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的“正常”被精确的指标取代,笼统的操作被清晰的步骤规范。近日,吉林石化合成树脂(碳纤维)厂第五ABS车间通过一场深入的“回头看”活动,对操作卡进行精细化“升级”,将其真正打造成了指导安全生产、提升操作质量的“明白纸”。
第五ABS车间技术人员利用工余时间,组织车间技术骨干与一线操作人员成立专项小组,聚焦操作卡及各类方案,启动了一场深度“回头看”活动,对生产操作中的细节问题进行地毯式排查。
“检查V-0101液位显示‘正常’?这个‘正常’具体指什么?数值范围是多少?依据何在?操作人员如何精准判断?”
专项小组将“V-0101液位正常”这个看似简单却含义模糊的描述作为突破口。经过严谨核查,小组明确了该液位的正常控制指标为液位计显示的20%-80%。“这个标准并非凭空设定,而是基于设备设计参数和长期生产运行经验的科学总结。”一位参与的技术骨干解释道。自此,操作人员有了清晰、量化的判断依据,彻底告别了凭感觉、靠经验的模糊操作。
为确保操作卡真正“落地生根”“好用管用”,小组成员带着操作卡深入装置现场,“一卡一设备”对照,“一步骤一操作”模拟。他们严格对照设备实际运行状态、生产工艺规程和安全要求,对操作卡上的每一个步骤、每一组数据、每一条风险提示都进行了反复推敲与现场验证。
在审查聚合反应工序操作卡时,操作人员敏锐地发现一处关于温度调节的描述存在歧义,可能导致不同人员操作方式产生偏差。“这看似是文字问题,实则是操作风险点!”发现问题后,小组立即召集现场讨论会,结合丰富的操作经验和设备特性,重新规范表述,明确操作要点和边界条件,消除了潜在的误操作风险。
“我们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要让操作人员‘一卡在手,操作无忧’,拿着操作卡就能准确无误地把活干好、干安全。”参与活动的班组长王野表示,“操作卡上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重若千钧,直接关系到生产安全、产品质量和人员健康,容不得半点含糊,必须做到精准无误、滴水不漏。” 为确保排查整改形成闭环,车间建立了详细的问题台账,对发现的每一项问题明确记录、责任到人、限期整改、严格复查,确保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
生产运行室副主任李洪权说:“编制操作卡不仅是技术工作,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操作卡的可行性、精准性是其生命线。它是指导一线生产的‘指南针’和‘教科书’,不仅关乎工厂的生产效益和产品质量,更是对员工生命安全和企业平稳运行负责的直接体现。”(彭冰 田丰华 李治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