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把庄严承诺镌刻在辽沈大地上 —辽阳石化精准扶贫帮扶大西沟村工作综述

作者:王志强 |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辽阳石化公司

4月的辽宁省辽阳市东部山区草长莺飞、春意融融,在辽阳县下达河乡大西沟村,村民们正忙着春耕播种。“村子越来越美,日子越过越好,守家在地就有活儿干,能赚到钱,这样的生活,我知足。”4月9日,村妇联主席沈海丽用一句话道出了村民对幸福的“定位”。而就在几年前,“安居乐业”还只是大西沟村很多人心中的一个梦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我们将举全党全国之力,坚决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确保兑现我们的承诺。

响应召唤,践诺担当,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作为国有企业,辽阳石化责无旁贷。辽阳石化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和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党组工作要求,积极履行政治责任、经济责任、社会责任,采取超常举措,拿出过硬办法,合力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辽阳石化定点帮扶的辽阳县大西沟村实现了整体脱贫,老中青妇幼全都有了事做,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一个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示范村一步一步建立起来了,把庄严承诺镌刻在辽沈大地上。

扎根一线 精准推进下实功

“自从辽阳石化帮扶我们村,就再也不用撇家舍业在外奔波了。承包的果蔬大棚扣除租金,一年能挣五六万元!”大西沟村王大姐两户贫困户通过承包大棚实现了脱贫,30余人通过建大棚、在大棚里打工也实现了致富。

大西沟村地处辽阳县东部山区,毗邻汤河水库水源保护区,由于种植养殖的限制,村里农业产业结构单一,以种植大田玉米为主,很多村民靠着家里的几亩地难以实现温饱,有劳动能力的大多外出打工维持生计,全村430户、1500多口人,人均年收入曾长期徘徊在2000元左右,是省级贫困村。村集体经济空白,直到2014年,村委会还在四面漏风的破旧土坯房里办公,村里环境脏乱差,连一个像样儿的活动场地都没有。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2015年,精准扶贫工作启动后,辽阳石化作为辽阳县大西沟村的定点帮扶单位,安排骨干力量组建了扶贫工作队,派驻到定点扶贫村积极开展扶贫工作。

“待不住,也干不长。”在大西沟村村民眼里,这几个城里来的驻村干部肯定受不了村里的穷和苦,不久就会卷铺盖走人。听到这种声音,扶贫工作队成员心中暗暗攒劲,拿出“只要骨头不散架,就要拼命建辽化”创业精神,扎根山村,用事实践行初心,不拔“穷根”,誓不罢休。

“看病先把脉”,找到致贫原因是工作组的首要任务。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提升扶贫的影响力,辽阳石化派驻第一书记带领工作队开展技术扶贫,将精准扶贫与扶贫扶志结合起来。扶贫工作队扎根农村,服务农民,与村干部开展走访,深入田间地头,研究帮扶重点。通过深入调研,工作队发现,村民增收渠道狭窄、内生动力不足,属于深度贫困村,但毗邻省道、交通便利,发展特色蔬菜种植和养殖产业具有一定优势。确立了以推动集体经济和个人经济协同发展的工作方向。工作队以狠抓精准扶贫、延伸产业链条为关键点,伸出了精准扶贫强有力的援手。坚持以产业发展为引擎,造血脱贫保长久,全力突出产业发展在脱贫攻坚中的示范作用。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走村串户,问疾苦、询冷暖、察民情、看发展,深入田间地头考察调研扶贫发展项目,同乡村干部、贫困户和村民打成一片,扳起指头和村民一笔一笔细算收入账,真诚热切的帮助对口扶贫村及村民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摸清实情,对症开方,精准施策,有力地促进了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确保“精准扶贫、不落一人”。

探索多渠道、多元化精准扶贫路径,把扶贫脱贫工作做实,做出成效。短短几年间,架桥铺路、治理河道、兴建景观围墙、安装太阳能路灯、重建村委会、开辟文化广场、开展环境整治工作、栽植景观树、播撒花种……辽阳石化把脱贫攻坚作为最重要、最紧迫、最艰巨的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把扶贫责任扛在肩上,把扶贫任务抓在手上,通过村党组织建设,产业扶贫拉动,发挥规模效益,打好扶贫基础,带领全村村民共同努力,改变了贫困村的面貌,大西沟村一天一个样儿,越变越美。

压茬推进,狠抓落实,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辽阳石化以愚公移山之志苦干实干,用行动托起了贫困村的希望,同奔小康的铿锵足音响彻希望的田野。在辽阳石化的精准帮扶下,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58户104人全部脱贫,大西沟村一举摘掉省级“贫困村”的帽子,并获得全国文明村的荣誉称号。截至2023年底,该村的人均收入已经达到了2万元。

凝聚合力 综合施策出实招

“高大姐,你这是又要去市里卖‘小白筐蔬菜’呀?”“嗯呐,过一会儿俺闺女就开车来拉菜。俺家‘小白筐’,城里人特别认。”“高大姐,你家的蔬菜为啥卖得那么好?”“辽阳石化帮我们建的大棚,一点儿农药不打,我每天都挨棵剪烂叶子、捉虫子。”

“多亏了辽阳石化的帮扶,我家不仅住上了新房子,老伴儿的病也治好了,而且还有了自己的冷棚,现在的日子过得亮堂堂的。”高素娟喜滋滋地说,“说心里话,党的扶贫政策暖人心,我干起活来浑身是劲儿,再大的困难也压不倒我!”高素娟一家由贫困迈向富裕,是辽阳石化因地制宜帮扶大西沟村积极发展产业扶贫项目,变“输血”为“造血”,带领村民实现整体脱贫、长久稳定脱贫奔小康的一个缩影。

攻坚克难,最怕花拳绣腿,最忌光说不练。脱真贫、真脱贫,要的是真干、实干、会干、干好。分工明确、责任清晰、任务到人、考核到位、保障有力,辽阳石化以发挥扶贫帮扶对象自身资源禀赋优势,打造特色产业为抓手,充分调动贫困户内生动力,引导村民用智慧和双手改变现状,增强脱贫致富的决心和信心。通过走访调研周边地区特色集体经济发展情况,积极争取政府政策支持,为大西沟村量身定制产业发展规划,通过产业扶贫让贫困户捧起脱贫致富“金饭碗”。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几年间,32栋温室大棚拔地而起,村集体专业种植合作社成立,邀请农业专家面对面培训指导,并针对贫困户实际情况采取先种植、后缴费的“下打租”模式,辽阳石化精准发力,多渠道延伸扶贫产业链,调动了村民们的积极性,让种惯了大田玉米的大西沟人很快在设施农业大棚里尝到了甜头儿,见到了效益。既送“鱼”又授“渔”,实现“良性造血”。

“这里空气好、水质好,每逢节假日,约上三五个好友钓鱼、吃吃农家饭,远离城市的喧嚣,置身于天然氧吧,别提生活有多惬意了。”4月5日,清明小长假和“驴友”一起到大西沟村游玩的许津瑞说。在发展设施农业的同时,辽阳石化针对当地资源禀赋和地域特点,科学规划产业布局,积极搭建产业、技术脱贫载体和平台,利用靠河的低产田和河滩地建起了5个10亩水面的鱼塘,打造乡村旅游升级版,吸引了大批垂钓爱好者,也推进了村里休闲农业的发展。“春种、夏耘、秋收、冬藏”,村里的环境好起来、美起来,每一个村民都干起来、乐起来、富起来,一幅天人合一的美景跃然纸上。

脱贫路上,一步一个脚印,聚焦精准发力,综合施策,既有心的达观,更有身的灵动。“真是太感谢辽阳石化了,可帮了我们的大忙,要不这西红柿卖不出去可咋办啊!”村党支部书记沈晓锋说。庚子之春,新冠来袭,突如其来的疫情给农产品销售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做好精准扶贫,是我们企业的社会责任,要克服一切困难,解决村里的问题。”春节期间,在防疫最吃紧的时候,矿区管理部后勤绿化科科长、大西沟村驻村扶贫工作队第一书记钟福斌第一时间赶到村里,带领全村党员干部构筑群防群控的严密防线,积极履行扶贫工作义务。面对疫情防控给贫困群众带来的影响,辽阳石化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搭建起企业和群众之间的桥梁,针对农产品滞销难题,结合员工食堂需求牵线搭桥,与该村建立起固定的、长期的供销关系和直供直销直采的供应模式,形成了产、供、销的现场对接,解决了菜农的燃眉之急。

真抓实干 村企共建见实效

“走路不沾泥,喝水不用挑,每天有班上,这生活跟城里人差不多。”面对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张庆华开心地说。

扶贫帮扶给钱给物,不如脚踏实地建个好支部,帮助农民脱贫,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辽阳石化牢固树立“围绕扶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脱贫”的工作思路,积极参谋扶贫村党组织和制度建设工作,先后帮助修订完善村基层党组织机构、村经济经营管理等组织机构和村务公开等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了党支部基础资料、工作记录和党员名册等党组织台账,督促村党组织和党员认真履行“三会一课”等制度,充分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打赢脱贫攻坚战,让村民过上好日子,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也必须发挥出来,加强基层党建、构建乡村振兴人才梯队,更是第一责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辽阳石化在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上,注重从村里的致富带头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种养殖大户、复员退伍军人等素质高的人才中发展党员,为党员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增强基层组织活力,几年来,在村两委班子成员的配备上,注重发展群众口碑好,工作能力强,脱贫致富有成效的好党员,好干部。在辽阳石化的积极帮助和组织下,该村顺利完成村两委班子换届选举工作,为该村脱贫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成绩令人鼓舞,扶贫任重道远。兴产业拔穷根,富民强村。短短几年间,在辽阳石化的定点帮扶下,大西沟村发生了巨变,村民们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山上有果园、榛子园,村里有大棚和鱼塘,只要不懒,都有活儿干。”“辽阳石化光给咱村建的文化广场就有6个,最大的有5000多平方米,定期还组织宝石花辽阳辽化医院的专家下乡义诊,在家门口就能够看病,啥都不耽误,生活美滋滋的,一点儿不比城里人差。”说起村企共建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心里充满了喜悦和自豪。

鼓了钱袋子,摘了贫困帽。“多亏了辽阳石化的帮助,现在,生活好了,村里人干起活来浑身是劲儿。”回顾村里5年间的发展历程,村党支部书记沈晓锋说:“党的政策好,村企共建,产业发展后劲足,大西沟的明天一定会更好。”山路无言,阡陌有情。贫困村里“旧貌换新颜”,正是辽阳石化精准发力推动村企共建,铺下了“管道”,保证了各项惠民政策精准“滴灌”,才让村民们看到了致富的希望。大家发自肺腑地说,村企共建,村里变化大,农民真高兴。

扶贫开发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继续扩大设施农业种植规模,逐步延伸扶贫产业的经营链条,探索村股份经济联合社、企地合作共建家文化建设,让农户由集体产业的旁观者变为参与者;打造花海景观,走旅游观光休闲采摘多元化产业发展之路……辽阳石化正筹谋带领大西沟人用心地勾画着乡村振兴的美丽图景,大西沟村的幸福坐标,简单而清晰,走向小康生活的幸福,触手可及。

点击下载PDF

443

点击量

1

下载量

2024年, 第5期
刊出日期:2024.05
单月刊,1984年创刊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企业协会 中国石油企业协会海洋石油分会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4267
国内统一刊号:CN11-5023/F
国外发行代号:M1803
国内邮政编码:100724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京西工商广字第0433号(1-1)

杂志订购热线

010-6206711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