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油企“党建+”助力乡村振兴

作者:杨品成,余鹏宇,周波,蒋宏伟 |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

摘要:乡村振兴推动实现共同富裕是油气企业参与乡村振兴战略的逻辑起点与目标导向,立足油气企业推进乡村振兴工作面临的制约与困难,构建油气企业“党建+”乡村振兴模式。研究认为:①新时期油气企业“党建+”乡村振兴模式,应当涵盖“党建+产业帮扶”“党建+消费帮扶”“党建+民生帮扶”“党建+人才帮扶”等核心内容。②“党建+产业帮扶”可通过推动农业农产品多元化、乡村旅游拓宽新业态、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探索发展等途径释放乡村振兴活力;“党建+消费帮扶”可通过党建结对强责任、线上销售卖全国、线下销售树品牌等途径助力村民增收致富;“党建+民生帮扶”可通过大力援建民生基础设施、助力提升教学基础设施条件等途径打造宜居宜业乡村;“党建+人才帮扶”可通过选派优秀干部扎根一线、创建人才培训机制、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等途径激发当地澎湃动能。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深入推进“党建+”乡村振兴模式实践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油气企业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提供了可持续、可复制、可借鉴的参考经验。

关键字:油气企业;“党建+”助力乡村振兴;模式创新

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进行系统部署。乡村振兴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 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农村各项事业的全面振兴,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实现共同富裕是油气企业参与乡村振兴战略的逻辑起点与目标导向,要从协调性、高 质 量、共同性和活力性上下功夫。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以下简称“西南油气田”)以定点帮扶的四川省九龙县为对象,创新了油气企业“党建+”乡村振兴模式并取得实践成效,为油气企业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提供了可行借鉴。

1 模式创新的必要性

首先,企业助力乡村振兴是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形式。在乡村振兴战略下,企业社会责任已经呈现了新特征和新演进,参与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国家战略也成为在新发展阶段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新形式。企业除了能直接投入资金支持乡村发展,以农商对接、公共服务建设、涉农金融服务等多种方式赋能乡村振兴,还可通过发挥市场资本筹措能力来撬动社会资本为乡村振兴奠定基础,不仅可以减轻地方政府的压力,又能实现企业与乡村的共赢发展全面。

其次,长期扶贫工作为油气企业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以中国石油为例,自1988年开展扶贫工作以来,涉及全国28个省区市、476个县区,惠及千万帮扶地群众;“十三五”期间,实施2800多个帮扶项目,其中集团层面定点帮扶10县及对口支援5个地区,为开展乡村振兴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再次,克服油气企业推进乡村振兴面临的困难需要模式创新。实践与调研分析认为,虽然经过多年努力,油气企业在助力乡村振兴工作上总体取得了较好成效,但与党中央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面临着一些土地资源有效供给不足、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统筹协调机制不完善、融资需求难以满足等方面的制约与困难,还存在帮扶产业发展不均衡、创效未做到最大化、品牌打造还存在不足、市场竞争力较弱等问题,急需创新模式来解决。

2 “党建+”乡村振兴模式构建

2.1 模式结构设计

油气企业积极探索乡村振兴工作新思路,要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强化组织保障,聚焦产业、消费、教育等方向,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以“党建+产业帮扶”“党建+消费帮扶”“党建+民生帮扶”“党建+人才帮扶”为核心,创新油气企业“党建+”乡村振兴模式,为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贡献石油力量。

2.2 模式主要内容

党建+产业帮扶,核心是将帮扶的重心由“输血”转变为“造血”,将产业帮扶作为乡村振兴的根本之策,依托帮扶地区农业农村特色资源,以党支部牵头,把帮扶地区特有的生态资源、文化资源、农产品资源等稀缺宝贵资源转化为商品并推向市场,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效益,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推进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党建+消费帮扶,围绕产业流通痛点,发挥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作用,创新“线上+线下”销售模式,兼顾“内部+外部”市场优势,引导社会各界购买来自脱贫地区的产品和服务以帮助脱贫人口增收。“党建+消费帮扶”意蕴“先富帮后富”,确保贫困群众获得“早期收获”、改善生活质量、坚定脱贫致富信心,有助于提高欠发达地区和低收入人群的经济水平,进一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党建+民生帮扶,关键是抓发展,以解决帮扶地区群众最关心、受益最直接、要求最急迫的问题为关键点,结合企业党建经验,牵头筹建村党支部阵地,聚焦就业、医疗、教育等民生问题深入调查群众所需,通过改善教育和医疗、促进就业等民生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系列工作。

党建人才帮扶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保障,旨在充分发挥帮扶地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脱贫致富带头人的引领作用,通过上级下派、本土培养的人才帮扶模式,有效解决帮扶地区人才系列问题,让党员带动群众通过双手勤劳致富,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

3 模式实施及成效—以西南油气田为例

3.1 “党建+产业帮扶”释放乡村振兴活力

推动农业农产品多元化。西南油气田创新“党支部+农户+培训”机制,邀请农技专家通过主题党日活动传授技术、发挥渠道帮销产品,帮助打造百亩花椒示范园,2022年,乌拉溪镇百亩花椒示范园年产花椒10万斤,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创新“党支部+农户+市场”销售渠道,投入帮扶资金100余万元,购置专用运输车辆,在县城农贸市场租赁门市专门销售猪肉。2016年至今,销售生猪共计1200余头,实现销售收入380余万元。创新“党员+种植+养殖”复合产业,由党员牵头,村民参与,共同研究政策方向,集体确立了短期发展养猪、鸡,长远种植花椒、核桃、苹果等绿色生态经济农业的多渠道产业,组织村民累计种植2.46万株核桃、10万株花椒、0.5万株苹果,全村散养高山土鸡0.3万余只,带动农户户均年增收3000余元,搭建了产运销一体化种植养殖业发展平台。

乡村旅游拓宽新业态。西南油气田立足九龙县拥有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优势,连续三年投入近千万元参与建设乌拉溪镇河坝村打造百果园文旅小镇。2022年,乌拉溪“秘境·桃源”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河坝村成了乡村旅游网红地,有十余家民宿,近20家餐饮店,11个葡萄、草莓等采摘园,每年吸引游客超过5万人次,带动百余人就业,实现产值达500万元。

探索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2021年,西南油气田投入30万元,帮扶乌拉溪镇石头沟村入股河坝村村集体经济游泳池项目,通过租赁给农家乐收取租金的方式,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带来近万元收益。目前,该游泳池作为九龙县首个具备较为完善设备设施的游泳池,已成为乌拉溪景区和该农家乐的名片,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推动当地旅游产业发展。

3.2 “党建+消费帮扶”助力村民增收致富

党建结对强化责任。西南油气田实施“台账化、责任化、数字化”管理,任务实现层层分解,消费帮扶完成情况纳入年度党建责任制考评。落实加强队伍管理、任务管理等各项配套制度和政策,统筹所属单位通过食堂采购、工会福利加大对消费帮扶产品采买力度,优先作为奖品、慰问品,并动员近3万名石油员工以自采等形式参与。部分基层单位党支部与九龙县河坝村、石头村党支部结对,到当地联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提高党性修养的同时,协助解决当地的农副产品滞销问题。

线上销售卖全国。西南油气田自主研发微信小程序“西油消费帮扶商城”,实现微店直销,已累计销售金额超百万;组织开展新春“油爱有你”扶贫产品网络直销活动,线上交易总额累计达30余万元;在“中油优途”APP和“去惠购”商城推介帮扶的农产品,半年时间带动销售超80万元。借助直播带货、融媒体传播等多种形式,推动相关单位建立长期稳定的采购渠道,切实增强兴农惠农能力。

线下销售树品牌。2022年,先后举办6场帮扶产品现场推介活动,重点展示了羊肚菌、藏红花等53类地方特色产品,实现销售额超百万元。充分利用川渝的天然气销售网点,将天然气终端客服中心作为消费帮扶产品的试验田、实验室、示范点,引导推动合作单位和社会力量购买消费帮扶产品,助力当地优质特色农产品出村进城。通过对消费者消费习惯和需求研究,定期将相关信息数据反馈生产企业,协助对产品包装、规格、营销策略进行调整,进一步适应最终产品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趋势,核桃乳等一批企业个性定制帮扶产品销往了千家万户。

3.3 “党建+民生帮扶”打造宜居宜业乡村

大力完善民生基础设施。西南油气田自2012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超过6千万元,受益人数涵盖九龙县总人口95%以上,累计投入资金3598万元,用于援建九龙县和乌拉溪镇教育、卫生、医疗等近20个民生项目,受益人数超10万余人。其中,出资400万元建成了九龙县县城防洪河堤、石油路等一批惠及民生的项目工程;先后投入300余万元,协助完成21公里通村、通组、联户的道路硬化建设;投入定向资金帮助石头沟村30户贫困户完成“彝家新寨”住房建设,落实援建村综合垃圾处理池27个,援建村民活动中心、活动广场、卫生室、文化室、幼儿园等配套设施。

助力提升教学基础设施条件。西南油气田出资170余万元建设九龙县第二幼儿园及进出口道路,解决了九龙县学龄前儿童入园难问题。先后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援建九龙县高级中学图书馆和多功能体育场,并出资35万元用于帮助九龙县高级中学图书馆增添图书,有力改善了全校1800余名师生的学习生活条件及环境,九龙县高级中学本科上线率逐年提升。

3.4 “党建+人才帮扶”激发当地澎湃动能

选派优秀干部扎根一线。西南油气田不断提升脱贫地区基层干部、致富带头人、专业技术人员及脱贫群众的思想认识和实践本领,先后选派11名优秀党员干部到九龙县蹲点从事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激励广大干部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伟大事业,在基层一线大显身手、建功立业,深入农户调查研究,实时掌握地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序推进党组织建设、防返贫监测、项目管理等各项工作,确保帮扶工作在县、乡、村全覆盖。

创建人才培训机制。人才振兴是产业振兴的关键,抓好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牵牢乡村振兴的“牛鼻子”。西南油气田充分利用宝石花医院平台,对九龙县选派的医务人员开展专业培训;选派现场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级工程师,对九龙县选派的建设项目管理人员开展业务知识培训;邀请九龙县政府派员参加干部能力提升、党建业务知识、乡村电子商务等培训,累计培训1000余人次。

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西南油气田注重调动贫困群众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连续9年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累计资助学生1233人次共147万元。2020年搭建“西油公益”平台,首次采取线上结对,实现帮扶人和受助人之间的有效互动。九龙县高级中学本科上线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2022年达58人,较往年提高232%,创历史新高,众多学子走出大山,改变人生命运,当地村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得到极大提升。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化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突出问题的重要途径,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全局性和历史性意义。基于西南油气田的实践经验,油气企业在深入推进“党建+”乡村振兴模式实施的过程中,还应注意三个方面:一是针对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落实落细各项帮扶政策措施。二是持续加大投入力度,聚焦特色产业做好“土特产”文章,推动休闲、旅游、康养、生态、文化、养老、电商等产业发展。三是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帮助开发公益性岗位,继续加大对县乡村基层干部、专业技术人才、乡村振兴带头人的培训力度,千方百计培育本土人才,提升干事创业的能力水平。

点击下载PDF

447

点击量

0

下载量

2024年, 第6期
刊出日期:2024.06
单月刊,1984年创刊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企业协会 中国石油企业协会海洋石油分会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4267
国内统一刊号:CN11-5023/F
国外发行代号:M1803
国内邮政编码:100724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京西工商广字第0433号(1-1)

杂志订购热线

010-6206711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