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对完善知识产权人才成长机制的建议

作者:刘新球,侯丽媛 |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吐哈油田公司科技信息部

摘要:2020年,国务院颁布《关于推进中央企业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为中央企业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工作水平,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指明了方向。同年,中国石油对知识产权工作提出高质量发展要求,依据该指导意见探索在关键核心技术研发、重要成果转移转化过程中,配备知识产权专员。笔者通过对知识产权专员制度的研究、结合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就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专员制度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

关键字:中国石油;知识产权;专员

近年来,中国石油党组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党组书记、董事长戴厚良对知识产权工作作了十余次重要批示,着重要求切实将专利工作纳入到科技创新和创新型企业建设的日常工作中。

4年来,中国石油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和制度不断完善,成立了知识产权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知识产权办”)和三个知识产权技术支持中心,印发《中国石油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中国石油知识产权发展规划(2023—2030)》等重要文件,以及《关于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力量的通知》《中国石油知识产权工作评价办法》等保障措施,修订了《中国石油知识产权管理规定》。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强化,知识产权办每年组织专利代理师资格考试培训,培训人数逐年快速增长,由2021年的300余人增加到2024年的3000余人,取得专利代理师资格的人数从2020年的55人增加到2023年的近200人。

中国石油知识产权专员制度内容

专员管理办法主要涵盖了管理原则、机构职责,推荐及选拔、培训及认证、选聘及任用以及考核及奖惩等六个方面,笔者重点介绍其中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专员选拔

所属单位推荐报名参加选拔考试,报名要求具有理工科本科及以上学历或中级及以上职称,从事科研工作或知识产权管理、支持服务相关工作满3年。

二、专员培训和认证

报考人员需在3年内通过《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政策》、《专利申请、审查、复审、无效与诉讼》、《知识产权检索与分析》和《知识产权战略与管理》这四门考试,其中前两门为闭卷笔试,取得专利代理师资格的可以免考;后两门为开卷笔试,考察考生专利检索、分析、导航、专利战略规划、专利质量、科研项目全过程管理、专利运用等综合能力。

三、选聘与任用

科研项目承担单位对预期成果能获取知识产权的,聘用专员作为项目组成员,参与科技项目知识产权的创造、维护、运用、保护和管理等任务。具体负责审核《知识产权分析报告》和《知识产权总结报告》,协助项目经理开展知识产权信息检索、分析、运用,知识产权布局,高质量高价值专利培育,对外合同中知识产权条款审核等工作,协助跟踪知识产权侵权及制定保护措施。

四、考核与奖励

中国石油总部层面目前没有直接奖励,但鼓励各所属单位对取得知识产权专员资格和专利代理师资格的人员进行奖励。专员的考核结果作为知识产权先进个人评选依据,考核结果为“优秀”的可直接获得知识产权工作先进个人荣誉。

现状分析及存在问题

一、人才发展机制不完善

知识产权专员的培训、认证、聘任等借鉴了中国科学院的模式,但职业发展、职称评定上没有借鉴。笔者认为,这是制约专员机制最重要的因素。中国科学院2007年建立了知识产权专员制度并实施自今,相当成熟完备,专员有明确的职业发展机制,待遇上略高于同级别的科研人员,取得专员资格满5年可直接评为高级职称。而中国石油现有的专业目录中并未单列知识产权专业,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也没有对知识产权人才进行界定,知识产权人才仅是知识产权系统内部的“称呼”。职称评定上,知识产权岗位人员游离于技术和管理的边缘,参评工程技术类或者经济类均处于劣势。在奖励资助上,鼓励各地区公司自行奖励,但难以落实。

二、知识产权专业人才严重不足

目前中国石油知识产权岗位人员绝大部分为兼职,兼职知识产权、成果管理、项目管理、技术交流以及综合业务等,投入到知识产权工作上的精力较小,这是制约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虽然2022年,中国石油人事部专门印发文件要求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力量,但因机构改革、缩编缩减职数等原因未能落地落实,目前实际专职人员不足30人,具有国家专利代理师资格的比例偏低,与规划预期300—500名专职人员的目标还有很大距离。

三、实践经验缺乏

虽然专员经过培训具备了一定理论知识,但普遍缺乏实践经验,对如何辅助科研进行专利检索、专利分析、专利挖掘、专利布局等,缺少实务锻炼。业务能力的提升后续还需大量的专业化培训,并结合工作实际在实践中积累经验。

四、知识产权专员误区

知识产权专员是建立在科研项目基础上,而知识产权管理岗位人员的主要职责是对专利质量的审核把关,两者职能定位不同。知识产权专员也可以参与编制报告,但不能完全由其编写,避免既是编写人又是审核人。

对完善中国石油知识产权专员制度的建议

一、建议将知识产权人才纳入双序列和知识产权职称评审体系建设,完善知识产权人才成长机制。鉴于集团公司党组对知识产权工作的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人才不应当再只是一种称呼,有必要将其纳入技术序列,企业可设置一二三级知识产权师或者一二三级专利工程师,甚至企业高级知识产权师、首席知识产权师。在职称评定上提供知识产权人才绿色通道,在绩效考评与奖励上给予适当的倾斜和鼓励,提高知识产权人才积极性、稳定性和获得感。

二、建议引导更多的科研技术骨干加入知识产权专员队伍,加快促进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深度融合。目前专员数量匮乏,亟需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稳定,专业素质过硬的专员队伍,支撑和保障高质量的创新成果。

三、加强针对知识产权专员的差异化培训,提升实践能力。以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专利导航与布局试点项目为契机,开展专利检索、分析、专利导航、专利挖掘、专利布局等全方位的实操培训。

四、建议总部层面出台知识产权专员的工作标准、评价标准以及激励机制等指导性意见。

(参考文献略)

点击下载PDF

443

点击量

0

下载量

2024年, 第7期
刊出日期:2024.07
单月刊,1984年创刊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企业协会 中国石油企业协会海洋石油分会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4267
国内统一刊号:CN11-5023/F
国外发行代号:M1803
国内邮政编码:100724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京西工商广字第0433号(1-1)

杂志订购热线

010-6206711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