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赓续优良传统 永续创新发展动力

作者:李利军 | 作者单位:中国昆仑工程有限公司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新时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全会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必须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会提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统筹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力量、要素配置、人才队伍体系化、建制化、协同化。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旗下的中国昆仑工程公司成立70多年来,始终与国家风雨同舟、共同成长,自觉践行国资央企历史使命,胸怀“国之大者”,服务国之所需,曾为新中国解决“穿衣问题”,成为世界纺织大国化纤强国做出历史性贡献,也为中国石油绿色发展和炼油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做出积极贡献。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我们必须深刻把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的核心要义及精神实质,全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的重要论述和大力弘扬石油精神的重要批示精神,紧紧围绕党中央和集团公司各项战略部署,锚定世界一流企业建设目标,坚持传承石油精神、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赓续石油工业优良传统,紧紧围绕集团公司发展战略,不断汲取石油精神的智慧和力量,矢志不渝迎难而上、攻坚克难,以只争朝夕的拼搏创新精神,切实扛起扛实“自立自强战略支持”职责与担当,以科技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为集团公司打造助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做出新的贡献。

以爱国精神打造“国之利器”

坚持党的领导擎旗定向,以老一辈石油科学家矢志报国、科技救国的精神为感召,使昆仑工程每一名科研工作者把热爱祖国、服务人民放在首位,把为国家解决卡脖子技术作为使命责任,把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家国情怀转化为推动科研工作的不竭动力。立足国之所需,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全力突破引领行业发展的原创性、前沿性技术,充分发挥自立自强战略支持作用,打造形成公司特有科创精神。

坚持“链式思维”,昆仑工程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沿PET—PTA—PX—PX原料产业链、价值链拓展研发,不断形成产业链自主技术并持续优化提升。截至目前承担建设PET(聚酯)产能累计达到6500万吨/年,约占全球总产能55%;不断升级迭代PTA技术,昆仑工程第三代PTA成套技术及装备被中国化工学会评价为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PX技术十年磨一剑,承担了集团公司芳烃重大科技专项,国内单套规模最大的广东石化260万吨/年芳烃联合装置一次开车成功,各项生产运行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油品分质利用平台技术荣获“2020年中国石油十大科技进展”,累计实现技术许可8项,总产能突破670万吨/年。

以艰苦创业精神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坚持埋头苦干讲奉献,向三代铁人尤其是新时代的石油科学家们对标看齐,鼓励引导广大科研工作者勇于突破传统观念,不断推动技术革新。经过多年积累,昆仑工程掌握了PTA、聚酯、芳纶、聚乳酸、工业废水处理、特色炼油、润滑油等多项成套技术及装备。2023年以来,昆仑工程深入履行战略支持责任使命,紧紧围绕集团公司“7+3”布局和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积极布局“双碳三新”和新兴产业,全面梳理自有技术,绘制了芳烃、新材料、CCUS、环境工程“技术树”,持续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承接集团公司“十大工程”“十条龙”重大科技专项,加强科创中心平台建设,构建起科技、产品和设计一体贯通、相互支撑的创新发展科创模式;实施新材料提速工程,稳步推进集团公司PEN产业链、特种PC及单体、特种尼龙、石油基碳材料等科技项目,拓展OLED柔性显示用聚酰亚胺、柔性电子纸等先进显示新材料开发和产业应用;提前布局生物基新材料产业,立项开发木质素生物强化解聚工艺技术、秸秆微生物发酵法制备可降解聚合物工艺技术等绿色技术;着力发展绿色低碳技术,夯实土壤修复及地下水污染管控技术领先优势,组织集团公司CCUS重大科技专项、“近零排放”、油田采出水撬装设备开发、VOCs治理自有设备开发等科研项目;坚持“节能是第一能源”理念,成立“节能优化及提高终端再电气化率一体化工作突击队”,专注传统产业升级优化开展攻关;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聚焦电化学转化、先进材料、储氢材料、绿色环保、分离技术平台等新兴产业重大科研方向,积极布局合成生物学、可控核聚变新材料等未来产业。持续做好传统技术“再工艺包化”,加快推动传统业务提档升级。

科学务实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昆仑工程始终把技术作为立身之本,把创新作为发展之源,将讲求科学、务实创新理念与勇于突破、唯真求实精神有机结合,以集团公司先进典型为榜样,不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以平台思维、系统思维和创新思维推动目标问题解决,专注于芳烃产业链、绿色低碳产业、新材料事业的技术发展,确立了建设“世界一流绿色低碳和高新材料综合服务商”的新发展愿景。围绕新愿景目标任务,昆仑工程积极探索平台技术标准化、系列化开发模式,积极培育夯实吸附、结晶、氧化、酯化、聚合、加氢技术平台,通过自身强大的工程转化能力,将平台技术赋能产业转型升级。2023年,昆仑工程获评集团公司“创新型企业”;继柴油吸附分离技术后,自主CHDM和PETG国产化技术连续入选中国石油十大科技进展。2024年以来,昆仑工程积极构建上下游紧密合作的创新联合体,推动产、学、研、用融合“生态圈”构建,先后与中科院大连化物所、辽阳石化、乌鲁木齐石化、盛通聚源新材料公司、吉林大学等企业、高校合作创建研究中心、实验室、中试基地及院士工作站,推进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转化的有效对接,推动技术开发从单点研发向产品“族”开发进军,切实提升创新效能。

新时代新征程,昆仑工程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胸怀“国之大者”,以做强做优做大为目标,以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主线,始终把石油精神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作为干事创业的动力源泉,紧紧围绕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和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所需,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大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应用转化,积极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努力走在集团公司科技创新的“第一方阵”,为中国石油加快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建设基业长青的世界一流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交出昆仑工程最美答卷。(作者系中国昆仑工程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

点击下载PDF

617

点击量

0

下载量

2024年, 第8期
刊出日期:2024.08
单月刊,1984年创刊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企业协会 中国石油企业协会海洋石油分会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4267
国内统一刊号:CN11-5023/F
国外发行代号:M1803
国内邮政编码:100724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京西工商广字第0433号(1-1)

杂志订购热线

010-6206711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