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用汗水和信仰铸就“海油海采”品牌

作者:刘崇,李光,黎朋军,王利冬 |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海洋工程公司井下作业事业部

“坊静居新深且幽,忽疑缩地到沧洲。”从黄骅市南排河镇码头出发,一路向东,红荆迎风,贝沙溢金,穿过一片蔚蓝的大海,在距离埕海2—2人工岛5000米海域,新的渤海之子—埕海一号平台诞生了。

海浪轻轻地拍打着护桩,夜空的圆月闪着温柔的目光,静静地俯视着这个新生的渤海骄子,古老的海洋和充满现代化的平台相得益彰。渤海的风浪没有挡住黄骅将军抗日的决心,也没有挡住“我为祖国献石油”采油人的脚步。时至今日,中国石油海洋工程公司井下作业事业部(简称“井下作业事业部”)采油一队已经在寂寥的渤海埕海区块奋战了整整一个年头。

埕海一号平台是中国石油自营区首座自主研究、自主设计、自主建造、自主投运的直桩式采修一体化平台,可满足3500方日产液的开发需求。平台的顺利投产,是中国石油采油业务由陆地向海上迈出的重要一步,坚定了自强、自立、自主开采海洋石油的信心,对加快实现“海油海采”梦想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井下作业事业部采油服务中心,作为集团公司唯一一支海上采油服务队伍,肩负着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伟大使命,承载着“勇立潮头、向海找油”的美好愿景。作为平台主要运维方,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不参与监造,怎么能熟悉它的脾气和秉性”

2021年7月,埕海一号平台在中油海工青岛海工基地进入建造的关键阶段。“不参与监造,怎么能熟悉它的脾气和秉性。”为了更好地了解平台的构造,从根本上熟悉平台的设计原理,以便后续生产中能及时准确地把控“脉搏”,井下作业事业部采油一队抽调采油、机械、电气、仪表自动化等多领域骨干人员奔赴青岛建造基地开展平台生产模块的设计交底和建造学习。

7月的青岛,正值盛夏,建造场地依海而建,无遮无挡,基地院内的柳树叶子挂着厚厚的灰土,打着卷,枝条也懒得摆动,整个平台像是一个巨大、烧透了的熔炉,让人透不过气。傍晚六点十分,一顶红色的安全帽从柴油发电机间探出来,半瓶矿泉水从头浇灌而下,整张脸颊湿漉漉的,分不清是汗水还是矿泉水,一个穿着红色泛着白碱工作服的人向底层甲板走去,这是机械工程师陈磊结束了一天的工作。陆续的,电气工程师、采油工程师、操作手从不同的方向来到了平台的“避暑胜地”—底层甲板一块相对通风地召开班后会。“队长,电气这边今天进行了主变压器的布线”“采油这边对计量分离器进行安装,发现两处问题,已经跟施工方进行了反馈……”队长王利冬掏出了随身携带的小本子,详细记录各专业的汇报情况,这仅仅是建造期间队员们忙碌在现场的一个缩影。埕海一号平台流程较多,管线错综复杂,多数管线都反复穿越两到三层甲板面。为搞清每条管线流程走向,采取设计详图结合现场的模式,一条管线两到三人分多层甲板同时进行走向排查,确保管线流程走向排查准确无误。为以后安全稳定生产提供了有力的现场依据,也为将来管线流程改造升级储备了第一手资料。

在青岛监造的90多天里,采油一队人员充分发挥多年海上生产经验,以精湛的技术、务实的作风、严谨的态度得到了业主方、建造方、监理方等的认可。挥洒的汗水见证了平台由点变成线、由线变成面的全过程,大到工艺流程,小到螺丝元件,落在眼里,记在心上。通过虚心请教设计人员和服务厂商,我们全面熟悉和掌握了设计要求、工艺参数、设备性能和操作规范,为平台试生产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软件资料是日常工作的指导,务必准确可操作”

2021年10月,金秋十月本是收获的季节,曾奔赴青岛的队员在收获的同时又面临着新的任务,大家齐聚天津滨海,忙碌而又细致地开展基础资料编制工作。“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制度机制,才能积极地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行稳致远。埕海一号平台新型设备设施较多,传统的采油模式渐渐退出历史舞台,新技术、智能化在现场的应用随处可见,建章立制是如何识别风险、操作保养、检查检验等现场工作的重要依据和指导。随着埕海项目的多方推进,投产工作就在眼前,平台的建章立制工作迫在眉睫。

作为国内首座自主研究设计的平台,编制工作既没有经验可循,也没有外力可借。由于条件有限,编制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困难。缺乏集中讨论的地点,大家就把公司会议室的空闲时间“强制霸占”;缺办公设备,就同家里的孩子抢起了电脑“紧急征用”;缺乏法律法规的指导,就去相关科室“软磨硬泡”。“紧急关断阀气路手动打压流程记不太清了,当时记录的笔记本破损看不清了,说明书又写得太笼统,不适合现场操作,这可咋编制操作规程啊?”采油工程师秦晓栋着急地说。“紧急关断阀太重要了,地面的井控都得靠他,晓栋你再好好找找,当时有没有其他的资料留下来。”队长王利冬安慰道。一旁的电气工程师孙明君一言不发,默默“摆弄”着手机。“找到了。”五分钟后,他噌地站起喊道,大伙被他突然的一嗓子吓了一跳。“这是当时生产厂家技术人员调试时候的视频,虽然我是搞电的,也想了解下采油的主要设备,当时就录了个视频想着自己有时间学习一下,没想到派上用场了。”

建章立制这段时间,有了阻力和困难大家都会提出来,相互补充,相互扶持,也经常被这种突然的“一嗓子”吓一跳。历经两个半月的努力,结合公司各部门业务职责和管理现状,根据其他海上石油行业单位相关管理体系,充分考虑到平台现场实际,建立健全作业指导文件,规范现场作业,编制了平台HSE管理手册、风险防控手册等29个方面的制度体系文件包。这些制度文件堆叠起来足足有1.5米高,每一页都饱含了队员的辛勤与汗水,凝聚了团队的智慧与力量。

“你不参与调试,以后有了问题咋解决”

“庭前春未暖,山后雪还寒。”

2022年新年伊始,当其他人还沉浸在春节与家人团聚的欢乐中时,采油一队的队员已经背起行囊,奔赴山海。一月的埕海,寒风凛冽,极低的温度把这片蔚蓝的海域变成了青色的冻海,一块块浮冰在阳光的照射下泛着白黄的光,让人心生寒意。温度低,队员们的姿态更低,全程把自己当作“小白”,虚心地参与每台设备的调试,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

“你不参与调试,以后有了问题咋解决?”这是队长王利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海上调试安装阶段,是关系到能否顺利投产,投产后能否正常运行的关键阶段。针对多数厂家现场服务人员不足问题,迅速转变身份,以保质保量保工期为目标,全力配合,参与设备安装调试工作中。

3月15日,天气有些阴沉,原定的上午WJ57F型号30人救生艇下水调试受到一定影响。但是投产在即,每天的调试工作都按照逻辑的先后顺序安排得满满当当,不进行单机调试势必影响到投产进度,同时会延误船级社的检验发证工作。“按照计划正常进行吧,最多也就晕船难受点,能克服。”带班班长姜春龙表示。上午9时10分,姜春龙同厂家一同登艇,对救生艇开展放艇下水调试操作。“打开主电池启动开关,启动紧急洒水系统,启动柴油机……”所有工作按照操作步骤有条不紊地进行。

海上的天气变化多端,上午十一点在调试工作即将结束的时候,原本平静的海面突然刮起了六级大风,救生艇在波涛汹涌的海面剧烈的上下起伏,前后艇钩无法顺利挂接,收艇工作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救生艇一方面作为平台重要的应急逃生设备,应随时处于应急在用状态,不能长时间离开艇架;另一方面救生艇材质较轻艇身较高,完全正浮在海中时摇晃幅度极大,人员长时间在艇中会造成严重的晕船、呕吐,对人身健康和后续的艇钩挂接造成极大的影响,且救生艇与平台连接的保险装置长时间处于受力拉扯磨损状态,一旦断开救生艇将失控,后果不堪设想,收艇迫在眉睫!艇内人员一次次的尝试,一次次的失败,体力损耗极大,晕船的恶心呕吐感愈来愈烈。

为了保证安全,队员暂时放弃了收艇工作,救生艇在平台固定钢丝绳的牵引下随着海浪起起伏伏。下午两点,风力减小,艇内人员相互配合,平台人员指挥帮助,一次挂钩成功。因为天气的影响,本应两个小时结束的工作用了5个小时完成,出艇时,姜春龙脸色惨白,为了安慰大家调侃道“下次再下艇,我得带着午饭下去了。”话音刚落,就扶着栏杆剧烈地呕吐起来。

“海涛,你一下子培养了四个心脏大夫啊”

2022年3月,渤海湾的浮冰慢慢散去,海浪层层叠叠,像个学步的婴儿缓缓地挺起了脊梁,此时,平台的自动化调试进入关键阶段。作为国内首座自主设计的平台,自动化程度极高。智能自动化是一把双刃剑,中央控制系统(PCS过程控制系统、FGS火气探测系统、ESD紧急关断系统)实现对采油、注水、集输、消防、生活污水处理、开闭排等多个系统的全面感知、智能调节、自动启停与逻辑关断,对油井类参数进行实时监控,在应急处置和安全环保方面,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同时,控制系统如果调试运行不正常,就会发出错误的指令,好比人的大脑出现问题,指挥身体做出一些出格的动作,对现场的生产、安全、环保工作造成不便甚至是带来风险。

面对如此复杂又极其重要的三大系统,投产时间紧,任务重,专业人员少,仪表工程师陈海涛站了出来。他毕业于长江石油大学,消瘦的身材戴着一副近视眼镜,典型的“理工男”形象。面相即本心,工作中极其严谨,对自己的要求近于苛刻。眼窝深陷的他每天要在中控室工作16小时以上。“小苗,井口四级关断的信号线你都捋完了没有?”“完事了师父,我都用标签纸做了标记了。”青年员工也是徒弟的苗玉亮回答道。“嗯,明天咱们开始组态,你可要好好学习记录,别看现在这么累,这是多好的学习机会啊,平时哪能遇到,等你这几个月学下来,你就能出徒了,我毕业那会儿可没这好事。”陈海涛对徒弟的教导,也是给他鼓劲。由于仪表自动化专业人员较少,陈海涛在完成工作的同时,还带了四个徒弟,工作完成了,徒弟也都学了本事,现在都能在中控岗位上独当一面,为平台和公司的发展储备了技术力量。大伙开玩笑地说:“海涛,中控是咱们平台的心脏,你这一下子培养了四个心脏大夫啊。”海涛生活中是个很内向的人,听到后腼腆得有些不好意思,可是此刻他脸上有笑,眼里有光。

“等投产完,我再下去吧”

2022年4月,经过了数月的努力,顺利地完成了单机设备、独立系统的调试,完成了平台整体联合调试。距离平台试生产仅剩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投产在即,气氛有些不一样,忙碌中透着一丝紧张,又带有几分兴奋,像极了一个即将踏上考场的孩子,紧张兴奋的同时,更多的是期待,往昔的无数畅想的梦,一个个正灿烂地照进现实。“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滚烫的青春,有幸与埕海作伴,拼搏是青春的色彩,认真是青春的快乐,让浑身充满干劲儿的青春气息迎接最后的挑战,让早采油、采好油的理想洒向这片蔚蓝。

“睡觉之前再给孩子吃点退烧药,你自己也多注意,晚上平台要送电,我就不给你打电话报平安了。”4月16日送电当天,电气工程师孙明君挂断了跟妻子的短暂通话正准备去往高压开关间。“明君,你也连续出海快60天了,孩子发烧这么长时间,要不你回去看看吧。”队长王利冬有些不忍地说。“等投产完,我再下去吧。”孙明君挤出了一丝笑容。

“5、4、3……”随着倒计时的结束,漆黑的海面闪耀起万丈光芒,整个平台仿佛一座玲珑宝塔,在灯光的照耀下晶莹剔透。平台的角落里,孙明君默默地拨通了妻子的电话,像是忽然想到什么,还未接通就匆匆挂断了。此时,时间已经指向凌晨3时15分。送电工作的完成,标志着最艰难、最重要的一步已经迈出!

“这几个小时,熬得值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4月20日,投产工作进入冲刺阶段—水循环热运。水循环热运是投产前的最后一个规定动作,模拟油气水在系统中运行,是对整个系统的性能进行测试和检验,验证独立系统运转是否正常,各系统间能否有效配合关联,同时对海底管线进行投用前的预热,以保证正式投产后上岛端的压力和温度符合设计要求,这是一项关系到能否顺利投产的重要工作,也是对数月来辛勤付出的一次检阅。

“注入生产淡水建立液位,充入氮气建立压力,形成压差流程循环……”按照无数次模拟的步骤,队员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操作。“闭排罐压力、液位正常”“开排泵运行正常,排量稳定……”现场的情况不断被中控反馈汇报。

“报告中控,外输液量温度仅为25度,温度过低,没达到设计温度。”采油岗的汇报让队员心里一紧。外输温度过低,一旦投产,高温油气进入海底管线,管线会因为没有预热而造成型变,对海底管道会造成不可逆的伤害,严重会威胁到后续油气输送的安全稳定。如果不解决,投产工作将无法进行!副队长李进听到后立即来到低压开关间查看现场情况,发现来液温度过低、水的比热大于油的比热,李进很快就弄清楚问题所在。他马上找来了采油工程师、电气工程师等相关岗位技术人员在现场研究对策。经过反复论证,他们决定采用两台电加热器、多组加热管同时启动,阀门控制分液量的方式对来液进行加温。

正当大家松口气的时候,问题又来了。由于两台加热器有两条不同的管线,对于每条管线过液量无法把控,过液多温度加不起来,过液少高温设备自动断电保护。为了使液量均匀分配到两台电加热器上,李进连夜带着采油工程师,摸索合理的加热管开启组数和阀门开度。“晓栋,我这加热器A加热管再开一组,你那加热器B进液阀门回两扣。”李进在低压开关间用高频对讲机跟采油工程师秦晓栋沟通着。“加热器A进液阀门再慢慢开三扣,好了,好了,停!保持这样别动,我这边再调下出口温度设置。”就这样反复地调整,逐步地摸索,历经了4个多小时的不懈努力,外输温度终于达到了设计要求。外输温度高了,李进的情绪更高,“嘿,终于达到要求了,这几个小时熬得值。”最终热运阶段上岛温度达到了50℃。

集全员之智,克服全国疫情多点暴发、海上施工窗口期短、天气复杂多变等不利影响,不分昼夜、加班加点,埕海一号平台于2022年4月26日一次性试生产成功,在渤海湾正式“扬帆启航”。

“咱们既是乙方,也是主人翁,成就甲方就是成就自己”

“人之相知,贵在知心。”经过一年多的朝夕相处,采油一队队员和业主方吃在一起,住在一起,工作在一起,生活在一起,由互不相识到亲密无间,由相互磨合到合作默契,结下了深厚的兄弟情谊。同在蓝天下,共铸一平台,共同的感触,共同的愿望,思想同心、目标同向、步调同拍,相互成为最坚强的后盾。“咱们既是乙方,也是主人翁,成就甲方就是成就自己。”这是队长王利冬经常跟队员们说的一句话,大家也是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这句话。

平台是队员们看着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惜无比。作为国内首座采修一体化平台,设备、设施多如林间秋叶,每台设备又犹如田间小花,运行得平稳,香得醉人。生产上每两小时对油井、变频柜以及相关工艺进行巡检,确保油井平稳生产、参数录取准确、生产工艺运行正常;安全上“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围绕海上油气生产特殊性,开展“安全环保无盲区”等专项活动;隐患治理上开展风险辨识活动,进行全面“扫描”,做到全覆盖、无漏项、无死角,立体式“安检”,根治“跑、冒、漏、滴”现象发生,进一步强化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现场进行隐患自查自改;应急管理上强化应急演练,提升应急处置能力,以“贴近实战、周密组织、突出重点、注重成效”为原则,立足紧急事件的突发性、复杂性、多样性等特点,提升“以演促练、以练为战”的思想意识,提高突发险情联动机制的处置协作能力;冬防保温上处暑忧寒、未雨绸缪,把冬防保温作为冬季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来抓,以“不冻坏一台设备、一条管线、一个阀门、一块仪表”为标准,提前部署,拒做拖延“寒号鸟”;党支部建设上联合共建,创新运用“目标同向+业务互促+党建联盟”方式,围绕同一目标,业务上相融互促,党建上创新开展结对双促,签订支部共建协议,实现党建联盟。因途远险,才有风景,因历艰辛,才需负重,因守初心,才有始终。过去一年,平台精益求精推建产,油水并举保稳产,实现原油生产12.5万吨,平台各系统实现365天平稳可靠运行。

到过茫茫大海,你才知道他们的魅力。

来过石油平台,你才知道他们会发光。

走进他们,你才知道有这样一群人。

他们坚守着平凡,却铸就着不平凡的人生。

布满污泥的手,浸透汗水的肩,清澈坚定的眼,善良勇敢的心,井下作业事业部采油一队,这支平均年龄只有34周岁的年轻海上采油服务队伍,从白天到深夜,从城市到海洋,一年365天坚守在这片单层甲板面积不足三分之一个足球场大的海上“孤岛”,守护着埕海区块海上原油开采与集输,为大港油田海上油气开发助力前行,他们的平凡恰如一汪溪水,清澈流淌,质朴醇厚,没有澎湃的激流,只有如歌的倾诉,平凡的他们恪尽职守、坚定信念,用自己的誓言去践行新时代的石油精神、铁人精神。

回望平台建设历程的照片,相片中的眼眸和现实中的眼神在这一刻重叠,无数过往涌上心头,岁月流金,石油如歌。队员们用理想的翅膀让铁人精神在渤海湾回荡,用热血的青春浇铸着中国石油“海油海采”的业务品牌,明天这一品牌必将在我国蔚蓝的疆土上熠熠生辉,为民族争气,为国家争光!

点击下载PDF

447

点击量

0

下载量

2024年, 第5期
刊出日期:2024.05
单月刊,1984年创刊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企业协会 中国石油企业协会海洋石油分会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4267
国内统一刊号:CN11-5023/F
国外发行代号:M1803
国内邮政编码:100724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京西工商广字第0433号(1-1)

杂志订购热线

010-6206711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