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动重点用能领域清洁替代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过去5年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8.1%、二氧化碳排放下降14.1%。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由6.5亿千瓦增至12亿千瓦以上,清洁能源消费占比由20.8%上升到25%以上。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期,能源发展目标和方针路径仍将加速推动能源转型,加快构建现代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开局之年的全国两会,能源议题从政府工作报告延伸至建议提案主题,成为会场内外焦点话题。
“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是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式现代化对能源高质量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指出,能源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是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的核心要义。“为推动形成工作合力,我调研提出了《关于加快能源消费侧绿色低碳转型的提案》。立足新时代10年能源利用效率提升、能源利用清洁化低碳化等方面的转型成效,对标对表绿色发展、碳达峰碳中和等目标要求,以及国际先进水平,《提案》重点梳理了消费侧绿色转型需关注和解决的三方面突出问题,针对性提出了有关建议。”
一是关于能源节约。目前我国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用能结构优化和效率提升有待挖潜,如四大高耗能行业占工业终端用能比重达到65%-70%,公路货运量比重超过70%,城镇民用建筑中30%左右有待实施节能改造,能源节约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二是关于用能清洁替代。目前主要用能领域清洁替代的广度和深度有待拓展,工业领域相对容易实现电气化的环节已基本完成替代,余下领域清洁替代技术的经济性不足;交通电气化率仅为4%;建筑领域用能的电气化水平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氢能冶炼等突破性技术仍处于研发示范阶段。建议加快推动重点用能领域清洁替代,深入推进工业、交通、建筑领域电能替代,大力开展氢能多元化示范应用,组织实施工业园区用能系统再造专项行动,开展一体化供用能方案设计,推广综合能源站、源网荷储一体化、新能源微网等绿色高效供用能模式等。三是关于消费侧转型政策机制。加快消费侧绿色转型面临诸多体制机制制约,如用能阶梯价差引导不够,集中供暖按面积计费,用户主动节能的动力不强;中小企业节能改造和清洁替代投入不足,转型进度相对滞后;电能替代相关财税政策有待完善;促进绿色能源消费的激励机制不健全,用户主动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意愿不强。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油辽阳石化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李贵合表示,辽阳石化将主动投身“绿色革命”,积极应用减污降碳的新工艺、新设备,实施生产过程碳捕集,争取绿电指标、优先使用绿电,实现企业清洁发展。全国人大代表,广西石化分公司PMT1工艺经理谭鹏认为,要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应不断完善推进清洁生产、节能减排措施,从源头减少污染物排放,积极寻求低成本碳减排和碳中和的技术路径,推动能源企业绿色转型发展。全国政协委员、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表示,未来将继续在电力新能源领域深耕,提升“绿源、智网、降荷、新储”系统服务能力,在绿色低碳领域不断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绿色发展新动力。
“随着石化产业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步伐,新能源新材料发展日新月异,炼化行业迎来前所有的新机遇,要乘势而上,不断减油增化、减油增特、减碳增绿。”金彦江建议,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加快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并网,增加清洁电力供应;创新新能源开发利用模式,加大对石化企业开发新能源政策支持,实现新老能源融合发展,围绕风、光、热、电、氢,逐步实现新能源对化石能源的规模化替代。“在减少碳排放、保障能源安全、促进经济增长等因素的驱动下,世界各国利用能源的方式正朝着‘加氢脱碳’的方向发展。氢能可实现零排放、无污染、再循环利用。”全国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天任说。
“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特征是清洁低碳,大力发展包括新能源在内的清洁能源,成为新型能源体系建设重要方向。”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邹磊表示,推进“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综合能源供给体系建设,是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电力系统高质量发展的客观需要。目前存在着配套政策落实不到位,部分项目市场竞争力不足,相关技术细则及标准不健全,与输电通道建设不匹配,电力系统之外的其他能源品种灵活调节能力亟待挖掘等多重掣肘。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引领下,大力发展新能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是兼顾低碳发展和能源安全的必然选择。国家能源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刘国跃委员认为,大力发展新能源强调的是做大增量,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强调的是稳住存量。要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加强多能互补集成优化,实现传统能源和新能源互为支撑、有序替代,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356
点击量
0
下载量

刊出日期:2023.3上旬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企业协会,中国石油企业协会海洋石油分会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4267
国内统一刊号:CN11-5023/F
国外发行代号:M1803
国内邮政编码:100724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京西工商广字第0433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