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智慧能源是能源新模式、新业态,能够有效促进能源协同化、智能化、低碳化使用,以及清洁能源的就近消纳,推动能源供给体系向以清洁能源为主导的多能互补格局转变,向绿色低碳化升级。大力发展综合智慧能源,对于优化能源供应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能源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广泛的调研后,我感觉到,综合智慧能源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一是产业发展定位尚未明确。我国尚未明确综合智慧能源在能源结构调整中的发展定位,缺乏对综合智慧能源的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各地沿用固有模式,不同部门分别编制电、热、冷、气、水等专项规划,相互之间没有有机关联,项目开发也以传统的独立开发为主,发展综合智慧能源需要打破原有体制限制,加快构建新的开发机制。
二是标准体系建设亟待完善。综合智慧能源与传统单一的能源供应形式相比,具备综合性、智能性、互动性等差异化特点,系统的设计、开发和建设更加复杂,其业务模式、技术标准、建设流程、运维方式与传统能源电力项目有很大不同。现有标准体系已无法满足综合智慧能源项目规划、设计、建设和运维的需要,无法有效地指导产业发展。
三是政策支持力度有待加强。综合智慧能源多以清洁能源为基础,社会效益、环保效益突出,但建设成本、运营成本往往高于传统的燃煤供能成本,项目经济性通常随着用能规模的不断扩大才能逐步显现。同时,还存在市场准入机制不健全、传统的价格机制不能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等问题,作为新兴产业尚需要有力的政策支持。
发展综合智慧能源,需要从上到下,全方位的努力。
一是抓好顶层设计,明确发展定位。国家层面出台政策,明确综合智慧能源在我国能源转型战略和能源安全战略的发展定位。尽快制定综合智慧能源产业发展战略与实施方案,明确发展总体目标、主要技术指标、商业模式和技术支撑等发展要素,勾勒清晰的产业发展路线图,推动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将综合智慧能源规划纳入城乡整体规划,统筹产业布局及建设规模。
二是强化流程管理,创新开发机制。创新项目开发机制,用市场机制引领项目开发全过程,建立综合智慧能源项目规划、论证、核准、招标、建设、监管、后评估全流程的政策机制。规划和论证环节由政府主导,保证其独立性,严禁投资者介入;招标环节应通过公开招标或邀请招标选择投资主体,且中标单位的开发权不得转让;建设环节可采用多种模式,鼓励采用混合所有制方式;监管和后评估环节应确保公平、公正、公开,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各相关方的信用评价体系。
三是加强标准建设,建立标准体系。国家能源局组织相关科研院所和行业协会,加强综合智慧能源的技术研究,尽快构建综合智慧能源标准化体系框架,组织制定综合智慧能源规划、论证、核准、招标、建设、生产、监管、后评估、运维等标准,建立综合智慧能源管控平台数据通信标准和用户服务标准,为综合智慧能源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四是加大政策支持,完善价格机制。完善财政、信贷、税收等支持政策,尤其对社会效益、环保效益突出的综合智慧能源项目加大政策引导支持力度。构建市场进入退出机制,对不同层次的综合智慧能源项目实行差别化准入机制,保证市场活力并确保能源安全。构建城市现货、期货等能源市场,建立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及“市场主导、政府指导”的价格调节机制,还原综合智慧能源电力、能源的商品属性,促进能源就地消纳。另外,针对天然气热电冷联供项目,由气源企业、输配企业分别给予价格优惠,以合理气价供项目生产使用,体现示范效应;突破天然气特许经营权限制,逐步实现天然气大用户与供气企业协商定价,气电联动、气暖联动等市场定价机制。
(作者系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副校长、长江学者)
戴彩丽,女,1971年3月生,山东荣成人,致公党党员,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致公党青岛市副主委、山东省政协委员。国家重点人才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重点人才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山东省“泰山学者攀登计划”专家,获全国创优争先奖状、孙越崎能源大奖、光华工程科技奖—青年奖、中国青年科技奖等荣誉。1993年石油大学(华东)采油工程专业毕业留校任教,2017年9月起历任科技处处长、石油工程学院院长,2022年9月任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副校长。兼任油田化学山东省重点实验室主任、非常规油气钻采化学工程高等学校学科引智基地负责人、第八届教育部科技委地学与资源学部委员、《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主编、Journal of Natural Ga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副主编、《石油学报》编委等。

517
点击量
0
下载量

刊出日期:2024.07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企业协会 中国石油企业协会海洋石油分会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4267
国内统一刊号:CN11-5023/F
国外发行代号:M1803
国内邮政编码:100724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京西工商广字第0433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