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步入全面提升的新阶段。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国际传播工作,作出系列重要论述,为我们做好国际传播工作提供了根本指引和遵循。中央企业作为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名片,是国家形象的有机载体和展现窗口,是国际传播的重要主体。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是中央企业走出去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职责,也是提升央企国际形象、助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东方物探公司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认真落实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党组关于国际传播工作部署要求,在深度参与“一带一路”油气合作建设、务实开展国际合作基础上,持续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创新和改进文化传播,努力在世界舞台上讲述中国故事,传播央企声音,展示中国石油企业的一流品牌形象。
一、高度重视、统筹谋划,有效发挥制度和组织优势
企业的国际化程度和国际传播能力与其对国际传播的重视程度、建设投入密切相关。东方物探公司在实施“全面国际化”战略中始终高度注重国际传播工作,增强国际传播意识,强化组织领导,整合协同一切国内外媒体资源,构建上下贯通的运行机制,从制度和组织上提供坚实保障。
1. 在顶层设计上进行科学规划。坚持系统观念,把国际传播、品牌建设纳入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十四五”规划,公司主要领导亲自谋划,在公司党的建设、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等重要会议上作出部署。公司党委宣传部发挥牵头部门作用统筹联动各海外业务单位,把党中央、集团公司党组对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部署要求作为外宣工作的重点要点,结合公司海外业务发展实际,有计划地设置外宣议题,推动国际传播工作有序开展。
2. 在路径上加强工作研究。围绕国际传播和品牌建设提升,持续开展工作研究,近年来立项开展《“一带一路”倡议下,世界一流品牌形象构建》课题研究,对公司“一带一路”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品牌形象提升等工作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规划,为公司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供了有效的思路遵循。课题获得了中国石油2022年度思想政治工作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
3. 在机制上持续优化完善。树立大外宣理念,系统整合资源力量提升工作效能,打通工作环节,建立“请示报告、沟通联系、统筹联动、资金保障”外宣工作运行机制。加强与集团党组宣传部、中国石油报的沟通,定期汇报策划外宣主题,每周向集团报送外宣周报,积极争取各项资源支持。积极发挥公司新闻中心采编力量,统筹海外业务单位力量,列支专项费用保障,定期策划下发外宣工作安排,自上而下汇聚公司外宣工作合力。
二、把握重要时间节点,积极策划重大主题式宣传
紧密结合国内国际重要节点和热点议题,超前策划专题报道,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突出行业特色,提升传播效能,让看不见的宣传转化为看得到的效果。
1. 把握“一带一路”倡议10周年契机,策划美美与共主题宣传。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倡议10周年、中国石油“走出去”30周年系列宣传活动契机,提前梳理规划海外重点外宣工作安排,高度关注国家媒体线索征集,依托海外使领馆资源,主动联系邀请央视、新华社、凤凰卫视等主流媒体派驻记者进驻公司海外项目开展专题采访宣传,邀请央视策划制作了“巴西亚马逊雨林守护者的故事”,在央视一套《大道十年 筑梦丝路》节目播出。与凤凰卫视策划制作了“东方物探阿曼“一带一路”共商共建共享的故事”,在凤凰卫视《王牌大放送》节目播出。全面立体展示公司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实施绿色勘探、助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感人故事和生动实践,展现了中国石油企业“合作共赢、美美与共”的良好形象,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认可和称赞。积极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国际传播活动,连续两年参加国务院国资委“一带一路”百国印记短视频大赛,围绕“一带一路”重点项目、绿色勘探、安全生产、海外人物故事等选题创作短视频作品,先后有8篇短视频作品入围视频大赛决赛,其中《海上丝路谱写中阿友谊新篇》短视频获得2022年人气短片奖;《解锁丝路海底密码》《倾听》两部短视频分别获2023年丝路人气奖和丝路Z时代奖。
2. 在世界海洋日,策划绿色勘探主题宣传。围绕国际公众较为关注的世界海洋日等环保节日,近年来结合公司海外业务特色策划拍摄制作了《海洋哺乳动物观察员》《我与海洋动物的美丽相遇》等系列主题宣传公益视频。《海洋哺乳动物观察员》以巴西籍雇员路易莎为主角,讲述中国石油企业践行绿色发展、保护海洋动物生态的故事,展现公司绿色发展的良好形象。该视频在国际国内38个媒体展播体获得近700万次的点击量,获评国资委第九届“国企好新闻”国际传播类一等奖,全国行业好新闻大赛一等奖,中央网信办推荐参评中国正能量“五个一百”网络精品征集评选。
3. 在北京冬奥会期间,策划冰墩墩主题宣传。积极响应集团公司《石油人 冰雪梦》主题宣传活动,在国内策划的3期冰雪梦短视频在央视频发布,获得了集团公司新媒体大赛特别奖;在海外,阿曼、阿联酋、科威特等项目组织开展“制作冰墩墩吉祥物”文化活动,中外员工自己动手制作“冰墩墩”,《拍冰墩墩分享给家人》报道在CNPC海外社交账号广泛传播,有效传播了中国文化,获得16万次浏览。
4. 在中国传统节日,策划海外文化传播主题宣传。中国传统节日是文化传播和传承的重要载体,我们抓住“一带一路”建设者春节坚守海外这一主题,策划“石油人的别样中国年”宣传活动。中外方员工一块包饺子、贴春联,展示公司相融与共的国际化团队。公司ADNOC海上项目海外欢度春节三分钟视频在春节期间登上了央视新闻《四海同贺中国年》和《创奇中国节》栏目。在端午节期间,围绕包粽子、团圆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策划制作了《海外粽叶香》微视频作品,用公司外籍雇员Waga的视角,讲述中国故事,展示公司各国雇员的文化认同和在“一带一路”高质量建设中的生动实践,受到了海内观众的一致好评,视频已经在集团官微、抖音、快手和CCTV—4央视频账号上广泛播放。
三、深挖行业特色故事,打造有影响力的精品内容
聚焦企业优势,突出物探行业特色,围绕公司“一带一路”重点合作项目,讲述中国石油企业发展合作故事,剖析管理思想,展示技术实力,展现员工精神风貌,推介项目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色,一批原创作品在国际平台“破壁出圈”。
1. 聚焦技术品牌推介。创新是东方物探发展的立足之本,在外宣工作中,我们以技术品牌推介为重点,结合公司海外举办技术交流、行业会展的宣传契机,早策划、强发布,2022年,我们与人民网、新华网、中新网、经济日报等主流媒体沟通联动,深度报道公司在中东举办五国技术交流会,在会前进行预热宣传,会后跟进发布5篇跟踪性专题报道,在中央媒体、集团公司、公司多平台连续发布,以“矩阵式”传播,最大限度发挥了公司技术品牌推介的新闻价值,全方位展示了东方物探的一流技术实力和卓著品牌形象。2023年,在公司参加IMAG、EAGE、ADIPEC(中东石油会展)等国际油气会展中,公司与中阿卫视等国内外媒体充分合作,通过图文、短视频形式全程播发会议报道,采访现场观众评价对公司技术印象,全方位展示公司一流技术品牌形象。
2. 聚焦科技创新热点。以创新为主题,通过国内本部、驻地央媒、前方船队三方三地跨国协作“云采访”,推出全球首艘DP浅水特种勘探船海外首秀发布会,在中央国际阿语频道和新华网进行了专题报道,今日头条、新浪网等媒体进行了转载,以“实力”和“关注力”提升了企业的硬核形象。
3. 聚焦一流产品业绩展示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充分发挥公司管理、技术、服务优势,大力宣传公司在沿线40多个国家开展油气务实合作、打造精品工程的生动实践,在CNPC脸书、推特等平台,以多语言发布《绿色物探打造亮丽“东方名片”》《保护地球之肺》《BGP阿曼连续18年3500万工时安全生产》等13篇主题报道,用宏观微观相结合的视角,立体展示公司在“一带一路”油气合作中的卓越业绩和标志工程,讲好“美美与共”故事。通过宣传公司带动就业、推行绿色勘探和履行社会责任,进一步深化了沿线国家民众对中国“一带一路”的认知认同。《绿色物探打造亮丽“东方名片”》案例,获评国资委2022中国企业国际形象建设案例征集活动“共促发展类”优秀案例。《保护地球之肺》视频全球浏览量达25万次,被国资小新、中国日报转发,在2022年度中国能源科技视频大会中获奖。
四、创新传播方式方法,增强报道亲和力与实效性
公司坚持采用贴近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不同群体受众的精准传播方式,从受众关切出发,通过生动的故事触发共情,提高故事的接受度,达到求同存异、聚同化异的效果,从而增强中国企业形象的海外亲近感,打造了一批“现象级”的海外宣传精品。
1. 展示内容上,以“小切口”讲述“大故事”。鲜活的人物故事、精彩的镜头语言,更能引起公众共鸣。2023年4月,我们以公司一对中、塔夫妻的4岁混血女儿吴妮卡为主角,以小家看大家,用稚嫩童声讲述一带一路高质量建设中相融与共的暖心故事,通过“润泽无声”的传播形式吸引和感染广大受众。视频发布后,在集团公司党组宣传部、中国石油报的大力推广下,在382家海外媒体网站发布,覆盖全球受众超过2.3亿人次,浏览量超1000万,获评国资委国企好新闻优秀奖。
2. 创作方向上,集中火力加强短视频创作。主动适应国际传播移动化、社交化以及可视化特点,加大短视频作品创作力度,充分适应国际传播技术手段,在作品中融入所在国本土文化元素,先后创作了《绿色勘探》《我们是一家》等20余篇精品短视频,真正把“我们想讲的”变成海外“受众想听的”。
3. 在表达形式上,创新受众喜爱的话语体系。加强“受众意识”,从“以我为主”转变为“别人想听”的传播策略,以外籍员工的视角,策划《哈利波特大叔讲拉斯海马设备中心的一天》《海外粽叶香》《我的海洋梦》等专题短视频和访谈视频作品,打造了“外国人讲中国企业故事”传播新模式。
五、拓展对外发声渠道,形成全方位传播矩阵效应
坚持集约化、高效化原则开展国际传播,最大限度用好国内国际各方媒体平台的资源优势,加强数字技术赋能,创新传播方式,拓展传播渠道,形成了中央媒体、国际媒体、企业媒体三层次的分众传播。
1. 发挥国家媒体主渠道作用。影响力是企业的潜在财富。我们积极与国家主流媒体建立“朋友圈”,加强与央视、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日报、凤凰网等主流媒体沟通合作,找准媒体关注和企业之声的对接点,定期联系交流,以记者实地采访及约稿访谈等开展专题报道,在各大媒体刊发主题报道十余篇。
2. 善用所在国主流媒体平台。更好地发挥本土国家媒体的地区作用和影响力,与阿曼、阿联酋、科威特等10余个国家地区的国家媒体建立合作,在海外对象非常关注的国际知名媒体和本地网络媒体上主动发声,讲企业自己的事,讲互助共赢的事,发布外宣报道30多篇,得到了所在国政府和居民的关注和点赞。阿曼观察者日报、阿曼国家电视台等媒体机构常年与公司开展合作,对公司多个重要会议活动进行跟踪报道。公司《不一样的BGP》新闻被摩洛哥国家媒体专题报道,获得国资委“国企海外传播好新闻奖”。
3. 抓牢集团公司海外社交媒体主阵地。集团公司优厚的媒体资源是公司最有力的支持和依靠。我们保持与集团党组宣传部、中国石油报国际传播相关部门的密切沟通,采取“借船出海”模式,主动提供高质量的新闻宣传作品、丰富多样的新闻素材和新闻线索,在更高层次更多平台上进行多轮次覆盖传播。截至目前,在国资委中央企业海外宣传周通报中发布外宣亮点5条,集团公司国际传播周通报采纳公司外宣工作典型经验和各类素材207条,保持集团公司海外所属企业前列。在集团公司党组宣传部、中国石油报国际传播中心的倾力帮助下,热点推文被翻译为适应不同国别的多语种、多版本内容。
4. 积极探索建立公司海外媒体宣传矩阵。在集团公司党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下,公司积极探索外宣平台建设,于2023年7月正式开通运营涵盖Twitter、Ins、Tiktok三大社交平台,采用英、阿双语的公司海外新媒体宣传矩阵,成为中国石油工程板块首家建设海外媒体账号企业。运营以来,公司制定了账号运营方案,规范了公司海外单位征文和审核流程机制,策划开展了“履行社会责任、品牌国际传播、文化融合、感知中国、发现阿拉伯、聚焦Z时代”等6个专题系列宣传策划,刊发帖文、海报、视频作品112条,总浏览点赞量破4万次,粉丝量达5.2万人。
六、推进文化融合实践,绘就合作发展的美好画卷
在多年的海外实践中,东方物探始终用好文化这个国际传播纽带,秉持“平等、尊重、开放、包容”的理念推进文化融合,团结凝聚中外籍员工,与业务所在国民众互动增进互信,通过官方和民间双向交流,让中国企业的影响力向业务所在国主流社会拓展。
1. 积极打造跨文化融合的工程。公司持续总结35年海外发展进程中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的经验做法,2023年,公司阿曼项目被国务院国资委列为跨文化融合重点工程,公司按照集团公司部署要求,结合公司海外业务实际,加强与行业协会和高校合作交流,建立定期交流机制,利用其资源平台开展文化活动,展示企业形象、传递中国理念。联合阿曼苏丹卡布斯大学、德国理工大学等当地主流院校定期开展参观交流、文化进校园等活动,提高当地青年学生对公司和中国的认知,汇聚本国青年人才和更多知华友华力量。
2. 积极开展文化交流传播活动。充分利用中国传统节日、东道国传统节日和国际性节日,邀请当地组织、高校师生、本土员工及家庭开展丰富多彩的跨文化交流活动。今年6月,公司策划举办了首届中阿文化交流节,邀请阿曼高校教授师生、中资企业代表、媒体机构负责人等400多名嘉宾参加了活动,组织了十余场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把中阿优秀传统文化用多种艺术形式展现在阿曼观众眼前,极大促进了文化交流,得到了当地居民极高评价,并在当地主流媒体上进行宣传报道。2023年10月,公司举办了首届海外媒体开放日活动,邀请媒体记者、大学师生共100余人现场参观了公司项目运作和技术创新发展情况,现场体验了陆上勘探生产作业流程,公司外籍雇员讲述在公司成长发展的故事,展示了公司文化融合及国际化经营管理经验成果。中东和阿曼主流媒体中阿卫视、观察者日报、阿曼国家电视台等媒体机构对会议进行了专题报道。
3. 积极推进中国书架建设。按照集团公司统一部署,公司在沙特、阿联酋、尼日利亚等国家积极建成7个海外中国书架项目,采购了中国文化图书,定期组织外籍员工和当地居民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及文化交流活动,成为展示中国文化和发展进步,促进文化交融、民心相通的重要渠道平台。
七、注重人才培养建设,打造专业化国际传播队伍
为适应国际传播新形势,公司高度重视外宣人才队伍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和渠道,不断提高外宣队伍的业务素质,进一步提升国际传播效能。
1. 培养“一专多精”的海外宣传人才队伍。外宣队伍的能力素质决定着外宣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我们紧密结合国际传播特点和需求,加强海外宣传人员业务素质能力提升。公司海外单位每年组织业务培训,力争建立一支业务精湛、内知国情、外晓世界、外语功底好、有效融通中外资源的海外专兼职宣传工作队伍。2023年7月,公司举办海外视频制作专题培训班,驻海外各项目部80名员工克服时差踊跃参加,新闻中心专业讲师为海外项目人员讲授国际传播选题策划和视频素材拍摄实战技巧,作外宣舆情风险提示,进一步提升海外基层通讯员和视频拍摄爱好员工的技能水平,培养符合新时代国际传播工作要求的全媒体人才。
2. 培养外籍员工成为国际传播的重要力量。公司加强与高级外籍员工、合作伙伴员工的交流,加强他们对公司发展历程和企业文化的了解,探索建立宣传奖励机制,积极引导吸纳外籍雇员加入公司国际宣传队伍,使其主动成为中国故事的讲述者。在公司海外媒体开放日上,5名外籍员工走上讲台,为当地群众讲述在公司成长和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故事,积极为公司“发声代言”。多个海外项目员工成为公司海外媒体的对接人和撰稿人,阿曼员工Sami凭借优秀的文字和摄影技术,被公司吸纳为首个具有影响力的国际网络“大V”。
八、工作中的几点思考和启示
1. 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习近平总书记对国际传播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作为开创外宣工作新局面的认识基点和实践前提,这是做好外宣工作的根本。
2. 要认真领会、坚决贯彻党中央、集团公司党组统一部署,坚持上下一盘棋思想,这是宣传工作取得良好成效的关键。
3. 要构建良好的企媒关系,这是关键时刻企业能发声、发出好声音,各类主题宣传活动取得成功的基础。
4. 要深化拓展东方物探多年来推进跨文化融合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推进文化的交流互信,在国际传播和对外发展中做到知行合一、言行一致,致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建设,这是企地共赢、吸引媒体关注的源泉。
5. 要坚持策划优先、内容为王、形式创新、精品生产、全媒传播,这是外宣作品既有“正能量”,又有“大能量”的突破之道。

491
点击量
3
下载量

刊出日期:2024.05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企业协会 中国石油企业协会海洋石油分会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4267
国内统一刊号:CN11-5023/F
国外发行代号:M1803
国内邮政编码:100724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京西工商广字第0433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