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至23日,2025中国石油开放日——华北油巴彦站活动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举办。活动以“‘智’领能源、‘绿’动未来”为主题,邀请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日报、光明日报、工人日报、中国环境报、中国经济时报等中央媒体和内蒙古日报、内蒙古电视台、中国石油报社、中国石油企业杂志社等29家媒体记者,走进华北油田巴彦勘探开发分公司(简称“巴彦分公司”)生产现场,参观了吉兰泰吉华2区块3号平台、吉兰泰联合站、吉兰泰4兆瓦光伏发电站、原油转运站、巴彦油田展室、临河兴华1区块3号平台和临河联合站,近距离接触石油、深层次感知石油,沉浸式体验巴彦分公司高质量发展进程。
媒体记者深入生产一线,首站抵达乌兰布和沙漠腹地的吉兰泰吉华2区块3号平台,记者们被广袤沙海中整齐律动的20余台抽油机深深震撼,深切感受到现代能源工业与沙漠生态和谐共存的独特魅力。
华北油田巴彦勘探开发分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中国石油于2017年8月启动矿权内部流转工作,其中巴彦和吉锦两个勘查区块流转到华北油田,自此拉开了巴彦河套探区新一轮勘探开发序幕,创造出“1年勘探突破、2年机制完善、3年规模建产、4年连续发现、5年上产百万”的中国石油新盆地高效勘探开发典范。
据悉,巴彦分公司历经七年勘探开发,连续找到三个优质储量区,高效规划建设吉兰泰、巴彦两大整装富集油田,原油产量和经营效益规模持续扩大,累计生产原油突破450万吨。目前,巴彦分公司正在创新实施深层超深层油藏CCUS一次开发模式,力争“十五五”末实现注碳200万吨、采收率不低于40%。
广袤的大漠雄浑静穆,在吉兰泰4兆瓦光伏发电站,8814块蓝色光伏板鳞次栉比、铺陈排开,将沙海变成绿能涌动的“蓝海”。这是华北油田沙漠地区首个“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光伏发电项目,日发电量3万度左右。
临河联合站是巴彦油田的油水处理枢纽,年处理原油100万吨,站内实施400余条联锁控制逻辑,实现主要生产过程自动控制。媒体朋友们得知站内部署无人机场,配备无人机、防爆巡检机器人巡检时,被临河联合站的智能化、数字化程度所震撼。
作为中国石油矿权流转示范区块,巴彦油田始终致力于深地突破与绿色赋能,努力打造世界级油田开发新标杆。经过7年的勘探开发,累计生产原油突破450万吨,以实际行动践行了“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的殷切嘱托。巴彦分公司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巴彦淖尔市突出贡献企业、阿拉善盟高质量发展突出贡献奖等荣誉;获评中国石油“先进集体”“优秀上产油田”“十佳采油厂”,连续三年保持中国石油采油厂综合对标排名第一。
近年来,中国石油企业杂志社积极履行为行业赋能、为企业服务的责任使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与潜力,助力巴彦油田等石油企业的宣传思想文化品牌工作。通过开展重大主题宣传和系列文化服务,讲好石油企业故事,传播石油企业声音,树立石油企业形象,促进石油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