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公认的世界一流企业有三个标准:一是进入世界500强;二是进入世界同行业前20名;三是必须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知名品牌或国际标准。满足其中一个标准可认定该企业是世界级企业;满足两个标准,可认定其为世界级优秀企业;同时满足三个标准,则认定该企业为世界一流企业。因而,世界一流企业必须是全球范围内处于产业领先地位的极少数企业,其领先地位必须具有持续性,具备一定公信力,必须有适当的定量标准。
2022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指导意见》,提出世界一流企业“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的16字标准,为探索中国加快世界一流企业实施路径指明了方向。
对于世界一流企业四个要素—“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可以分三个层次对指标进行解析。第一层次设置三个规模指标:营收、市值、利润;第二层次设置三个效率指标:销售利润率、资产回报率、市盈率;第三层次设置三个社会指标:创新贡献(创新力)、影响力、企业社会责任(责任力)。
顶级企业概念和范围
为何要锚定“世界一流”?原因很简单,从国家层面来讲,大企业群兴盛与衰败,意味着国家的兴盛与衰败。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蒙代尔所言,“我们找不到一个公司体制不发达,它的国家经济可以发达;找不到一个公司不强大,这个国家可以强大的例子。所以,现代社会财富创造、国民财富积累与公司快速发展和效率提升,它实际上是同一个问题”。这也从侧面验证了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强大企业的支撑,而强大企业的本质就是“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论述。
国家强大的基础在于经济,经济强大的支撑在于产业领军企业,尤其是世界一流的产业领军企业。目前,在全球范围内,还没有“世界一流企业”的提法和标准。因此,我们首先要厘清世界一流企业的内涵、标准、入选范围、参照对象、数量规等,并制定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政策和战略路径。
鉴于世界一流企业研究不能停留在定性分析阶段,其具体原则和方法数据应有测算依据,因此本文对世界一流企业要素及其对应量化体系及指标,在各种数据标准下列出多套测算和比较分析。测算范围涵盖全球158家产业冠军企业、632家产业领军企业,从中选取了符合某些标准的60家企业、36家具有百年历史的企业、12家根据严格标准筛选的企业。此外,也对我国18家产业冠军企业及89家全球产业领军企业、11家央企示范企业等进行了测算,以期寻找世界一流企业备选单位及我国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备选单位。
要素测量指标与定量关系
世界一流企业基本要素可以从多角度、多维度进行提炼表述,对其四个要素进行分析解读,并探索与之相关的定性和定量评价指标体系。
一是因果关系。在这些要素和测量指标中,有些是因,有些是果。例如产品卓越、品牌卓著是果,创新领先、治理现代是因。细化至各项具体指标,可能一因导致多果,或者多因导致一果。例如,治理现代的因,可能导致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等果。创新领先,意味着公司在创新方面有持续不断的高强度创新投入,有各种专利和知识产权,以此支撑产品卓越性和品牌卓著性,支撑企业效益显著性。创新领先主要体现在结果上,因此在指标的选取中,以结果性指标为主。
二是定性与定量关系。产品卓越程度,可以用定量指标测量,更重要的是在于产品被市场的接受程度可以量化,例如产品的全球销售规模和用户愿意接受的溢价程度,在同等条件下,用户有接受某些特定品牌取向。创新领先在因的方面可以用研发费用投入和专利与知识产权的数量进行测算,在果的方面可以通过产品技术指标先进性表达。这也是影响产品销售规模和销售溢价的重要因素。治理现代是企业长期发展的制度性保证。在指标选取上,应该以定量性指标为主,只有在不可量化情况下,采用定性评价方法。
三是规模指标与效率指标关系。世界一流企业必须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影响力,尤其对所在产业具有巨大影响力。企业规模主要在于市场规模、市值规模、利润规模。但世界一流企业不仅要有规模,还应具有优异的效率表现,以体现管理水平优异。企业效率指标主要在于销售利润率、资产回报率、市盈率,可以用规模综合系数和效率综合系数来表达企业规模水平和效率水平。
四是经济指标与社会指标关系。世界一流企业不仅拥有较好的经济指标,还应担负一系列社会责任。因此,对世界一流企业至少有三条非经济指标要求:革命性创新贡献、全球影响力、企业社会责任。
五是数据指标繁简与层级关系。一个评价体系必然需要多项指标,但是不能过于繁琐。例如GDP、基尼系数、恩格尔系数都是单一指标。在考虑世界一流企业的评价指标时,应进行分层思考,而不是在同一层次上并列所有条件进行比较。应设置规模指标,并在一定规模和规则前提下,进行效率指标校验,排除效率指标低下的企业,再用社会指标进行校验,排除不符合社会指标的企业。
六是世界一流企业质量标准与数量关系。世界一流企业的数量多少为宜?这是相对的,没有绝对标准,标准越高,数量越少。世界一流企业必须是极少数,是全球公认真正的佼佼者。全球上市公司约5万家,1%是500家左右,0.1%是50家左右。按照GICS产业分类标准,四级产业为158个,有些产业规模太小,很难形成有世界影响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有些产业可能产生不分伯仲、各具特色的领军企业。因此,全球世界一流企业数量应在50到100家为宜。
全球范围内对世界一流企业筛选
以规模指标来筛选世界一流企业,标准是利润超100亿美元、市值超1000亿美元、营收超1000亿美元,全球符合这个标准的企业只有12家。这12家企业平均利润为426亿美元,平均市值为8733亿美元,平均营收为2314亿美元,去除异常值之后平均资产回报率为29%,平均销售利润率为17%,平均市盈率为21.03倍,可称之为世界一流A类备选企业。
但以如此高标准筛选出12家世界一流企业备选企业,在数量上似乎偏少。因而把以下四类企业作为世界一流B类备选企业:一是产业冠军,且符合利润超100亿美元、市值或营收其中一项超1000亿美元标准的企业有9家;二是产业冠军,符合利润在50亿美元到100亿美元,市值或营收超1000亿美元标准的企业有27家;三是产业冠军,符合利润超100亿美元、但市值和营收都低于1000亿美元标准企业的有3家;四是非全球产业冠军但处于产业前四名,符合利润超100亿美元、市值和营收二项均超1000亿美元标准的企业有9家。以上B类备选企业共计48家。
世界一流AB类备选企业共有60家,其平均历史为65.7年,平均利润为186亿美元,平均市值为3510亿美元,平均营收为1316亿美元,平均资产回报率为25%,平均销售利润率为20%,平均市盈率为20.46倍。
寻找中国世界一流企业实施路径
世界一流企业是世界经济舞台上第一方阵的顶级企业,是一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体现,也是培育全球价值链“链主”和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当前,我国一些知名企业具有成为世界一流企业的基础,但与世界一流企业相比还存在差距,要在明确世界一流企业关键特征和发展趋势基础上,找出成为世界一流企业的核心基因,探索培育世界一流企业的可实施路径,打造一批在全球产业发展中具有话语权和影响力的领军企业,为提升我国市场的高效性、活跃度、连通性和开放性提供有力支撑。
参照全球范围内世界一流企业设置标准,我国世界一流企业建设候范围如下:
一是国务院国资委于2018年在央企中挑选了11家世界一流示范企业,开展创建中国世界一流示范企业工作。二是中国企业处于全球产业前四名、利润超100亿美元、营收超1000亿美元、市值超1000亿美元的公司有6家,全球产业第2名的有工商银行、阿里巴巴、中国移动、中国石油,全球第3名的有建设银行。三是中国企业处于全球产业前四名、利润在50亿美元以上、营收或市值超1000亿美元的公司有5家,全球产业第1名的有中国建筑、贵州茅台,全球产业第2名的有华为和中国人寿,全球产业第3名的有腾讯。
与其他国家世界级企业相比,我国企业盈利能力存在不小差距。2022年财富全球500强排行榜上,美国124家企业平均营业利润高达100.5亿美元,而我国企业平均营业利润只有41.2亿美元,美国企业盈利数额达到我国企业的2.5倍。
探索中国的世界一流企业实施路径,面临两个课题,或者是一个课题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解决什么是世界一流企业标准,第二阶段是怎样实现这个标准。需要形成一套独有的世界一流企业评价指标体系,并有深入细化过程。在怎么实现问题上,实际上是培养一流的产品生产能力、一流品牌塑造能力、一流创新引领能力、一流现代治理能力。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必须在技术、管理、品牌、市场等方面具有全球领先地位,能够凭借这些优势对全球发展施加深刻影响。我国企业应围绕创建世界一流企业四个要素,进一步融入全球经济,向世界级全球型企业学习,与其合作、竞争,在学习、合作、竞争中形成数量与质量皆过硬、硬实力和软实力皆强大的世界一流企业群。

395
点击量
0
下载量

刊出日期:2023.3上旬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企业协会,中国石油企业协会海洋石油分会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4267
国内统一刊号:CN11-5023/F
国外发行代号:M1803
国内邮政编码:100724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京西工商广字第0433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