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经济平稳运行 增长动力步入深刻转型阶段——对上半年宏观经济形势分析研判及下阶段预期

作者:李晓超 | 作者单位: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2024年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显示,我国国民经济总体保持平稳运行态势,积极因素仍在不断积累,但制约经济好转的因素仍不少,上行拉力与下行压力仍比较胶着。三季度,随着宏观调控力度的进一步加大、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的出台实施,国民经济运行好转的上行拉力将会进一步加大。下阶段,在充分认识到经济增长动力正步入深刻变化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加强宏观调控政策调整,同时还要切实落实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重大举措,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运行 上行拉力与下行压力仍较胶着

今年以来,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呈现平稳态势,GDP、价格、失业率和国际收支主要经济指标,虽然都出现一些变化,但稳的特征十分突出,这说明上行的拉力和下行的压力相对较为均衡,也可以说仍较为胶着。

1727233595606050.png

一、GDP增速比上年全年有所回落,也比上年同期有所回落。

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0%,虽然比上年全年增长5.2%回落了0.2个百分点,但为实现全年增长5.0%左右的预期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特别是上年下半年GDP增速的基数降低,以及GDP增速的惯性,上半年连续出台的政策仍将会在年内继续发挥作用,实现全年GDP增长目标有了好的基础,但上行的拉力和下行的压力仍较胶着,除要落实好已出台的政策措施外,还要做好进一步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的思想准备。

我国二季度4.7%的GDP增长在世界上也是比较快的增速。Consensus Forecasts 6月份最新预测,二季度美国GDP同比增长2.9%,欧元区增长0.5%,日本下降0.6%,印度增长6.5%,我国仍然是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经济增长比较快的国家。尽管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体GDP增速存在不可比的因素,但通过比较会有不少思考和启示。

二、CPI涨幅比上年全年略有回落,比上年同期也回落。

1—6月份CPI同比上涨0.1%,比上年全年上涨0.2%回落0.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上涨0.7%回落0.6个百分点。消费领域价格仍在低位运行,反映出消费领域价格上涨的动力还很不足。

今年以来价格虽然有所改善,但仍保持一个持续的低位运行状态,反映出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活力还很不足,需要提高对价格的低位运行对经济的不利影响的更加广泛的认识,应该考虑把促进价格上涨作为宏观调控政策的一项重要任务,抓紧采取必要措施,努力促使价格保持一个合理的上涨。

三、国际收支货物贸易顺差比上年同期由减少转为增加,服务贸易逆差持续增加。

今年1月份国际收支货物和服务贸易顺差2459亿元,2月份为724亿元,3月份为971亿元,4月份为1127亿元,5月份为2386亿元,继续保持多年以来顺差的态势,而且也在逐月增加,并且5月份还扭转了今年以来与上年同期相比减少的趋势,2月份比上年同期减少了381亿元,3月份减少了1273亿元,4月份减少了1634亿元,5月份却增加了114亿元。

货物和服务贸易顺差减少,是货物顺差减少和服务逆差增加综合作用的结果。今年2月份货物顺差比上年同期减少132亿元,3月份减少937亿元,4月份减少1108亿元,但5月份却增加了306亿元;而2月份服务贸易逆差比上年同期增加250亿元,3月份增加336亿元,4月份增加526亿元,5月份增加191亿元。

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回升 积极因素仍在积累

上半年,随着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的贯彻落实,包括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增发超长期特别国债、大规模的设备更新、消费品的以旧换新、继续减税降费、降准降息、放宽住房购买限制等政策措施,积极因素在不断积累,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回升。

1727233641676753.png

一、工业生产增速比上年全年回升,比上年同期也回升。

1—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0%,比上年全年增长4.6%回升1.4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增长3.8回升2.2个百分点,更为可喜的是今年以来各月的增速都延续了上年后两个月6.0%及以上的增速。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3.4%,累计不仅保持了持续增长的势头,而且还扭转了2022年7月到上年末连续下降的局面。

1—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速超过6.0%的大类行业共有14类,即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同比增长22.1%,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3.3%,化学纤维制造业增长12.1%,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11.6%,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增长11.4%,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1.1%,造纸和纸制品业增长10.5%,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0.5%,汽车制造业增长9.8%,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增长9.5%,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增长9.4%,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增长9.1%,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增长6.5%,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长6.1%。

1727233678534933.png

二、投资增速比上年全年回升,比上年同期略有回升。

1—6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3.9%,比上年全年增长3.0%回升0.9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增长3.8%回升0.1百分点,显示出投资动力有所增强。

1—6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超过20%的行业共13个,即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同比增长43.5%,住宿和餐饮业增长36.3%,非金属矿采选业增长28.5%,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28.2%,水利管理业增长27.4%,食品制造业增长27.0%,建筑业增长25.2%,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长24.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4.2%,航空运输业增长23.7%,林业增长22.3%,造纸及纸制品业增长21.9%,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21.8%。

1727233704815573.png

三、出口增速比上年全年回升,比上年同期也回升。

1—6月份货物出口总值同比增长6.9%,比上年全年增长0.6%回升6.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增长3.7%回升3.2个百分点。其中,对主要经济体出口增速比上年全年均出现明显回升,对欧盟出口增长0.5%,上年全年为下降5.3%;对美国增长4.7%,上年全年为下降8.1%;对东盟增长14.2%,上年全年为持平;对拉丁美洲增长14.7%。比上年全年增长3.0%回升11.7个百分点。

1—6月份,累计出口数量增长速度超过10%的重点商品共有8类,即船舶出口增长29.4%,汽车出口增长25.3%,家用电器出口增长24.9%,钢材出口增长24.0%,未锻轧铝及铝材出口增长13.1%,液晶平板显示模组出口增长11.5%,稀土出口增长10.9%,箱包及类似容器出口增长10.3%。

四、财政支出保持上年的增长态势,重点领域呈现快速增长。

1—5月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3.4%,比上年全年增长5.4%回落2.0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增长5.8%回落2.4个百分点,增速虽然出现回落,但这是在1—5月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降2.8%情况下的增长,财政政策呈现出积极的特征。同时,一些重点支持的领域支出保持快速增长,卫生健康支出同比增长9.5%,城乡社区支出增长9.5%,农林水支出增长12.0%。

对三季度主要经济指标的预测 经济仍将会保持平稳运行态势

根据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出台实施的宏观调控政策落实情况以及可能将要出台的宏观调控政策,同时还考虑到国际环境的变化以及上年基数的因素,对三季度GDP增速和CPI涨幅进行了初步预测。初步估计,三季度GDP增速比二季度将会稳中略升,价格涨幅比二季度将会略有扩大,经济总体仍将继续保持基本平稳的运行态势。

一、GDP增速将会稳中略升。

外需将会出现好转,从Consensus Forecasting预测数据看,二季度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将会有快有慢,美国二季度GDP同比增长2.8%,比一季度回落0.2个百分点;欧元区同比增长0.2%,比一季度加快0.1个百分点;日本同比下降0.1%,一季度为增长0.3%,总起来看,保持了基本平稳增长的势头,外部需求总体变化并不明显。

投资需求将会继续回升,今年以来投资总体保持了回升的态势,主要是大规模设备更新、房地产新政、地方政府专项国债和超长期特别国债等政策措施实施的结果,这些政策措施将在三季度持续发挥作用,对三季度投资的继续回升形成有效的拉动,加之三季度货币政策仍存在进一步降准降息的可能,投资有继续回升的基础,但由于占比较高的民间投资增长动力仍显不足,影响着整体投资回升的力度。

消费需求回升受不少因素制约,今年以来消费也出现了不少热点,个别方面也呈现出较快增长,但因受居民收入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长缓慢、收入分配格局短期调整难度较大以及由此对消费形成的制约,特别新的消费热点尚未形成,估计三季度消费增长仍面临较大压力。

综合考虑国内外需求的走向,三季度GDP大体会保持平稳的态势,但由于上年三季度GDP增长4.9%,基数比二季度的6.3%低不少,三季度GDP走势将会比二季度有所加快,估计三季度GDP增速将会稳中略升,大体保持在增长5.1%左右。

二、价格涨幅将会继续扩大。三季度制约CPI价格的因素还不少,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虽然波动较大,但总体仍保持下降趋势;国内消费虽然有局部领域热点,但消费增长的总体压力还比较大,不利于消费价格的上涨;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农产品供给充足,消费价格上涨动力不足。

但也要看到,三季度也存着推动消费价格上涨的因素,三季度经济将会继续回升,需求总体是在扩大;生产领域价格也在改善,PPI降幅将会进一步缩小或出现上涨;三季度将迎来多年少有的高温,部分农产品供应将会有所减少,特别近期生猪价格的上涨也会延续,特别是上年三季度CPI涨幅较低,低于上年二季度的涨幅。综合起来看,三季度CPI涨幅将会有所扩大,但十分有限,估计三季度CPI同比上涨0.3%左右。

主要经济指标预测结果显示,三季度国民经济总体运行仍保持基本平稳的态势,主要经济指标比二季度会进一步改善。经济的平稳运行并有所改善,说明经济上行的拉力将会加大,但下行的压力仍还不小,要走出经济运行的胶着状态,需要实施更大力度的宏观调控政策,积极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加大经济上拉的力量,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回升向好。

经济增长动力步入深刻转型阶段

我国人均GDP已于2019年超过1万美元,目前位于中等收入国家前列,经济增长动力正步入深刻转型的阶段,呈现出生产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的转型,消费由大宗化向多样化的转型,科技由引进为主向自主为主的转型。面对经济增长动力的深刻转型,要确保宏观调控政策的有效性,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回升向好,必须对宏观调控政策作出必要的深刻调整。

一、生产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的转型。在我国人均GDP于2019年超过1万美元的2012年,服务业占GDP比重就超过了工业比重,并于2015年超过了50%,即使遭遇新冠疫情的冲击,期间虽然出现一些波动,但到目前为止一直都保持在50%以上,这也说明了在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后服务业对生产的主导作用表现出了较强的韧性,也就是说在这个阶段,尽管会受到外界的冲击,但服务业对经济仍发挥着主导的作用。国外一些国家的情况也能说明这一点,比如韩国人均GDP于1994年超过1万美元,服务业占GDP比重为49.2%,随后持续上升,尽管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1998年GDP下降5.1%,但服务业占GDP比重仍为52.2%,比上年仍上升1.4个百分点。

与其他产业相比,服务业单位具有数量多、规模小、分布广、差异大的突出特点。2022年我国服务业法人单位数量为2737万个,比工业法人单位数量多2.6倍。粗略估计,每个服务业法人单位就业人员为12.6人,比工业要少15.1人。服务业单位分布在生产领域和生活领域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而且服务业生产经营模式也多种多样。

生产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的转型,特别是服务业单位数量多、规模小、分布广、差异大的特点,客观上对宏观政策的要求与其他产业对宏观政策的要求会有所不同,比如其存在大量的小规模的单位,就需要宏观政策更多的是要注重总量的管理,而不是点对点的管理。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这对宏观政策不仅提出了新要求,而且是更高的新要求。

二、消费由大宗化向多样化的转型。讲大宗化消费是指消费相对集中在少数大宗商品和服务上,而且对消费产生较大的一种消费形式,比如在我国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前后,汽车成为少品种大宗化消费的典型代表。在我国汽车销售量达到峰值的2017年前十年间,汽车销售量年平均增长15.1%,对消费增长的贡献发挥着重要作用,2018年以来汽车销售量基本保持在2000万辆左右,对消费增长的贡献明显减弱。实际上房地产也呈现出类似的情况。

消费出现由大宗化向多样化的转型,是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居民消费满足衣食住行基本需求的必然结果。从居民汽车拥有量大幅提高就可以看出这一现象,2023年年末我国平均每百户汽车拥有量为49.7辆,也即每两户就有一辆汽车。居民消费在必需品得到满足后必然向具有个性化、小众化的享受型、发展型、健康型变化,比如休闲旅游成为一部分人热衷的活动,再如骑自行车、唱歌、画画是另一些人的消费模式,这些消费不像衣食住行是每个人都向往的,难以形成所有居民集中某一品种的大规模消费,更突出地表现为消费品种的多样性,而每一品种的消费往往又分散在不同的群体。日本人均GDP于1981年超过1万美元,消费也是于1980年前后出现的消费由大宗化向多样化的转型,由此看来消费的这一转型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消费由大宗化向多样化的转型,对宏观调控提出了新的课题,要求宏观调控政策需要更多的是营造生产经营环境,包括充足的流动性、合理的融资成本、便利的市场准入等,而不是拘泥于对具体品种繁多的商品和服务的直接管理。

三、科技由引进为主向自主为主的转型。我国人均GDP于2019年超过1万美元,技术进步功不可没,正是由于技术进步才有劳动力、生产对象、生产工具的高效配置,生产出满足经济发展需要的能源、粮食,生产出满足人民需要的汽车、家电等,建造出满足居民居住的住宅、出行的交通等。在实现1万美元的进程中,技术进步更多的还是依靠技术进步的引进,但随着技术进步水平的提高,与国际水平差距的逐步缩小,有些甚至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经济增长依靠自主技术进步为主的特征越来越明显,也越来越紧迫。

日本和韩国在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阶段也同样面临着这一转型。在此之前日本和韩国也是通过引进先进技术为主推动经济增长,最突出的就是通过汽车生产技术的引进,武装国内产业,形成了批量生产能力,推动了经济快速增长,但随着国内技术水平的提高,逐步逼近国际先进水平,实现由引进技术为主向自主技术进步为主的转型就成为经济能持续增长的关键,日本和韩国较好地实现了这一转型,着力推动自主先进技术,自主品牌汽车遍布全世界,同时也着重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成就了日本和韩国的经济奇迹,2022年日本人均GDP为34017美元,韩国为32423美元。

科技能否成功实现由引进为主向自主为主的转型,直接关系到经济能否持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关键。顺利实现这一转型,需要宏观调控政策的作出相应的调整,要求宏观调控政策需要更加聚焦支持自主科技进步。(作者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

(本文有删节,标题为编辑所加。)

点击下载PDF

451

点击量

1

下载量

2024年, 第8期
刊出日期:2024.08
单月刊,1984年创刊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企业协会 中国石油企业协会海洋石油分会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4267
国内统一刊号:CN11-5023/F
国外发行代号:M1803
国内邮政编码:100724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京西工商广字第0433号(1-1)

杂志订购热线

010-6206711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