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循了半个多世纪的传统石油工业运行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合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企业建设世界一流的新目标。今天的老油田大多经历过轰轰烈烈的会战。在资源匮乏、市场不发达的年代,会战模式无疑可以集中全国优势资源快速拿下大油田。但在半个多世纪后,这种曾经的体制优势逐渐成为发展的掣肘,造成“人多油少”的困局。随着开发不断深入,这种困难持续加剧。
历史形成的“大而全、小而全”管理体制,导致资源、资产利用效率得不到充分发挥;储量品质变差、开发难度变大,造成投资越来越大,折旧越来越高;在以产量为主的生产计划型管理模式下,要稳产甚至增产,就只有多钻井,油水井规模只能越来越大(河南油田当前油井规模就比20年前翻了一番,产量却降低10%),作业费和材料费必然增长,用工需求必然增加,人工成本只能一路走高……
这是改革最艰难的时期,这是前景最美好的时期;这是油价低位徘徊的困难期,这是高效益的孕育期;这是生产经营的冰冷寒冬,这是调整转变的火热夏季;这是传统石油工业运行模式的终结,这是现代油企精干高效模式的开始。套用《双城记》的经典开头来描述当前正如火如荼进行的油公司改革,再恰当不过。更为契合的是,狄更斯讲述故事的背景是法国大革命,而油公司改革的内容,则是半个多世纪以来传统石油工业最深刻的变革之一。
中国石化河南油田已经走过近50年的发展历程,目前进入勘探开发后期,不改革,即使油价在每桶100美元以上,油田企业也会被快速上涨的成本压倒。所幸的是,油公司建设不是病来才医的治标之举,而是发轫于能源转型时期的治本之策。在油田企业徘徊于悬崖边缘时,管理者就已清醒地看到传统管理模式的深层次隐忧,看到传统油田企业与国际油公司之间的明显差距,看到传统模式的“足”已不适合现代管理的“履”,及时启动油公司体制机制建设,拉开国内上游板块改革调整的大幕。
面临历史形成的“大而全、小而全”管理体制,河南油田分公司新疆采油厂主动求变,用好改革“关键一招”,优化生产组织运行方式,释放经营活力,激发乙方服务队伍积极性和自主管理动力,对标一流,压扁管理层级,构建精干高效的一级油公司管理模式,实现“厂—乙方项目部”一级管理模式,打造“决策+监督”的新型采油厂,进一步提高采油厂的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为采油厂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按照机构扁平化、业务归核化原则,采油厂刀刃向内,精干两级机关,瘦身健体,以核心业务为主线,打破单位和部门界限,大幅整合机构,压减管理人员,优化管理岗位,厂机关职能部门由9个压减到5个。撤销4个厂直属单位,机关压减62%,管理人员压减26%。剥离生活后勤、治安保卫等非核心业务,人员划转到油田专业服务单位,实施市场化管理。厂机构总数由16个优化调整到6个,压减63%。延续多年的采油管理区被撤销,创新生产组织模式,全面推进新型采油管理区建设。
以改革为油田核心竞争力“赋能”,采油厂有的放矢地构建了四种管理机制:一是重构生产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建立高效畅通的生产运行体系和信息化运行模式,生产指令直达作业区、基层班站,有效缩短生产指挥链条;二是健全完善市场架构和价格体系,健全内外部市场运作流程制度,推动作业区降本增效、增收节支,倒逼内外部专业化队伍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三是拓宽内部人力资源优化渠道,通过内外部劳务输出盘活富余人员存量,优化完善工效挂钩和工编挂钩等激励约束机制,促进用工效率最大化;四是形成全方位评价的效益分析体系,深化生产经营形势分析,优化完善生产指标,增强决策支持和宏观管控能力,提高效益分析水平,提升决策支撑能力。
河南油田聚焦“提质增效”矢志改革创新,在解决突出矛盾上下功夫,在激发发展活力上出实招,披荆斩棘,勇毅前行,探索出一条老油田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435
点击量
0
下载量

刊出日期:2023.10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企业协会,中国石油企业协会海洋石油分会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4267
国内统一刊号:CN11-5023/F
国外发行代号:M1803
国内邮政编码:100724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京西工商广字第0433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