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祥麟(1912年4月4日—2008年12月8日),广东汕头人。1935年毕业于燕京大学,获学士学位;1948年就读于美国卡乃基理工学院,获博士学位。侯祥麟是我国石油化工技术的开拓者之一、炼油技术的奠基人。历任清华大学化工系教授兼燃料研究室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连工业化学研究所代室主任、石油工业部生产技术司副司长、石油科学研究院院长、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代院长兼党委书记、石油工业部副部长兼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院长等职。在他的带领下,成功研究出催化重整、催化裂化、尿素脱蜡、焦化和相关催化剂、添加剂等5项重大新技术;成功研制原子弹工业分离铀-235装置急需的油品和导弹所需的特种润滑油、脂;指导研究解决了国产喷气燃料对喷气发动机镍铬合金火焰筒的烧蚀问题;组建石油科研机构,多次参与国家和部门科技发展规划的制订、协调和实施。多次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奖励。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我参加编写《石油精神》一书,重点负责“精神楷模”一章的撰稿,查找了大量资料,再次被这位老石油科学家的事迹深深感动。之前对他的名字和他做出的贡献有一些了解,但远远不够。他崇高的精神境界,一生抱定的伟大信念,为我们树立起一座丰碑,值得我们崇敬爱戴和学习。
你看,这样一个很少见的现象:中共中国工程院党组、中共中国科学院党组、中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党组、中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党组联合发文,作出关于向侯祥麟同志学习的决定。《侯祥麟同志先进事迹学习材料》的大题目是“信仰的伟大,科学的丰碑”。
侯祥麟先生始终把自己的命运融入祖国的命运。他说:“我深感国家的命运就是我们个人的命运。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为今天的中国感到骄傲;作为一名有着60多年党龄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我对我的政治信仰始终不悔;作为新中国的科学家,我对科学的力量从不怀疑。我为自己一生所从事的科学工作感到欣慰。”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在新中国石油化工技术史上,深深镌刻着这个大写的名字—侯祥麟。
他是我国石化技术的开拓者之一、炼油技术的奠基人;他组织领导的重大炼油新技术科研攻关会战,使中国炼油技术接近当时世界水平,并实现了石油产品立足于国内;他领导解决了中国喷气燃料的特殊技术问题;他组建队伍,研制并及时提供导弹、原子弹等尖端武器所需的特种润滑材料;他把自己的满腔忠诚和聪明才智,毫无保留地贡献给了伟大祖国,一生未变。
侯祥麟先生是名副其实的红色科学家。从青少年时代起,他就崇尚真理,接受先进理论,对党对人民矢志不移。少年时,他同进步师生一道上街游行抗议英、日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的欺压蹂躏。在北平燕京大学读书期间,他积极参加到向南京政府请愿、为前线将士募捐等活动。大学毕业后,他大量阅读了马列著作(英文版),了解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上海沦陷后,他辗转到了长沙,投身抗日救亡活动,1938年春天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他就把毕生奉献给祖国作为自己人生最高的追求。
抗战期间,他受中共地下党组织的委派,在西南从事煤和植物油炼制液体燃料的工作。抗战胜利前夕,他受党组织委派,参加了自费留美考试,于1944年留学美国,在那里参加、组织了爱国留学生的社团活动,并按照党组织的指示,成功动员了一批留学生回国参加新中国建设。1950年,他舍弃了国外优越的工作条件启程回国。
侯祥麟先生总是以国家需要作为个人选择的前提。作为我国炼油技术的奠基人,侯祥麟在炼油科技攻关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中期,他组织科研攻关,解决了国产喷气燃料对镍铬合金火焰筒烧蚀的关键问题,实现了航空煤油国产化,成功地突破了国外封锁,推动和促进了我国炼油技术的成长和发展;为了满足中国原子弹、导弹、卫星和核工业发展的需要,领导研制原子弹工业分离铀-235装置急需的油品和导弹所需的特种润滑油、脂;他还领导了流化催化裂化、催化重整、延迟焦化、尿素脱蜡及有关的催化剂、添加剂等“五朵金花”炼油新技术的成功开发,使中国炼油技术在60年代很快接近了当代的世界水平,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4大类自给率100%,中国人用“洋油”的历史从此一去不返;70年代初期,他组织领导了多金属重整、提升催化裂化高档润滑油等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完成催化裂解、乙烯裂解炉等4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新技术,在国内实现了工业化,技术还有出口。
1978年,候祥麟被任命为石油工业部副部长,他开始关注全国石油战略的调整和发展,参与历次国家和部门科技发展规划的制订、协调和实施。就如何用好一亿吨石油,组织专家调查研究,向中央提交了《关于用好一亿吨原油的意见》报告,提出的整合中国石油企业,对有限的石油资源“吃干榨净”的整体思路至今仍深刻影响着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方向。
面对研究领域长期存在的重科研、轻转化的现状,1994年,在他的提倡下建立了中国工程院;面对经济改革中石油人才匮乏的现状,他4次给中央领导写信,积极筹建奖励基金,并捐出自己的奖金,鼓励青年人才进行科技创新;1997年,在他的努力下,中国成功举办第15届世界石油大会,让中国石油界融入了国际舞台。
侯祥麟先生把自己渊博的知识和全部的精力贡献给深爱的祖国。2003年5月,受国务院领导的委托,侯祥麟同志以91岁的高龄,主持启动了“中国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战略研究”。5月23日,国务院领导第二次到侯祥麟先生家中看望,请他出山担当《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战略研究》课题组组长。这项研究关乎国家油气资源的未来发展,关乎国家“十一五”规划的制定。“十一五”规划中对油气问题怎么考虑,不仅涉及5年计划目标能否实现,更关系到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2020年以后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可见这个课题重大而且复杂,任务艰巨而且牵动全局。侯祥麟深知接受这项任务,他要付出许许多多的宝贵时间和体力精力。“国家需要我来承担的,我就应该承担下来。也根本没有考虑身体、精力已经有点不够了,就觉得这个任务很重要,需要有个人来抓,当时觉得自己还可以,就答应了”。历经一年多时间的艰苦调研,他们科学分析了我国和世界油气资源的现状及供需发展趋势,提出了我国油气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指导原则、战略措施和政策建议,为中央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侯祥麟先生有一颗纯真挚爱的心。对国家对人民他爱得深沉,对事业对石油他爱得深入,对妻子对女儿他爱得深情。他在《我与石油有缘》一书里,用了大段的文字,表述了对家人的爱戴和感谢之情。他写道,我已近九旬,仍然拥有比较健康的状态,还能继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人生的风风雨雨都已经过去,我的心境明朗和宁静。我能保持这样的状态,与我的夫人李秀珍女士的悉心照顾是分不开的。“我不会忘记‘文革’中她为了保护我而忍受的一切。造反派几次三番强迫她揭发我,与我划清界限,但她不屈服、不低头,决不说违心的话。我被禁闭期间,‘军代表’让她劝我交代问题,她当着我和‘军代表’的面说,交待问题一定要实事求是。她的话虽少,却给了我坚持下去的信心。那时她的处境同样困难,我被关起来,她在单位挨批挨整,被强迫劳动,我的工资停发,只给一点生活费,生活很艰难。两个女儿年小,在外边受欺负。她始终非常坚强,在科技工作中是个勤勉努力独当一面的职业女性,在家庭中她是个好妻子好母亲。无论工作多忙多累,她都悉心照顾我和孩子们,使我能够安心工作,在事业上有所成就,使孩子们健康成长,成为有用之才。如今往事已留在记忆深处,我要衷心感谢我的夫人,还有我的两个女儿,她们给予我的全部的爱和呵护。”这是多么感人的亲情爱情,家国情怀蕴含其中。
侯祥麟自小立下报国志,一生追求光明,胸怀远大,他说,“我这个人是很平凡的,做的事情也是很平凡的。我一生没有什么传奇色彩,没有什么突出的事迹。如果说有点成绩,也是和同事们共同努力的结果,没有甚么可骄傲的。我的所作所为是一个共产党员应尽的责任。”他发扬创新精神,在波澜壮阔的历史洪流中,谱写了光彩夺目的人生诗篇。在他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画卷,不仅留下了丰硕的科技成果,更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特别是他矢志不渝的报国情怀,终生不悔的坚定信念,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自主创新的奋斗精神,高瞻远瞩的战略胸怀,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高,淡薄名利的高尚风格,奋斗不止的人生境界,无不闪烁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求实创新为己任的时代精神,激励后人奋发前行。

484
点击量
0
下载量

刊出日期:2023.7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企业协会,中国石油企业协会海洋石油分会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4267
国内统一刊号:CN11-5023/F
国外发行代号:M1803
国内邮政编码:100724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京西工商广字第0433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