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以新质生产力驱动“减碳增油”

作者:杨小亮 姚可心 张磊 龚莎 |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公司

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公司(简称冀东油田)牢牢把握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这把关键密钥,以中国石油《绿色低碳发展行动计划3.0》为指导,聚焦增油与减碳融合发展,不断解锁产能建设、精细管理、产业升级等新模式新业态,历经15年探寻攻关,超百万吨CO2变废为宝,实现驱替增油130万吨。

一、专业化发展垒建产能建设“新高台”

冀东油田秉持专业化理念,坚持在节约能源和降低碳排放方面当好主力军、打好主动仗,将新能源业务发展与生产建设同规划、同部署、同实施,全力垒建产能建设“新高台”。

为进一步探索老油田浅层油藏增油控水新路径,公司陆上作业区攻关团队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针对浅层油藏综合含水率高、可采储量采出程度高、采油速度低、单井产量低的特征,开展浅层高孔高渗油藏CO2吞吐增油机理研究。在明确了CO2吞吐技术具有明显的控水增油效果的基础上,技术人员创造性提出特高含水高孔高渗油藏“堵疏结合,以疏为主”的CO2吞吐技术。

在CO2驱油吞吐技术的探索中,深度剖析CO2作用差异性,开辟出具有针对性与高效性的驱油新路径是非常重要的。为提高技术适应性和独立性,技术人员蹲守在井场上,轮班记录注入过程,从零开始摸索技术参数,建立吞吐注入模型,明确现场注入流程,将公司发展瓶颈的“真难”转化成了技术创新上的“真干”,实现了选井、设计到施工等方面从外委合作到自主摸索的转变。同时针对不同区域制定差异化治理对策,在高液量生产、大孔道发育区,提前进行人工干预。针对水井,调堵封堵优势通道,控制边底水能量;针对油井,控制采液强度,实施复合吞吐技术。在剩余油相对富集优渗通道不发育区,合理利用边底水能量,局部实施提液措施;注采两端协同治理,采取注入端调、堵,采出端提、控相结合的组合技术对策,实现产量提升、含水控制与储量最大程度动用。

二、驱动精细管理“新引擎”

冀东油田坚持以创新为“切入点”,以需求为导向,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在加快推进规模化作业体系的同时,注重精细入微管理模式,让CO2驱油技术成为驱动能源变革、迈向绿色未来的强劲动力源泉。

一是聚焦实现任务目标,常态化创新优化。人才培养与先锋引领是常态化创新优化的重要支柱,聚焦“不靠天吃饭”任务目标,推行新老技术人才“传帮带”模式,由一、二、三级工程师带领广大员工,参与数模研究、科技项目评比、五小成果展评等,为技术人员成长搭台子、铺路子、架梯子,培养科研先锋,激发技术人员创新创效能力。由科研先锋团队带头,深度钻研CO2驱油技术的微观机理,从分子层面探索CO2与原油的相互作用规律,打破传统层级壁垒,搭建扁平化信息交互平台,以最小的环境扰动赢取最大的采收效益。优化注入模型,将数值模拟与现场实际相结合,依据油藏的地质特性,如渗透率、孔隙度、含油饱和度等参数构建精细的虚拟模型,再确定合理的注入参数,实实在在为溶解驱替剩余油、改善吞吐效果作贡献。

二是聚焦构建技术体系,规范化管理提质。以提高驱油效率为目标,进一步加强理论和实践的联系,共同剖析CO2的应用,构建完善的技术体系,是拓展气体采油技术支撑稳产增产的重要基础。随着对CO2特性深入了解,在单井吞吐的基础上,科研团队历经无数次实验研究、现场试验与技术优化,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分析与反馈,不断调整技术参数与工艺方案,创新性地开展以开发调整井、CO2吞吐稳油控水措施以及聚合物驱、组合驱、调堵+协同吞吐、水平井精准挖潜等一系列提高采收率的技术研究。这些技术的成功应用不仅提高了吞吐的效率,还形成了一套完整的CO2吞吐技术体系。

三是聚焦履行责任使命,系统化稳油增产。提高政治站位,胸怀“国之大者”、牢记“企之要情”,在聚焦初心使命、聚力主责主业上主动作为,是责任更是使命。10余年间,CO2吞吐技术突破了浅层油藏砂体规模小难以实现驱替开发的情况,解决了边底水油藏天然能量充足的整装断块高含水情况。技术上经历了从单井吞吐、协同吞吐、精准挖潜三个阶段,油藏上实现了从单井挖潜到油藏整体挖潜的转变,工艺上确定了从单一气体吞吐到复合段塞吞吐、从笼统注入向精准挖潜的转变,保障开发效果,实现了驱替增油130万吨。

三、擘画产业升级“新蓝图”

冀东油田始终把产业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以陆上老油田增储为重点,不断增强CO2吞吐技术支撑力,打通新质生产力与高效经营长效稳产的“最后一公里”,为油田高质量发展注入崭新强劲动力活力。

一是聚焦技术迭代,铺陈需求导向“初心底色”。面对CO2吞吐效益下降、可实施吞吐井数不足等困难,技术人员潜心研究攻关,以“揭榜挂帅”项目为契机,开展技术迭代升级。在油藏认识上,精准认识剩余油,以“侧钻+吞吐”方式挖掘井间剩余油。在工艺上,坚持“因井施策”原则,依据多轮CO2吞吐后水平井产液规律及主控因素,明确水平井剩余油精准挖潜技术对策,攻关精准堵水技术,研发低成本堵剂体系,实现精准吞吐。依据化学剂复合降黏试验前期研究成果,攻关化学剂雾化注入技术,有效提高化学剂与地层原油接触范围,实现了稠油油藏降粘吞吐。攻关精细生产管理技术,形成吞吐防冻卡技术、高气液比举升技术等一系列技术,延长吞吐井免修期,降低了生产成本。实现吞吐措施的长效化、高效化、经济化,为浅层油藏挖潜提供了长久有力支撑。

二是聚焦难题攻关,勾勒应用广施“精妙轮廓”。以CO2采油吞吐新技术为核心,持续攻关技术难题,是推动公司迈向高效、可持续发展新征程的重要“一步”。近年来,CO2驱油技术逐渐融入CCUS技术体系,并在多个油田应用。在双碳背景下,在集团公司“清洁替代、战略接替、绿色转型”三步走战略的重要举措下,作为集团公司“四大六小”CCUS工程中首个深层高温特低渗油藏,项目团队打破思维定式,从评价油藏构造埋存、溶解埋存、新增下限地质储量埋存能力入手,明确碳驱油碳埋存潜力,确保能注气、注好气,探寻构建深层特低渗油藏水驱后转为碳驱油碳埋存大幅提高采收率的新模式。

三是聚焦碳减源清,增添生态文明“缤纷亮色”。从能源生产的源头抓起,通过技术创新与升级改造,减少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进一步深入研究深层高温特低渗油藏碳驱油碳埋存高效注采工艺与全过程的腐蚀防治技术,重点监测CO2运移方位及速度、地层压力与产出流体组分变化情况,重点关注CO2及碳同位素的埋存泄露情况,有效确保年度注气任务顺利完成。试验项目的有效开展,深化了“埋存+驱油”双效机理研究,形成了从选井、开井到生产的全流程精细管理模式,更好地实现了增油和减碳的双重功能。

点击下载PDF

174

点击量

3

下载量

2025年, 第2期
刊出日期:2025.02
单月刊,1984年创刊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企业协会 中国石油企业协会海洋石油分会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4267
国内统一刊号:CN11-5023/F
国外发行代号:M1803
国内邮政编码:100724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京西工商广字第0433号(1-1)

杂志订购热线

010-6206711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