降职调整。坚持立足一线筛选人才,公司党委设置30名专项职数,对优秀钻井队长实行提级管理,实施“公司单列+组织部提级管理+各单位使用”蹲苗培养机制,目前已选聘9名三级副钻井队队长。
构建技术攻坚“主力军”。着力培育具备科学家素养的专家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突出专业能力,深化专业技术双序列改革,畅通技术人才晋升渠道,按照“业务部门把关+前置技术评审”的程序评聘专业技术人员,完善专家人才“任务书+过程履职+末位退出”机制,首次启动杰出科技创新团队与杰出科技创新人才评选工作,重点培育一批彰显科学家精神的专家及专业技术序列人才。
培育技能操作“匠心队”。着力培育具备“大国工匠”情怀的技能人才队伍。严格把控一线操作技能人才选聘,常态化开展“导师带徒”“竞赛选聘”活动,实施“强基固本”专项行动,对基层队长和平台经理开展全覆盖评估考核,通过相关措施推动基层管理队伍能力素质的提升,坚持职称晋升、薪酬分配向生产一线倾斜,推行工程师分级管理,推进司钻职业化建设,形成分级分类、差异化的薪酬分配机制,激发一线岗位员工建功立业的积极性。
以成果共享为目标, 提升全体员工“幸福感”
坚持发展成果与员工共享,努力把公司打造成幸福港湾,让每名员工都能守望相助、彼此温暖,在互助中凝聚力量,共赴美好未来。
强化系统思维。将员工幸福作为落脚点,推动其与企业发展同频共振。建立“两级党委支持、各级工会牵头”的工作体系,配套完善“各部门齐抓共管、人财物协同保障”的机制。从2025年起,公司将专项资金列入年度支出计划,从打造标准化餐饮、公寓化住宿等方面入手,明确工作目标,制定方案措施,以清单化方式推进落实,并将其作为党建与工会系统考核的重要指标,以更大的力度和更务实的举措推进“幸福西钻”工程,促使一大批暖心事、贴心事快速落地。
补齐幸福短板。西部钻探党委深刻认识到,“幸福西钻”的建设成效,直接取决于困难群体的幸福感与归属感。西部钻探党委从关心困难群体的实际需求出发,指导相关部门在合规框架下建立“困难家庭帮扶基金”,设立专项账户,并全面摸排低收入职工家庭情况,实施“差异化、常态化”的精准帮扶举措。在帮扶过程中,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一方面推行大病救助额度一次性提高机制,另一方面为困难家庭提供就业岗位,鼓励其子女提升学历技能,并给予入职及社会化招聘的优先录取机会,让“幸福西钻”的建设更具温度与实效。
持续为基层减负。坚持“无事不扰、有事必应”,制定《为基层减负二十一条措施》,精简、合并或废除繁琐的制度办法;明确精文减会“两个30%”的目标,弘扬“短实新”文风,提升会议质效。狠抓作风建设,出台领导干部“十条负面清单”,优化值班值守机制,倡导轻车简从开展基层调研,坚决避免给基层增加负担,让基层将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生产经营与改革发展。
站在新的起点上,西部钻探党委以加强党的领导为根本,坚持向新而行、向实发力,履行好服务保障职责使命,加快向“自立自强的战略支持转变”,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为中国石油集团建设基业长青的世界一流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贡献力量。
(作者系中国石油西部钻探工程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

39
点击量
0
下载量

刊出日期:2025.07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企业协会 中国石油企业协会海洋石油分会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4267
国内统一刊号:CN11-5023/F
国外发行代号:M1803
国内邮政编码:100724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京西工商广字第0433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