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10日,是第8个中国品牌日,各行各业都在为打造行业和企业卓越品牌而奋发努力,借此提升企业声誉。品牌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象征,也是质量强国建设的内在支撑。在全社会广泛传播品牌发展理念,凝聚品牌发展意识,营造品牌培养的浓厚氛围,推动品牌创建和形成,也是提升国家形象的重要工程。
当下,全球已经进入品牌经济时代,中国石油作为国家航母型企业,品牌建设是加快建设基业长青的世界一流能源企业的重要目标之一。作为《工人日报》一直跑石油口的记者,24年来,我先后深入中国石油数十家在海内外的企业一线,目睹了石油工人“我为祖国献石油”的点点滴滴,亲历了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打造着中国石油品牌,深受感染。
中国石油品牌是历代石油人的心血结晶
石油品牌是历代石油人心血的结晶,石油品牌就是石油精神在品牌经济时代的具体体现,品牌价值体现在每一个阶段的故事中。作为主流媒体的我们,只有善于总结和挖掘各个时代生动感人的石油故事,才能为铸造好石油品牌添砖加瓦。
中国石油是为国家建立过卓越功勋的队伍,历代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对石油工业给予高度肯定,石油品牌堪称历代石油人心血结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石油精神’是攻坚克难、夺取胜利的宝贵财富,什么时候都不能丢。要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大力弘扬以‘苦干实干’‘三老四严’为核心的‘石油精神’,深挖其蕴含的时代内涵,凝聚新时期干事创业的精神力量。”党和国家历代领导人对石油产业的高度褒扬,为石油品牌在今日的孕育与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进入新千年开始,我就负责石油领域报道,参与策划、组织、采编中国石油各类稿件上百万字,先后在《工人日报》刊发了30多万字的石油稿件,其中头版头条10多个,有影响的有《中国石油:大公司大责任》《中国石油实现油气保障能力跨越式发展》《铁人精神薪火相传—中国石油英模群星璀璨现象透析》《奥运精神与大庆精神同辉共耀—中国石油杯全国亿万职工奥运知识竞赛中的石油人风采》《中国石油缺什么?》《“干了这个工程,还有什么苦不能吃?”—中国海拔最高天然气站建设者素描》《让荆棘开出美丽的花—一个中国企业在撒哈拉沙漠的日日夜夜》《兰成渝管道:见证责任与使命》等。尤其是负责中国石油抗震救灾、2008奥运伙伴和冬季天然气保供报道,参与策划、组织中国石油杯全国亿万职工奥运知识竞赛等活动,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荣获过国家重点工程西气东输报道特别奖和华北油田形象优秀传播者称号等。很荣幸的是,我不仅拍摄和刊发了很多中国石油员工的照片,自己和中国石油员工的合照也一起登上了《工人日报》重要版面。24年来,《工人日报》有效地塑造了中国石油良好的社会形象和公众美誉度,为中国石油品牌的孕育发展贡献了力量,我在其中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努力。
基层员工的奉献是铸造中国石油品牌的中坚
中国石油的品牌浓缩在百万石油人每一个星星点点的动人故事里,基层员工是铸造中国石油品牌的中坚。
每年冬天供暖季,天然气供应都很紧张,多年都是“气荒”警报频传。让千家万户度过一个温暖如春的冬天,这是所有石油人的心声,具体落实者包括中国石油油气管网上数万名一线员工。负责保供的一线员工都有一肚子的苦累、辛酸故事,但他们极少主动诉说自己的苦和累,任劳任怨,用苦中作乐的态度演绎着中国千千万万普通劳动者朴实的价值观:“舍小家,为大家。”而且由于种种原因,社会公众对此缺乏必要的认知,很少了解保供中国石油一线职工群体的辛劳和付出,有时候中国石油还要背上气荒的“黑锅”。
作为跑口记者,在工人日报社和中国石油的大力支持下,从2012年冬天开始,我连续几年参与策划、组织、采编了上百篇一线保供岗位上的中国石油普通员工故事,突出了一个“暖”字。《工人日报》开辟了大专栏《万里气源行·千家万户暖》,子栏目为《这个冬天特别冷》《保供一线的冬天故事》《冬季保供一线的你我他》《我的冬供故事》等。每年联系组织本报10多名资深记者和20多名通讯员,沿着中国万里气源图,深入石油天然气生产、管输、供应的各个环节,采访报道关键环节、重要节点、重点岗位的一线职工,集中刊发了多篇图文并茂的来自一线现场的报道,全景真实地展现石油一线职工应对严寒、保障冬季供气的工作、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展示“宁肯自己千辛万苦,也要保证百姓燃气供应”的当代石油工人群体形象,向社会各界传递了中国石油的品牌形象。
《工人日报》刊发保供稿件的主角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中国石油普通的一线职工,目睹这些稿件的标题就知道写的是谁,什么工作岗位。比如:《天山脚下踏雪巡线》《守护我国最大整装气田的年轻人》《戈壁深处的气田驻守人》《青藏高原上的抢修之夜》《“娇气”煤层气井的守护人》《守在西海固的“外来汉子”》《大漠里的巡井人“蛮拼的”》《守望在天山脚下的石油人》《最晚送走太阳的采气工》《陕京管道那些放弃美丽的“女汉子”》《青海涩北气田上的保供人》等。
中国石油的品牌是干出来的。在采写中国石油一线员工时,我曾经与加气站女工同吃同住在小站里,穿过中国石油几个大油田的工装和戴过各种logo的安全帽,也经常亲身体验一线职工的工作。比如,2023年冬季,中国石油唐山LNG接收站投产10周年之际,我实地探查供气过程和安全用气等保障措施落实情况,体验当卸料臂操作员,并写进了稿件,在《工人日报》经济·民生版头条见报,其中一个小标题:记者体验当卸料臂操作员。此部分如下:
“11月15日,记者穿上厚厚的棉工装,戴上安全帽,腰间系上一个类似腰包的10斤重的遥控器,跟随海事主管李硕一起爬上四五米高的码头平台,亲身感受冬季保供一线员工的工作。
李硕指着前方告诉记者:“我们刚才所经过的栈桥全长1899米,是全国LNG接收站中第2长的栈桥,接收站码头可以接卸8万立方米—26.7万立方米的LNG船。自接收站于2013年11月投产以来,这个码头已经接卸过来自卡塔尔、澳大利亚、俄罗斯、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20余个国家的进口LNG。”
在记者头顶上有5台卸料臂,可以使用遥控器远程操作,也可以就地在控制盘上操作,自动化程度极高。李硕笑着说:“这个工作,一般都是男的干,需要体力和智力双优。您现在可以模拟一下操作,按这里,但这不是真的,您体验一下就可以了。
这类稿件的采写、刊发对于助推央企卓著品牌建设起到了“润物细无声”“此时无声胜有声”等作用,彰显了中国石油品牌在社会上的声誉。
中国石油品牌蕴含着普通员工的家国情怀
我曾在《工人日报》上写了一篇社评,试图诠释一线员工对中国石油的家国情怀:“本报从1月23日起刊出一组系列报道,报道的是中国石油天然气万里管网上巡线工、净化工、抢修工、调度员、技术员等众多基层员工在恶劣工作环境中应对严寒、保障天然气供应所付出的艰辛和智慧。他们用乐观的情绪讲述着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他们极少主动诉说自己的苦和累,默默演绎着中国千千万万普通劳动者朴实的价值观……他们的故事通常不为人知,他们的身影极少出现在大众媒体上,但他们的群像构成真实中国画像的一角。在各行业技术不断进步的今天,依然有一些艰苦环境下的岗位需要一线工人的坚守。他们通常并不去想自己的岗位与万里之外某个城市小区居民取暖做饭的关系,他们更多的精力是对付每天的重复作业、不见人烟的孤独,巡线时啃着冻硬的馕,‘要用小棒子敲一敲眉毛上的冰’。他们并不抱怨这份工作的枯燥、艰苦甚至危险,问得急了,只有一句回答—‘总得有人干’。”
“艰苦的岗位甚至逼出工人的生存智慧,在‘死亡之海’里的天然气净化厂寂寞或想家时,就拼命跑沙丘;在戈壁深处的气田,一对夫妻看守一个小站13年,想儿子了就在戈壁滩上种树,把树当儿子养;采气女工在工作之余,在电话里教婆婆吃药、遥控孩子背唐诗—真实的国情,真实的国企,真实的普通劳动者的工作故事。
在石油天然气运输管线,在铁路、公路沿线,在少有人知的角落,每天都发生着类似的真实故事。工人有苦也有乐,更多的是平淡、平常甚至乏味的日子,而国家的繁荣、社会的进步,每一点每一滴,都有这些真实、可爱的普通劳动者的功劳。他们既是为了守住自己生存的饭碗,又不是为了一个饭碗,正如报道中一个调度员说的,‘能给千家万户带去温暖,苦和累都算不了什么’。他们坦然面对一切,笑对人生,笑对明天,这些普通工人的生活哲学并不深奥,但有分量。”
我连续多年参与《工人日报》策划、组织的中国石油天然气保供系列报道总计二三十万字,社会反响强烈,人民网、新华网、搜狐、新浪、网易等网站均在见报当日同步转载,中新网、国家能源局网站、中国日报网等上百家网站也同时参与传播,让社会各界对于中国石油保障能源供应的工作有了更多了解,维护了中国石油的品牌价值。
海外石油人同样是中国石油品牌的打造者,更是中国形象的具体践行者。在中缅油气管道全线采访时,我不仅看到了中国石油人为了缅甸的青山绿水,不计成本绕道而行;为了尽胞波之邦友情,彰显中国石油国际社会责任,为当地培养了一批重型机械操作手,并帮助当地贫困地区建学校和挖水井;同时还在异国他乡亲身感受到了远征海外的中国石油人的一个个故事,深深被那些抛家舍业的石油人为党和国家贡献能源的动人事迹感化,把传播与弘扬走出去的中国石油人的风采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为中国石油品牌走出国门添砖加瓦。
新时代石油故事赋予石油品牌新内涵
无数的石油故事奠基了中国石油品牌建设。作为中国石油品牌建设的亲历者,通过24年目睹的一个个生动的石油人故事,深刻地领会到从中国石油2004年标识统一开始,20年发展历程就是由无数个石油故事构成。这段历程既是助力中国石油做强做优做大的创业史,也是以独特石油精神文化不断滋养提升品牌价值内核的成长史,更是以过硬产品服务赢得市场广泛赞誉、树立良好品牌形象的奋斗史。
进入高质量发展新时期,石油品牌与时俱进,石油故事被赋予新时代的新特点。尤其是中国石油2024年品牌建设年度工作会议的召开,既体现了中国石油党组对品牌工作的高度重视,也吹响了全面开启品牌建设新局面的“冲锋号”。这一切,为新时期中国石油品牌建设指明了方向,同时也对主流媒体传播中国石油新时代的精神提供了新的素材。
在2023年工作会议上,中国石油党组将打造“供给高效、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的世界一流企业,确定为中国石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中心任务和战略安排,对“品牌卓著”进行定义,为中国石油新时代品牌建设提供了遵循。面对中国石油品牌在新时期的发展,作为《工人日报》跑石油口的记者,必须站在主流的高度,积极配合,精准无误地传递和弘扬中国石油的品牌形象,赋予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在新时代的主题。
中国石油作为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和参与全球品牌竞争合作的“国家队”,正在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国资委部署,推动品牌建设真正与生产、研发、销售、服务等各环节深度融合,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更加全面、更加深入地推进品牌创新发展,加快打造享誉全球的世界一流品牌。作为中央主流媒体跑口记者,将会在中国石油品牌建设这一大背景下,深入理解中国石油品牌对建设“供给高效、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的世界一流企业的意义,全景真实地展现中国石油一线职工为打造中国石油品牌的工作、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为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石油品牌添砖加瓦。

408
点击量
4
下载量

刊出日期:2024.05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企业协会 中国石油企业协会海洋石油分会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4267
国内统一刊号:CN11-5023/F
国外发行代号:M1803
国内邮政编码:100724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京西工商广字第0433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