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合同是规范对外交易行为、降低经营风险的重要载体,是企业重要的经营管理活动,是依法合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世界一流法治示范企业建设,推动企业稳健高质量发展,实施合同精益化管理是必然要求,也是必由之路。近年来,中国石油西北销售公司持续树牢“从严管理出效益、精细管理出大效益、精益管理出更大效益”理念,从合同管理的常见问题和风险出发,积极探索,采取针对性、创新性的举措,着力提高合同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为高质量推进依法治企提供了坚实保障。
关键字:合同;精益管理;法治建设;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推进,党的二十大将法治摆在极其重要的位置,提出一系列新论断、新举措、新要求,为推动新时代法治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近年来,中国石油集团公司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落实国务院国资委“法治央企”建设要求,提出了创建世界一流法治企业的奋斗目标,持续加大法治合规企业建设,不断强化以合同管理等职能业务为重点的法律事务工作,着力全面提升依法治企能力水平。作为成品油销售企业,西北销售公司也紧密结合自身实际,相继组织开展了采购招标与合同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四查四提升”强管理专项问题治理等工作,通过组织开展自查和现场检查,深入查摆问题,明晰管理短板。
按照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的原则,近年来,西北销售公司聚焦合同管理薄弱环节和顽瘴痼疾,深入落实“四精”管理要求,坚持系统化、流程化思维,以集团公司合同管理“制度化、规划化、标准化、信息化”要求为指引,以实现合同精益管理为目标,优化手段,细化举措,综合施策,全力推进合同精益化PDCA闭环管理,持续深化公司法治合规工作,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构建合同管理“1+N”制度体系
将制度建设作为合同管理工作的基础和重点,全面落实法律法规和上级管理要求,持续抓好以合同管理办法为主、其他相关制度为辅的制度建设工作,全方位立体式搭建公司合同管理制度体系。
一是健全合同管理流程和工作机制。建立并不断完善公司合同管理制度,优化完善合同从立项选商、起草、签订、履行、归档整个过程管理要求。按照标准化管理要求,梳理制定相对人资质、签约依据、履行资料等标准,明确合同管理各重要环节具体要求。深入落实集团公司合同管理2.0系统单轨运行要求,将线下签约作为重点严抓严管,指导推进合同管理工作信息化。
二是完善配套相关制度建设。
立足合同全流程管理视角,在合同立项选商环节,修订完善公司承包商、供应商、服务商准入与考评、黑名单以及招标管理、工程项目建设、采购等制度,规范合同选商全过程管理。在合同资金收付环节,修订公司资金管理、结算管理等制度,健全财务审核流程,严把合同履行付款关口。在合同管理的流程末端,修订法律事务管理、员工违规违纪行为处理管理等制度,细化完善纠纷案件、外聘律师、责任追究等管理流程和标准,筑牢公司对外交易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
把牢合同管理“四大关口”
一、选商关。作为合同管理第一道关口,选商工作处于基础性位置,选商做不好,将给后续合同履行工作带来很大的风险隐患。一是严格“三商”管理。健全承包商、供应商和服务商准入、考评机制,建立“三商”准入资源库,细化准入审查内容和标准,定期开展资质资信审核,动态完善“三商”准入资源库。严格开展“三商”年度考核,对于不合格单位及时淘汰出库,建立黑名单制度,真正把资质高、实力强、信誉好的单位纳入选商范围。二是规范采购管理。严格落实公司招标、采购管理制度要求,依法组织开展招标,组织开展招标采购专项治理,做到应招尽招、应招必招,杜绝了应招未招、拆分招标等行为。规范竞争性谈判、电子商务、单一来源等采购方式的使用,确保采购过程规范、公开、透明,严控选商环节违法违规风险,切实提高选商质量。三是强化法律参与。对于重大项目、大额标的等重要合同,在合同立项谈判、招标选商阶段,法律人员提前介入,全程参与洽谈过程,在主要过程监督、主要条款拟定上提出专业性法律意见积极参与重要合同招标、谈判,为后续合同起草签订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文本关。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合同起草环节管控。积极推广应用合同标准文本,除集团公司近年来发布的标准文本外,公司根据自身经营实际,自行组织制定了委托培训等标准文本,综合形成了包括12大类共132小类的合同标准文本库,基本囊括了公司目前绝大部分合同业务,并全部上载维护到合同管理系统中,采取有效措施强力推行应用,切实提高了文本质量。近两年来公司合同标准文本使用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稳居集团公司所属各单位前列。二是加强合同审查环节管控。细化专业技术、经济商务、法律事务三项审查职责分工,明确责任主体,依托合同管理2.0信息系统,固化审核人员和流程,从严从细落实三项审查制度,确保合同签订阶段三项审查率始终保持100%。推行合同法律集中审核工作制度,包括基层单位的所有合同均由公司机关合同管理人员集中审核,合同文本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三、签订关。一是严把合同签订的及时性。项目选商完成或中标后,及时督促承办部门和相对人在签约通知书或中标通知书下发后30天内完成合同签订工作,防范合同相对人不履行或迟延履行、事后合同等潜在问题。二是严把合同签订的有效性。明确要求合同签订权由公司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代表行使,未经授权,任何人无权代表公司或所在单位对外签订合同,严防无权代理或表见代理行为的发生。在合同签订时,要求承办人员务必查验相对方签字人的身份及授权情况,确保合同效力。三是严把合同签章的规范性。严格落实合同归口管理要求,所有合同签订时均监督其加盖合同专用章,严防逃避合同审查监管现象,并做好使用登记,确保合同签订有效合规。
四、履行关。合同目的在于履行。一是靠实履行监管责任。通过制度形式明确合同承办部门及承办人是合同履行监督的第一责任主体,逐份建立履约情况登记台账,自合同签订进入履行阶段后,专人紧盯合同签约双方履行情况,建立合同履行异常报告会商机制,对于未履约行为第一时间进行督促提醒,逾期仍未整改的,承办人员及时将相关情况报告本部门负责人和公司法律、财务部门,三部门相互协商应对措施。二是落实履行审查制度。实施合同履行承办部门、法律部门双审核制度,每份合同履行收付款、变更、中止、解除,均由承办部门和法律部门严格审核把关,履行不符合约定的坚决不予以付款,针对合同变更、中止等情况,及时督促承办部门办理书面手续。严格合同结算管理,把好财务关口,重点关注支出类合同付款条件是否齐备、收入类合同是否按约定回收资金等,确保合同结算及时准确,合同依约履行。
用好合同监管“四个工具”“两支队伍”
建立并不断完善合同“日常审查审批、月度分析通报、半年专项检查、年度全面检查”监督工作机制,优化手段,严格落实,常态化强化合同管理监督工作。一是开展定期通报分析。建立月度通报机制,每月对合同管理情况进行汇总、盘点、分析,通过公司主页、OA等方式定期通报,总结经验做法,强化警示示范。二是开展专项检查。聚焦合同易发常发多发等重点问题、重点单位,每半年组织开展一次合同专项审核,抽调骨干人员,采取审核督导、日常督办、实地督查、领导约谈等措施,严格组织实施检查,切实提高检查的针对性。三是开展年度全面检查。依托体系审核、岗位责任制检查等,下沉到所属各单位,现场检查合同资料、合同系统、财务共享系统等,检查发现突出问题,针对性提出改进意见和要求,并加强问题整改情况抽查验证,增强整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四是开展考核奖惩。实行合同管理问题分级分类考核,突出事后合同、应签未签、文本质量、签约依据不规范、履约不到位等问题,对各单位发现问题进行统一汇总分析,根据问题重要程度,分等级纳入月底绩效考核中,严格兑现,强化系统整治和责任追究,起到了良好的激励约束作用。
“两支队伍”。一是狠抓合同承办人员队伍建设。坚持组织开展年度法律及合同知识专项培训,聘请律师和专业人员开展《民法典》合同编内容讲解,加强素质提升专项培训。聘请有资质的培训机构为各单位合同承办人员提供合同专业知识培训,进一步增强其合同意识、契约精神和风险意识,提高合同办理的质量和效率。二是狠抓合同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加强法律人才、合同人才培养激励,积极推行积分制管理措施,鼓励专兼职合同管理人员参加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提高其专业素质和履职能力。实施基层单位兼职法律人员轮训,每季度选派各单位合同管理人员到机关学习轮训,通过参与公司层面合同管理具体日常工作,切实提高各单位合同兼职管理人员能力和水平。
通过各项管理措施的全面深入实施,西北销售公司合同管理制度和流程更加精简优化,管理责任有效落实,信息化标准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各类问题得到有效预防和遏制,“制度化、规划化、标准化、信息化”取得显著成效,合同管理整体水平实现了质的提升,公司被销售公司评为“2023年度合同管理先进单位”。

435
点击量
0
下载量

刊出日期:2024.08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企业协会 中国石油企业协会海洋石油分会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4267
国内统一刊号:CN11-5023/F
国外发行代号:M1803
国内邮政编码:100724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京西工商广字第0433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