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打造央企样板上市公司——从中国石化四油田看石油产业上游企业转型升级

作者:本刊特约记者 张开宇 | 作者单位:

在最近的一次董事会上,中国石化党组书记、董事长马永生对未来定调:公司要加快提质转型升级,拓展创效空间,更加注重价值引领,加快锻造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深入打造特色科技创新体系,持续深化改革、强化管理,探索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着力打造央企样板上市公司。

石油产业上游主要包括油田勘探、开发、生产等环节。在石油开采中,上游环节是最为重要的一环,上游环节的开展是否顺利,直接关系到整个石油产业的发展。上游不仅是石油行业的重要核心产业,也是传统产业,这一产业如何在新质生产力下走出一条新路?本刊记者近日深入中国石化上游企业的部分油田,采访了油田主要领导与基层管理者。通过调查研究,对中国石化推进加快提质转型升级,上游企业一体化发展,绿色低碳发展等有了直观的认识。

上游企业箭头上行

上半年,中国石化捷报连连,给上游企业带来希望的春天。

2024年中国石化第一季度业绩报告显示,上游企业在转型一体化发展中业绩斐然:一季度油气产量1812万吨,同比增长3.4%;天然气产量99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0%。在上游企业今年举步维艰的当下,实在不易。

6月11日中国石化宣布,我国天然气产量增长的重要阵地四川盆地深层页岩气勘探再次获得重大突破。早在2009年中国石化就建成了世界第二个百亿立方米级特大型高含硫常规天然气田普光气田。之后,中国石化分别于2017年建成我国首个百亿立方米产能的页岩气田涪陵页岩气田,2020年建成我国首个探明储量超千亿立方米的深层页岩气田威荣页岩气田。四川盆地已成为我国最大的天然气清洁能源基地。这次中国石化西南石油局在深层页岩气勘探再次获得重大突破,让四川盆地呈现出“四朵金花”并蒂绽放的大格局,对我国能源安全和清洁能源的发展,尤其对我国西南地区经济发展,将具有重要意义。

在总体国家安全观大背景下,践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是中国石化重中之重。推进上游一体化发展,实现油气资源协同开发利用,发挥一体化优势,推进绿色数智化建设和科技创新,是中国石化整体部署。

在中国石化的顶层设计中,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推进国内上游一体化发展和难动用储量效益开发,是进一步增强担负更大责任、立新功创佳绩的使命感,同心协力把责任压实、基础夯实、成效做实,在一体化端牢能源饭碗上的更大担当。在绿色低碳转型的大背景下,发挥一体化优势既是提高生产经营水平的切实办法,更是立足实际提升高质量发展能力的长远谋划。以思想观念大转变塑造一体化发展大格局,才能共同推动技术和管理创新,实现效率变革、质量变革和动力变革。以协调发展理念推动构建一体化发展大体系,才能创新建立地质工程一体化平台,深化完善一体化协同运行机制。以更加有力举措推动难动用储量一体化效益开发大提升,才能做到应动尽动、动则高效。以强大工作保障深入推进一体化发展工作大落实,才能凝聚强大合力,强化机制保障,推动党建引领,奋力推进一体化发展和难动用储量效益开发迈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为端牢能源饭碗、打造世界一流作出更大贡献。

推进国内上游一体化发展,中国石化上游勘探进一步提升,满眼飘红。加强高质量勘探,扩大效益建产规模,在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江汉盆地等地区取得油气勘探重要突破,济阳、准西等重点原油产能建设加快推进,川西、顺北等天然气重点产能建设积极推进,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持续完善、全产业链创效保持增长。

上游企业各有千秋

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10月21日在视察胜利油田时指出:“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不仅对胜利油田提出了新的要求,更为统筹推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绿色低碳发展指明了方向。

胜利油田是中国石化最大的石油生产基地,近年来,油田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核心职责为核心,聚焦“完成生产经营任务”这一目标,围绕“安全平稳运行、提升效益”两条主线,统筹推进传统油气、新能源、绿色低碳“三大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多元互补、洁净高效新型能源体系,交出了扛好旗帜、当好栋梁的高分答卷。

聚焦解决油气核心需求,胜利油田勇当国内上游油气增储上产推动者,以完成七年行动计划任务目标为底线,进一步拓资源、扩矿权、增储量、提产量、降成本、创效益。与此同时,通过实施勘探开发一体化,有效加快油气资源落实与动用进程,有力提高勘探开发整体效益。根据胜利油田发展规划,构建油气开发与绿色低碳融合创新产业体系正在路上,从胜利走向胜利正在成为现实。

地处鲁豫交界的中原油田是我国最后一个通过石油会战建立的中部地区千万吨级大油田。经过近半个世纪的高速开发,和所有老油田一样,油田面临储量接替严重不足,生产成本高等一系列困难。面对现实,他们锐意改革,绿色发展,把新质生产力作为油田发展的关键支撑之一。

在中国石化上游一体化发展的战略下,中原油田和中原石油工程采取产量分成方式合作开发8个区块,完钻67口井,累计进尺9.3万米,双方联合开展微构造精细刻画、单砂体解剖、剩余油精细描述等油藏研究,恢复动用地质储量298万吨,新增、恢复产能3.2万吨/年,累计产油14.9万吨。

卫4块高含水油藏实施低成本开发,双方联合精细刻画出3个圈闭和8个单砂体展布特征,找出剩余油富集区12个,部署井位10个,进行老井井位、井身轨迹等一体化设计优化,采取老井侧钻、老旧设备复用、采出水回注等降本措施,实施侧钻井7口,钻井周期缩短5.84天,单井投资节约超百万元。

6月14日,中原油田代表中国石化成功竞得了河南省南华北盆地豫西隆起2区块、太康坳陷西2区块、周口隆起、洛阳盆地洛宁凹陷1区块等4个区块的油气探矿权。用油田专家话说,资源为根。这4个区块的油气探矿权的获得,为中原油田加快千万吨级一流油气公司建设奠定了资源基础,若干年后再看,可能是个重要的的历史节点。

河南油田是一座开发半个多世纪的老油田,横跨河南、新疆、安徽、黑龙江4个省区。目前,油田主要探区分布在河南南阳、泌阳凹陷,秦岭、大别北侧,赣南皖北望江、潜山盆地,新疆焉耆、塔里木盆地的孔雀河、两北区块,内蒙巴彦浩特盆地,东北三江盆地,面积95847平方千米,资源量近34亿吨。

河南油田创新思路,坚持勘探开发一体化、地质工程一体化,实现东部老区、旬宜新区勘探多点开花的目标。在南襄盆地,河南油田页岩油勘探取得突破,初步落实地质储量约5000万吨;在泌阳凹陷的空白区,打破付湾地区沉寂30年的勘探局面,新增控制储量200万吨;在春光探区的白垩系,新增探明储量350万吨,为开发建产提供了新的资源阵地;在旬宜区块致密油藏领域,部署东湾1HF井,钻遇良好油层,打开了新区新领域致密油藏勘探的新局面。

在一体化发展的战略中,河南油田今年以来成立钻井、压裂、采油、地面、监测等多专业一体化攻关团队,强化联合攻关,为效益开发提供技术支撑。截至5月15日,河南油田一体化攻关形成井筒化学降黏等17项重点工程技术,累计应用352井次,累计增油2.06万吨、增气3.69万立方米。

春光油田作为河南油田西部增储上产的主阵地,为加大一体化攻关力度,油田成立春光岩性油藏、旬宜探区致密油气、张店夹层型页岩油3个技术创新团队,9个技术服务团队,13个专业应急团队,打破专业壁垒,建立“大兵团、大融合、大项目”平台,有效发挥专家人才在一体化攻关中的领军作用。为加强协调春光油田产能建设,与施工单位成立甲乙方一体化专家组,组织协调各方资源,对钻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快速反应并及时处置,确保产能建设工程优质高效推进。近期,河南油田和华北石油工程采取工程大包方式,2021至2023年累计钻井35口,进尺5.1万米,动用地质储量335万吨,新建产能6.2万吨/年,累计产油2.9万吨,实现春17井区储量有效动用。

位于千里沃野江汉平原的江汉油田,积极探索与创新一体化发展新模式。油田执行董事、党委书记聂晓炜兼任石油工程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后,与石化机械公司、经纬公司、西南石油大学等相关单位召开一体化合作开发工作会,审议了一体化合作开发领导小组章程、实施方案、目标及任务分解方案,听取了江汉页岩油气合作开发区块潜力分析、一体化合作关键装备和工具升级规划等专题汇报,并对方案进行了宣贯和解读,与会领导和专家进行了交流和研讨。

在一体化战略大背景下,江汉油田肯定了一体化合作以来所取得的成绩,方案落实、目标明确、工作和运行机制已建立,各参建单位迅速召开启动会,讲形势、讲任务,把一体化合作理念、目标传递到一线,转变观念,鼓舞干劲,把思想统一到一体化合作工作上来,扎实走稳每一步,不断开启一体化合作工作新局面。

一体化合作开发方案强化了钻井压裂技术支撑,加强人员和装备保障,全身心地投入到一体化合作开发工作中。瞄准开发需求,加快油气新装备、新工具研发,实现装备高效生产与油气开发联动,持续推进装备和技术更新迭代,助力一体化工作取得更大成效。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强化基础研究,贴近生产现场,力促科研成果尽快地转化为工业化运用的技术成果。

借助“大上游”一体化合作模式,江汉油田建立了配套的效益分成机制,随着气井产量提升、口井利润增加,给予施工方相应补贴,大大调动了各方的积极性。红页16—5HF井正是这块“试验田”,在方案设计阶段,江汉油田就联合石油工程、石化机械等单位,结合红页16平台地质岩性特征、目的层轨迹特点、整体轨道设计等方面情况,集思广益,共同研讨红页16—5HF井钻井提速提效的技术方案。在施工过程中,各单位打破壁垒、相互信任,主动参与合作,研究新工具、应用新工艺、采用新技术,共同破解工程施工难题。

一体化战略促进了油田高质量的发展,江汉油田白马区块常压页岩气提速降本增产。江汉油田和石油工程采取工程大包方式完成3个平台10口井,动用地质储量46.3亿立方米,新建天然气产能1.46亿立方米/年。2024年深化合作,从一体化大包向超产分成延伸。

采访归来,通过对中国石化部分油气田的深入调研,感悟颇深:中国石化推进上游一体化发展,实现油气资源协同开发利用,上游企业围绕油气藏经营价值最大化,充分发挥一体化优势,致力绿色低碳发展,积极探索价值引领、合作共赢、协同发展的路径模式,构建了一体化规模效益增储建产新模式,创建了难动用储量一体化规模高效动用新范式,技术装备一体化攻关应用迈上新台阶,资源资产一体化共享见到新成效。

上游企业的一体化建设,不仅仅是对新质生产力的践行,同时也是石油企业管理上的创新与突破。上游企业拥有完整的石油工程专业产业链、服务链和一大批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这是几十年来伴随着我国油气勘探开发逐步创新积累发展而来的财富,也是当前和今后端牢能源饭碗、发展新质生产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压舱石。

点击下载PDF

570

点击量

0

下载量

2024年, 第7期
刊出日期:2024.07
单月刊,1984年创刊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企业协会 中国石油企业协会海洋石油分会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4267
国内统一刊号:CN11-5023/F
国外发行代号:M1803
国内邮政编码:100724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京西工商广字第0433号(1-1)

杂志订购热线

010-6206711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