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治污生金:环保产业优质化催化高质量发展

作者:本刊记者 牟雪江 |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企业

六月,世界环境日踏着夏日的热浪翩然而至。当夏日的阳光化作清洁能源,蛙鸣成为生态指标,“稻花香里说丰年”的生机,在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的引领下,环保产业正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不仅崛起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更是兼具拉动经济增长与化解环境难题的双重使命。环保产业优质化,不仅是一次技术与实践的革新,更是一次发展理念的升华。

去年‌由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发布的《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标志着中国绿色低碳发展战略进入新阶段。其中,2030年产业规模冲刺15万亿元的量化目标的首次明确,意味着只有六年的时间,节能环保产业需保持7.0%至8.0%的年均复合增长。这不仅是数字的跃升,更预示着环保产业将全方位升级至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新高度,绿色转型由此跃升为经济增长新引擎。

从经济视角审视,绿色转型绝非仅仅是生态领域的变革,而是深深嵌入高质量发展底色的核心要素。新质生产力,作为绿色生产力的代名词,正引领着产业发展的新方向。环保产业,从初出茅庐的新兴产业、意气风发的朝阳产业,一路成长,逐步站稳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舞台中央,成为推动绿色发展的中坚力量。

而今,15万亿元的产业规模绝非遥不可及的幻梦,而是蕴含着海量市场潜力与投资良机的宝藏。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装备制造以及资源循环利用等关键领域,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带动上下游产业链欣欣向荣,必将催生海量就业机会,释放可观经济产出,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2025年两会期间环保产业优质化再次成为热议。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深入实施环境综合治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环保产业优质化发展指明了方向。而结合6月5日世界环境日,“美丽中国我先行”这一中国环境日主题,突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践二十周年,倡导全民参与绿色转型,不仅强调了减少污染物排放和降低碳排放的重要性,也突出了绿色低碳发展在全球环境治理中的核心地位。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企业作为环保产业的核心主体,肩负着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历史使命。五月六月,中国三大能源央企相继发布的社会责任和环境报告,恰似一面棱镜,折射出传统能源行业在碳中和深水区的转型轨迹。

中国石油以“碳循环”为主题,首次披露其新疆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示范基地已实现年封存二氧化碳200万吨,相当于再造1400公顷森林。值得注意的是,其炼化板块通过催化裂化装置改造,使单位产品碳排放较2020年下降18%,这种将减排压力转化为技术动能的路径,暗合了“压力钻石效应”—越是高压环境越能催生创新结晶。

中国石化的报告则凸显“氢链”布局,燕山石化光伏制氢项目实现度电成本0.18元的突破,其开发的第三代加氢站设备已出口东南亚。更具启示性的是,胜利油田开展的“油井光伏共生”模式,使单井区年发电量达50万千瓦时,这种地下采油、地上发电的立体开发,恰似传统能源与新能源的时空对话。而披露的乙烯装置能效提升计划,暗示着石化产业正从规模驱动转向能效驱动。

中国海油在深海赛道展现了独特优势。“深海一号”二期工程首次实现油气开采伴生二氧化碳100%回注地层,其独创的“海陆碳闭环”系统将LNG接收站冷能用于沿海数据中心降温,形成能源—数字的跨界减碳范式。更值得关注的是其海洋牧场碳汇交易数据,2024年通过贝藻养殖产生碳汇12万吨,这种“蓝色粮仓+碳银行”的双重收益模式,预示着海洋经济正在重构生态价值坐标系。

三大能源央企以实际行动,不约而同地揭示:当减排从成本项变为资产项,传统能源企业的绿色转型便有了内生动力。

中国环保产业的变革已不仅是技术层面的迭代,更是一场深刻的价值革命。三大能源央企的实践揭示了一个新范式:碳中和不是发展的紧箍咒,而是打开新质生产力大门的金钥匙。CCUS技术将二氧化碳封存为“地下森林”,光伏制氢让阳光化作“液态绿电”,海洋牧场使贝藻成为“碳汇银行”—这些创新正在重写环境与经济的函数关系,将环保从外部约束转化为内生变量。

在这个价值重构的过程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能源结构的转型,更是文明形态的跃迁:当每一吨减排量都能产生经济价值,当每一处污染源都可能变为资源库,人类终于开始理解,所谓绿色发展,本质上是一场将“环境负外部性内部化”的伟大实践。这场实践的终极目标,是让地球生态系统与人类经济系统达成新的动态平衡,而中国企业的探索,正在为这个全球性命题提供东方智慧的解题思路。

点击下载PDF

25

点击量

0

下载量

2025年, 第6期
刊出日期:2025.05
单月刊,1984年创刊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企业协会 中国石油企业协会海洋石油分会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4267
国内统一刊号:CN11-5023/F
国外发行代号:M1803
国内邮政编码:100724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京西工商广字第0433号(1-1)

杂志订购热线

010-6206711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