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辽阳石化分公司(简称辽阳石化)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当好国有企业“种子队”,坚持市场和现场并重、开源和节流齐抓,按照“减油、增烯、转芳、新材料”产业发展方向,以市场为引领、以价值为导向,以“精”求“进”、以“进”促“转”,加快“减油增化”转型发展,全面建设行业一流、创新领先、治理卓越的特色炼化企业。
一、坚持突出主业,做大规模效益,筑牢发展根基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牢固树立“分子炼油”理念,加强炼化一体化协同发展,持续推进“减油增化”,全面打造特色优势。
一是践行“分子炼油”理念。辽阳石化以挖掘原油产业链最大价值为目标,从分子水平来认识石油加工过程,准确预测产品性质,开展分子炼油和精细分离,探索生产成品油、三烯、三苯、化工新材料的先进技术,提升每个原油分子的价值,严格落实原油资源、成品油配置计划,优化生产方案和装置负荷,最大限度“减油增化”,提高目标产品收率,实现石油资源的分子级优化利用,解决原油的重质化、劣质化难题,实现石油加工更精准高效,产品轻质化、优质化、清洁化,实现对石油加工全过程的精细化管理。
二是提升市场营销能力。辽阳石化构建“事前算赢、精准把控、实时优化、动态调整”的市场化经营机制,充分发挥炼油化工一体化优势,按照市场效益测算,实施最优排产策略,优化装置生产和产品结构,统筹均一化产品与特色化产品,降低柴汽比,增产汽油、航煤等高效产品,同时,提升芳烃、丙烯、聚酯等创效装置负荷,做好生产优化文章,依靠差异化特色产品精准对接市场,做到“成品油全产全销、小品种推价到位、新产品扩销上量”,加快实现由产品生产商向产品服务商转变。2024年,企业原油加工量和产品销售量均创出历史同期较好水平。
三是加速推进转型升级。辽阳石化突出价值创造导向,矢志构建多元化、差异化、特色化的洁净能源供给,突出“专精特新”,布局“补短板”和“锻长板”,打造高附加值产品结构体系,构建更加紧密的产销互动机制,推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精心耕耘PETG共聚酯、新型PEN聚酯、尼龙66、锂电池隔膜用聚乙烯专用料和电子级碳酸酯等产品、新材料、新产品,树立品牌形象,塑造竞争优势,以卓越品质走向市场,打造芳烃聚合新材料基地,实现“油芳烯”协调发展。
二、坚持技术立企,布局创新赛道,释放发展动能
聚焦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实施科技创新赋能行动,优化科技创新生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减油增化”做特做优产品提供强大支撑。
一是优化科技创新生态。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需要强化创新生态培育,最大限度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辽阳石化围绕科技攻“尖”、产业向“新”,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健全“5+5+5”创新联合体和“产销研用”一体化科研体系,以全面创新支撑和引领企业转型升级。从“快速突破”和“久久为功”两个层面推进科研项目化管理,加快建设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推行“揭榜挂帅”“赛马制”,探索“包干制”,紧密配合、同向发力,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服务链有效衔接、协同配套,加速创新链前沿技术积累,形成党委领导、部门牵头、全员参与、全链条攻关的大科研格局,做到“基础固链、技术补链、融合强链、优化塑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破题破局。
二是提速科技成果转化。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的关键环节。辽阳石化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强化“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引进优质创新资源,做优做强创新平台,重点推进与知名院校和科研院所战略合作,依托外脑组建创新联合体,推进科研人员跨单位、跨专业配置,形成没有“围墙”的创新团队,积极推进新材料生产与应用技术创新平台建设,面向新型聚酯、特色聚酰胺、系列碳酸酯和高端聚烯烃四大领域,瞄准可降解、锂电池材料、光伏材料、工程塑料等高增长、高潜力市场,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实现技术突破、产品制造、市场模式、产业发展“一条龙”转化,努力实现“炼化生精材”,迈上产业链的中高端。
三是激发人才创新活力。辽阳石化树牢“人人都是人才,人人皆可成才”理念,大力实施人才兴企战略,搭建科技人员差异化成长成才平台,依托重大科研项目、重点工程建设,推行专业技术岗位序列改革,实现纵向发展畅通、横向转换有序,为人才成长铺就建功立业的“康庄大道”,依托实训基地和专家工作室等培训资源,抓好全员素质提升,鼓励专业人才扎根一线、干出业绩,形成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三、坚持靶向施策,全面提质增效,塑造转型优势
坚持将提质增效贯穿企业生产经营全业务链,优化产业布局,全面推进提质增效,推动公司经济效益稳步增长、发展质量有效提升。
一是聚焦国产替代。辽阳石化瞄准国产化替代久久为功,把技术进步作为生产平稳、指标改善、效益提升的重要抓手,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依托“揭榜挂帅”“五小创新”等载体,积极开展国产化技术攻关和替代工作,优化核心装置关键催化剂运行,延长催化剂使用寿命,减少“三剂”消耗,深挖装置提质增效潜能。
二是聚焦绿色低碳。辽阳石化落实“双碳”战略,将技术攻关与消减节能降耗短板有机融合,细化分解碳排放总量指标,科学制定实施减排和提质增效措施,落实节能降耗各项工作部署,开展过程减排,规范排放检测,通过强化源头治理,落实节能减排、减污降碳措施,扎实推进化石能源洁净化、洁净能源规模化、生产过程低碳化,组织开展加热炉提效攻关和机泵运行参数优化,落实蒸汽管网优化、节能机泵改造、调峰发电、加热炉提效、水资源梯级利用等28项节能降耗举措,全面更换失效保温,清理无效伴热,开展制氢装置尾气二氧化碳的吸收解析研究,有效减少生产碳排放。
三是聚焦数字赋能。辽阳石化按照“总体规划、急用先行、分步实施”的原则,推进业务流、信息流、资金流和价值流“四流合一”,综合应用现代传感技术、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及智能化技术等新一代数字技术,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各场景落地应用,积极推进大集中ERP建设工作,开展物料主数据和装置编码标准化建设工作,梳理完成3个小类、12个物料品名、53项属性值的设计,将收集到的涉及物料分类、属性项、属性阈值三个方面的34项意见集中反馈,开展自建系统集成需求研讨,以MES、ERP、生产、设备、安全、能源等数字化平台的深化应用为依托,利用智能AI、5G、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探索科技前沿领域的技术攻关与创新应用研究,着力释放数据潜力,发挥数据价值,以高标准数字化建设支撑高质量发展。

170
点击量
5
下载量

刊出日期:2025.02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企业协会 中国石油企业协会海洋石油分会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4267
国内统一刊号:CN11-5023/F
国外发行代号:M1803
国内邮政编码:100724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京西工商广字第0433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