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生产力发展规律,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创造性地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并强调指出,“‘十五五’时期,必须把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揽国际大势、着眼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中国石油集团2025年中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坚持创新第一战略,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着力打造发展的第二、第三增长曲线,推动发展方式向更多依靠技术进步、更多依靠管理提升转变,促进中国石油集团向产业中高端、结构更合理、动力更强劲阶段演进。中国石油渤海钻探工程公司(简称渤海钻探)紧紧围绕市场营销主线、提质增效重点、提速提质难题,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深化改革强保障、绿色低碳亮底色、数智赋能添动能、人才强企硬支撑,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国际化油服企业。
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努力打造建设一流企业的“新优势”。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按照中国石油集团“高水平推进三个原创策源地建设,前瞻性布局新兴产业领域原创技术策源地”的要求,渤海钻探聚焦主责主业,加快减低端、迈向产业中高端,形成布局完善、集群发展、竞争力强、创新一流的产业体系,展现当好“顶梁柱”的科技作为。渤海钻探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的理念,瞄准未来勘探开发需要和技术发展趋势,率先在钻探系统成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构建了以“一委两部、两院十中心”为主体,以应用为导向的科技创新体系。围绕突破油气勘探开发重点领域关键难题,推行“揭榜挂帅”“赛马制”等科研组织模式,重点推动“复杂深地安全高效钻完井技术与装备”“垂直钻井系统升级配套及现场试验”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石油集团重大技术现场试验项目攻关。为服务支撑油气勘探开发向新领域、新层系迈进,瞄准深地油气资源“透明地球”,聚焦超深勘探开发“禁区”,加强深井超深井钻完井技术、水平井钻完井技术、非常规油气藏钻完井技术和老油田挖潜增产技术等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强化钻井液、完井液、堵漏材料、固井液等核心化学助剂及井筒工作液的研究,全力打造“中国石油深井复杂结构井第一军”,取得了深地技术原创策源地建设的阶段性成果。培育形成了以超深井、复杂结构井钻井为主的“十大特色技术”、以国产垂钻工具、定向仪器为主的“十大技术利器”等一批国内外领先,具有竞争优势的品牌产品。先后在塔里木、华北、大港、冀东、青海等油气田市场完成5000米以上深井1700余口,近两年完成超深井216口,果勒3C井创亚洲陆上最深水平井纪录。
坚持把深化改革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坚强保障,奋力开创建设一流企业“新局面”。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中国石油集团主要领导明确强调,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需要不断深化改革、强化管理,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渤海钻探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练内功、强本领,以努力工作的确定性来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持续推动全产业链结构性改革、运行体制机制改革、三项制度改革、风险防控机制改革,不断激发企业活力和内生动力。渤海钻探坚持创造市场理念,聚焦油气田增储上产降本,突出高端化发展、一体化运作、精益化管理,积极应对市场变化,稳重点市场、抓外部市场、扩新兴市场、拓国际市场,摒弃“等靠要”思想,探索甲乙方共赢的新型合作模式,完善地质工程一体化模式,建立规章制度、工作流程、标准规范,加快由“经验打井”向“科学钻井”转变;践行“四精”管理,突出价值创造,全力以赴保障大集中ERP顺利上线运行,推动工作流程、运行模式、管理方式等变革重塑。深入开展七项增效工程,全面推进管理增效、降本增效、挖潜增效,推进由精细管理向精益管理突破;系统推进“四提”工程,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技术方案优化到位、技术服务支撑到位、物资装备保障到位、单位协同配合到位”四个到位要求,严格落实“一井一策”,持续完善提速模板,狠抓工程事故复杂防控,探索新的生产组织模式,压缩非生产时间,实施全要素管控,降低施工时间与成本,让提质增效从被动要求变成主动行动。着力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以“四讲两查一考试”为抓手,严监管、控风险、提能力,坚决压实各级人员安全责任,狠抓本质安全管控。持续开展“合规管理提升年”活动,进一步强化内控管理,将依法合规纳入生产经营全过程,系统防范投资、招标、选商、合同、资质等各领域风险,确保企业大局安全平稳。

坚持把绿色低碳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鲜明底色,全面培育建设一流企业“新业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渤海钻探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秉承中国石油集团“绿色发展、奉献能源,为客户成长增动力、为人民幸福赋新能”的价值追求,以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壮大绿色能源产业为己任,深化新能源领域服务,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努力争当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排头兵”。渤海钻探以成熟的技术体系为依托,逐步向地下空间储能、二氧化碳封存与利用、地热开发等新兴能源领域探索迈进。深化与中国能建的合作,积极承揽湖北潜江、广西樟树、山东菏泽等相关项目;不断拓展与中国电建、云南能投、江苏国信等企业的合作市场,做大做强压缩空气储能业务;深入落实国家“双碳”战略,加快布局和拓展氢能、CCUS等新能源业务。成功实施了亚洲首口储氢井CQ—1井;助力建成湖北应城世界首座300兆瓦级压缩空气储能站,以及巴彦油田国内最深CCUS、雄安地热等项目的顺利实施;成功应用干热岩压裂连通技术,开创了国内干热岩发电先河。坚持“首推用电,用能排序”的原则,扩大钻井和压裂业务电代油规模,推动甲醇和燃气发电、储能换电、营区光电等绿电项目应用,自主研发了新一代DML移动式风光储一体化绿电系统,钻机“电代油”、电驱压裂等规模化迈出坚实步伐。同时,推广应用泥浆不落地、重晶石回收装置,强化废弃物合规处置和回收利用。2025年前五个月,各项节能减排装备折合用电量累计达到2.7亿千瓦时,替代柴油7.2万吨,减排氮氧化物4400多吨。
坚持把数智赋能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助力激活建设一流企业“新动能”。数智技术的创新与应用,促进了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是新质生产力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抢抓数智技术发展机遇,推进数智技术与企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已成为渤海钻探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国际化油服企业的必然趋势和战略选择。渤海钻探紧跟中国石油集团实施“数智石油”战略举措步伐,大力推进数智技术深度应用于各个场景和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优化资源配置,赋能渤海钻探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向技术、数据驱动型现代化企业转变。渤海钻探统筹推进实施信息化补强、数字化赋能、智能化发展三大工程,不断完善以石油工程作业智能支持中心(EISC)为核心的“基础设施平台、生产经营管理平台、工程技术应用平台、党建群团工作平台、纪委审计监督平台”等五大应用平台建设,实现渤海钻探钻井、井下等全产业链作业现场数字化覆盖率90%以上,以数字技术赋能关键岗位、以数控流程驱动生产组织模式,施工作业过程实现了从监控、识别、分析、决策到执行的全链条智能化作业。推广应用布控球、安全风险管控系统、智能安全帽、移动安全卫士等智能监控设备,加快智能化安全管理建设,向本质安全迈进。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推进物资管理数智化转型,深化区域资源共享,持续开展重晶石、压裂反排液、泥浆回收再利用,鼓励修旧利废,堵塞“跑冒滴漏”。数智平台与现场实现的深度融合,“数智渤钻”建设初见规模,高效支撑钻井井控风险井、故障复杂井和重点提速井共计608口,复杂时率降幅3.73%,钻井整体提速6.54%。经营分析、物资采购等日常业务数字化办理效率提高10个百分点。
坚持把人才强企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强大支撑,不断开启建设一流企业“新篇章”。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谁拥有人才、占有第一资源,谁就能抢占发展先机、占据竞争的制高点,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渤海钻探坚持以中国石油集团人才强企战略举措为引领,以完善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为要求,始终坚持“重才、育能、尚贤、聚智、求新”的人才理念,完善干部“选育管用”和人才“生聚理用”机制,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人才支撑。渤海钻探坚持落实国有企业“二十字”好干部标准,着力选拔“讲政治、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能吃苦”的干部进班子。强化年轻干部选用,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优化人才培养机制,以岗位为基础、价值创造为根本、绩效贡献为核心,细化“一人一策”培养措施,注重选拔基层历练扎实、带过队伍的优秀年轻干部。完善提素赋能机制,发挥干部“头雁效应”,加快干部思想观念转变,持续丰富干部知识储备,提升统筹大局能力,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深化人才强企工程,重视高新技术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拓展优秀人才引进渠道,加强科技领军人才培养,提升青年科技人才储备,优选扩充“渤钻工匠”“技术能手”规模。渤海钻探拥有各类专业化施工队伍1215支,员工18120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7870人,科研技术人员4210人,占员工总数的比例逐年攀升。建设了一支拥有博士52人,硕士471人;两级技术专家241人,教授级高工29人,高工1279人的专家队伍。培养了中国石油集团青年科技人才18人,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海河英才等高层次科研人才4人。
奋进“十五五”,渤海钻探必须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干部员工头脑、指导推动实践,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守正创新、坚持系统观念,加强总体谋划和深入推进,锚定建设世界一流国际化油服企业目标任务,激发“办法总比困难多”的必胜信心,凝心聚力再出发、务实笃行续前航,向“新”而行、以“质”致远,坚持市场导向,全力以赴攻坚克难,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提升主营业务质效和专业化水平,确保党中央和中国石油集团党组的决策部署得到全面贯彻落实。
182
点击量
0
下载量
刊出日期:2025.10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企业协会 中国石油企业协会海洋石油分会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4267
国内统一刊号:CN11-5023/F
邮 发 代 号:2-336
国外发行代号:M1803
国内邮政编码:100724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京西工商广字第0433号(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