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石油公司采用新方法自动完成油井轨迹设计
欧洲最大的石油公司之一,AkerBP(英国BP公司与挪威Aker公司共同控股公司),近期在挪威大陆架油田调整井的钻井设计中,推出新型油井轨迹设计方法,即利用“多学科约束”方法自动完成油井井身轨迹设计。
在钻井设计中,技术人员利用新方法,快速生成多条油井的井身轨迹,以供相关人员对比或参考。具体说来,技术人员将数据约束作为参数列表,输入到未来的调整井结构设计中。所做的调整井设计,包括垂直井与斜井设计,按照预先工作计划,都要进行油田规划的软件计算,以评估满足要求的各种潜在油田开发方案。最终形成完整的油田开发方案与相应的油井轨迹设计约束。在世界范围内的钻井设计中,石油公司通常是用手动迭代方式,进行井眼轨迹设计。
以前,钻井轨迹设计人员绘出一个井身轨迹,要考虑多种因素。例如,优化钻孔长度,削减整个钻井阶段成本支出。还要通过各种算法,生成无碰撞轨迹,来防范钻井过程中的主要风险。近年来,钻井设计人员还要满足要求,以最短的钻井轨迹,减少碳足迹和温室气体排放,以实现环保目标。公司实现自动化钻井轨迹生成技术之后,显著优化了钻井项目生命周期。不仅减少钻井工程师生成储层靶区轨迹所花费的时间,还可考虑多种因素,例如优化钻井井眼长度。从钻井设计角度看,油田开发的油井轨迹优化过程,涉及多个学科。技术人员要生成油井井眼轨迹,必须经过多次反复生成尽量最佳钻井轨迹。对于钻井工程师来说,这是一个耗时的过程。而且稍有不慎,最终可导致所选择的规划轨迹达不到最优标准。
Aker BP公司钻井设计人员提出,自动设计油井轨迹的过程,要依赖于收集各学科基于现场设计,钻井经验的约束条件,以成批生成可能的油井轨迹替代方案。相较于传统油井路径生成过程,通过一个或少数几个计划轨迹来生成可能的油井轨迹组合;自动轨迹生成方法,则产生在限定条件下的一系列可能的油井轨迹。
在自动生成钻井井身轨迹的研发过程中,技术人员发现,如果研发人员给定的约束限制条件“较为宽松”,则算法可能会生成许多优化轨迹;但如果限制条件“较紧”,则算法可能只有生成少数井眼轨迹,甚至可能产生不了井眼轨迹。AkerBP公司采用这种新的工作流程后,从事钻井设计的多学科团队,将重点放在约束条件的相关性上,而不是计划轨迹的细节上。
技术人员认为,在钻井轨迹设计中,捕捉这些约束与限制因素,是油井规划流程的基本结果。与此相反,自动产生钻井轨迹则只是其副产品,或者是成果之一。
设计人员还指出,有关约束条件问题,包括相关井眼轨迹、井眼结构及其与地层压力体系的关系,或者油田勘探计划与井眼方位之间的不确定性关系。还有约束条件之间的相互影响。钻井设计人员还提供补充建议,包括提供油田开发客户端提出的一些约束条件。例如,寻找符合防碰撞标准的钻井轨迹,避开地下断层或在不可避免的情况下,以高入射角穿过断层的钻井措施。
Aker BP公司设计人员还谈及,在穿过地下特定地层时,钻井轨迹应满足井场地层倾角条件,并且能够有效克服地质形态的各种限制等复杂问题。从原则上说,自动生成钻井轨迹的技术成果,都可以完全自动解决这些地质问题。
雪佛龙推出优化气田储层数据监测技术
雪佛龙澳大利亚有限公司(Chevron Australia PtyLtd) 于2023年10月在国际石油技术大会上推出新型技术,即对于气田储层各种参数进行监测的同时,对于监测所获得的各种数据进行价值评估(VoI,Value ofInformation)。
雪佛龙澳大利亚公司监测的参数,包括井眼内瞬时压力、速率和温度变化、流体化学或与油井完整性相关的诊断信息等参数。
雪佛龙澳大利亚公司的“信息价值评估(VoI)”方法,由于是全球首家石油公司采用的气田参数价值的评估程序,直接涉及气田数据利用价值评判,故引起欧美石油巨头的关注。在此之前,世界各石油公司的气田,均采集成套并且完整的井筒数据。但采集的数据缺乏精确的使用价值评价。具体说,对于气田储层开发的物理参数变化,以及流体化学或与油井完整性相关的诊断信息,以前世界上还未有石油公司进行量化评价。即这些数据的使用价值通常很少被量化。
雪佛龙澳大利亚公司旨在利用现有的VoI方法,为气田开发的油藏监测提供一种合理的方法。其结果将有助于为气田开发的其他部门,如采气部门与运营部门的常规监测活动提供依据。针对当前气田开发过程现状,技术人员观察气田现有的VoI方法,已经用于解决气田开发生产运营中出现的常见监控问题。在澳大利亚的气田作业区,已经安装相关的监测仪和计量设备。因此实施目前这套新型的监测程序,不需要额外费用,也不会显著增加成本。
但是,技术人员运用新型监测方法,可能会产生人员劳动成本,例如油气井仍在正常开发生产过程中,明显会增加生产人员成本,或者因进行监测质量与经济性指标,譬如进行压力瞬态测试而关闭油井。这样显然要造成采气等生产性损失。
公司专家指出,VoI可能带来暂时性生产损失。但是与气田的新型监测数据的经济性预测比较,公司还是获利更大,更为合算。公司进行采气监测的数据经济性评价,使得天然气工厂的未来供应更有保证,还避免了未来的天然气工厂的“输气空载”生产故障。
公司技术人员对解释气田生产数据,包括压力、流速和时间参数,与其不确定性程度进行比较,并且就井眼内的流量和时间进行考察,得到初步结论是VoI是一种功能强大的方法,其主要应用于两个领域。首先,VoI可用于日常油藏管理,提高产量预测的可靠性。其次,监控数据用于为未来决策提供信息,如开展钻井作业或进行天然气压缩项目。据观察,当油气田的气井储层监测的价值得到明确计算结果时,运营公司的管理层更倾向于同意储层监测。
“延时压力瞬态分析”法改善油井内永久式参数监测
近5年来,世界各大石油公司加快建设油井内部数据监测系统,即井筒内永久式固定安装数据监测装置。然而迄今还缺乏与这些永久安装相配套的数据监测方法。
2024年4月挪威南森研究中心(NORCE-NorwegianResearch Centre),以及挪威Stavanger大学的科研人员,在挪威石油技术会议上,合作推出一项新技术,即“延时压力瞬态分析”(Pressure Transient Analysis,PTA)。挪威研究中心与大学的成果,引起与会专家的兴趣。
目前在世界各地油气田开发中,油井内部的压力和速率(流量)监测工艺,对于新老油田十分重要。不仅如此,近年来油井内筒的关键数据监测工艺,对于地质“碳储存”和“地热”行业的储层监测流程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全球各大石油公司都有专门技术人员,对石油或地质现场采集的技术数据,以手动、半自动和自动模式,或者组合方式进行分析。
如今,挪威石油公司的技术专家已经采用自动分析程序,对于油井内提取的数据进行技术分析。具体就是,系统能够从已积累和实时接收的数据中,最有效地提取所需技术信息,或者提取油井生产所需知识储备。
技术专家利用永久式油井内压力表,以及监测获取的数据,开展自动油井监测流程。这一工作流程基于“延时压力瞬态分析”(PTA),并集成相关组件。这些组件名称,一是虚拟流量监测,二是瞬态识别,三是特征提取,四是模式识别。
专家指出,“自动分析程序”的重点部分,包括识别与提取瞬态压力响应中的特征和模式,以及基于“延时压力瞬态分析”(PTA)监测结果的油井性能评估。“自动分析程序”是结合不同物理信息,进行数据驱动的一种新式方法。
挪威专家提出,在过去20年北海石油钻井中,包括挪威大陆架的油田现场作业,石油公司专门设置了井口仪器与井下压力计与流量计,并组成应用广泛的平台。进而在多年时间里,为现场油气储层监测提供了大量井筒的压力、温度和流量测量数据。
挪威专家列举这项新技术的现场监测结果。特别指出石油公司的相关技术储备,为应用延时压力瞬态分析方法(PTA)提供有利的条件。与传统基于模型的延时PTA相比,新型的自动监测结果具有更大的可靠性和更高的准确性。
(编译:郭永峰 编译自美国《JPT(石油技术报道)》杂志)

220
点击量
3
下载量

刊出日期:2025.02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企业协会 中国石油企业协会海洋石油分会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4267
国内统一刊号:CN11-5023/F
国外发行代号:M1803
国内邮政编码:100724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京西工商广字第0433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