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新能源车超越燃油车的底层逻辑——生态文明倒逼能源落实绿色转型加速

作者:唐大麟 牟雪江 |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企业

油电之争,是近年来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国内车市“油电”反转的真实数据,将这一话题不断地加热再加热。

4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迎来了历史性的一刻—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了50%的大关。

8月8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发布新的数据:7月乘用车市场零售172万辆,其中新能源车零售同比增长36.9%,常规燃油车同比下降26%。一增一降,国内新能源车月销渗透率升至51.1%,首次超越燃油车。

新能源车迈过了渗透率50%的这个门槛,对于整个车市而言,不能不说它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甚至说是一个转折也不为过。

那么新能源车渗透率提高就意味着它将替代传统汽车吗?

这一问题的答案并非绝对,但其中的一个答案是明了的,即能源绿色转型正在加速。

汽车产业是一个时代的象征,是一个国家强弱的标志。从国民经济发展来看,它是一个具备龙头带动作用和先导性的产业,所以国家对汽车产业是无比重视的。回看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历程:从新中国成立时“一辆汽车都不能造”,到1956年第一辆解放牌卡车下线;汽车产销量从2009年首次双突破1000万辆大关,到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均超过3000万辆,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连续9年位居全球第一。中国已经成为不折不扣的全球汽车大国。

发展壮大汽车产业,是几代中国汽车人的梦想,但随着传统燃油汽车产业的发展,也必然会带来能源、环境和交通安全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随着汽车产销规模的高速增长,也变得日益突出。回过头看,发生在2012年、2013年冬季的雾霾,也是人们认清汽车作为人类科学技术进步的产物,给人类带来文明、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能耗以及排放造成的污染之源。2013年中国面对雾霾天气的困扰,将推进成品油质量升级作为国家专项行动加快了步伐。油品的升级换代也加速淘汰落后旧小产能,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正是在中国汽车产业大规模进入清洁能源发展的前夜,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汽集团考察时强调,“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要加大研发力度,认真研究市场,用好用活政策,开发适应各种需求的产品,使之成为一个强劲的增长点”。这一重要指示为中国汽车工业的转型发展作出极为重要的战略判断。

可以说,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追求,新能源汽车如同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冲击着传统燃油车的市场地位。

当然,新能源车渗透率首次实现完整月份突破50%,我们需要明白的是,它不是说新能源车的新车占有率就达到了50%,它与燃油车的保有量基数差距依然很明显。但可以肯定的是,在环保压力、技术创新和市场趋势的共同作用下,新能源汽车正逐步成为未来出行的主流选择。而对于燃油车而言,如何在清洁、绿色转型过程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将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点击下载PDF

378

点击量

1

下载量

2024年, 第11期
刊出日期:2024.11
单月刊,1984年创刊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企业协会 中国石油企业协会海洋石油分会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4267
国内统一刊号:CN11-5023/F
国外发行代号:M1803
国内邮政编码:100724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京西工商广字第0433号(1-1)

杂志订购热线

010-6206711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