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由源外找油到进源找油

作者: | 作者单位:

图片.png

准噶尔盆地位于新疆阿尔泰山系和天山山系之间,属于博格达山构造带与克拉麦里构造带之间的二叠纪断陷盆地。根据区域地质、地震和重、磁资料等综合分析,该地区经历了前晚石炭世基底形成的板块构造作用和晚石炭世以来盆地盖层沉积形成发展两大重要时期。经历了石炭纪海陆过渡相和二叠纪—新生代陆内盆地多旋回演化,该盆地形成了石炭系、中—下二叠统、上二叠统—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新生界等多套构造层系,发育石炭系、中—下二叠统、中—下侏罗统3套主要烃源岩。2017年底,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宣布,经过10余年勘探攻关,在准噶尔盆地玛湖地区发现10亿吨级砾岩油田。这个10亿吨级油田是目前发现的世界最大砾岩油田,其三级石油地质储量12.4亿吨,其中探明储量5.2亿吨,是近年来我国最大的油气勘探成果,玛湖地区成为当前国 内最现实的石油增储上产接替区。

基于“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二叠系风城组6亿吨大油区发现”项目理论技术创新,新疆油田公司首次在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二叠系风城组古老碱湖烃源岩层获重大发现,指导了6亿吨级源内特大型非常规油藏的新发现,新增三级石油地质储量6.56亿吨,开辟了盆地级规模勘探新领域,打破了准噶尔盆地70多年来“由源岩到圈闭”的传统源外找油思路,实现了玛湖凹陷从源外找油到进源找油的新突破。

“烃源岩核心要素是富有机质、可生油气、细粒沉积。源控相关地质理论支撑了石油工业100年发展,‘进源勘探’推动全球油气勘探实现二次青春。目前全球24个超级盆地,剩余资源量超过1212亿吨油当量。对烃源岩的深入认识,决定盆地内油气勘探领域与攻关方向。”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院长赵文智介绍,全球烃源岩以海相为主,我国以陆相为主。我国陆相烃源岩分布面积小,但厚度大,体积与海相烃源岩相当;时间跨度大,从二叠系到第三系;空间分布广,八大盆地都有。下一步要重点关注陆相页岩油资源。

所谓“进源勘探”,主要包括“入源”和“尽源”两方面内容。“入源”即进入到生油气层系中寻找“甜点区”和“甜点段”,而“尽源”则开发滞留烃和转化有机质,追求采出所有潜在油气资源。大庆油田发现以来,我国石油企业根据松辽盆地实践经验,总结出油气运移距离短、油源区控制油气田分布理论,简称“源控论”,并提出“定凹选带”勘探思路。半个多世纪以来,依据“源控论”找油、遵循立足主力生烃凹陷、寻找供烃范围内有利常规油气田目标原则,我国在东部中、新生界陆上及海域断陷盆地、中西部古、中生界克拉通、前陆盆地,乃至国外富油气盆地油气勘探中,发现了一大批油气田。而源岩油气地质,是传统油气勘探理论在非常规油气阶段的新发展,是正在蓬勃发展、尚需不断总结完善的新兴学科方向。

通过对全球1477个深层油气藏相态统计发现,42%为气,7%为油,51%为油气并存,与中浅层相比深层天然气远多于石油。根据传统干酪根生烃理论,深层油气资源天然气比例增加有两个方面原因:一是随着埋深增加,地温升高,干酪根达到高—过成熟阶段,以干酪根降解生气为主;二是中浅层生成的液态烃在深埋高温条件下裂解为天然气。最新研究表明,很多因素可以影响深层烃类相态,除已获得公认的烃源岩类型、地温梯度、埋深等之外,压力以及埋藏演化史类型等也影响烃类相态,勘探实践也证实,深层可以形成大油田,如RocketMountain盆地、NorthCaspian盆地在深度超过6000米地层中仍以液态烃为主;我国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地区在埋深超过7000米的储层,仍有黑色原油产出,特别是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牛东1井于5639米深度钻达蓟县系雾迷山组潜山,测试获产天然气为56.3万立方米/天、石油为642.9立方米/天,该井底(6027米)温度达200摄氏度以上。世界上深层油气勘探发现已经突破了早期干酪根生油—成气理论所认为的生油窗及生气窗范围。

赵文智院士认为:“我国海相生烃地质理论推动油气勘探实现跨越发展。2000年以来,我国加强海相深层古老碳酸盐岩领域勘探,发现安岳、普光、元坝、顺北等油气田,下一步要重点关注海相超深层油气资源潜力。我国海陆相烃源岩规模大,生烃量超12万亿吨油当量,评价剩余可采储量超700亿吨油当量。未来我国陆上油气勘探三大领域:深层—超深层、古老—超古老和非常规”。


点击下载PDF

439

点击量

0

下载量

2023年, 第7期
刊出日期:2023.7
单月刊,1984年创刊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企业协会,中国石油企业协会海洋石油分会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4267
国内统一刊号:CN11-5023/F
国外发行代号:M1803
国内邮政编码:100724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京西工商广字第0433号(1-1)

杂志订购热线

010-6206711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