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否清楚每个操作对上下游工序的影响?”
“应急预案是否真正经过全员推演?”
“设备维护记录能否转化为改进依据?”近日,在吉林石化合成氨装置会议室里,班长季嵬抛出三个问题,揭开了班组管理革新的序幕。
为推动一线生产经营提质增效,助力吉林石化公司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基层班组长中的优秀代表——季嵬,今年3月份参加了由中国石油集团公司举办的班组长提质增效专项培训。
培训活动中,季嵬系统学习了基层党建、生产经营、团队管理、QHSE管控、数字化应用及创新创效等核心知识,并通过轮训赋能,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形成了适合本班组管理的优化方案。培训归来,季嵬未急于展示新学的知识,而是全面审视班组在生产任务执行、安全环保保障、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的表现,认真挖掘隐藏在细微处的提升空间,想为班组发展注入全新活力。
从经验驱动到数据闭环。季嵬引入“三级可视化看板”系统,将甲醇水分离塔等关键设备的运行参数分解为若干可量化指标,通过相关温度波动曲线、塔压差变化、回流比动态调节范围等数据变动,实现短时间识别异常工况。此外,他要求每个班次填写《过程参数关联分析表》,将设备塔压变化与前序精馏塔负荷、后序工序能耗进行联动分析,打破了以往“各管一段”的操作壁垒。
从传统师徒制到自主攻坚。他将传统“师徒制”升级为“项目责任制”,将甲醇水分离塔等关键维护拆解为多个模块,每个模块由班组成员自主申报攻关。组员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尝试调优方式,好的方式可以在班组内快速推广。
从被动执行到主动优化。季嵬在班组创新推行“三个一”工程:每日开展5分钟故障复盘,每周组织跨岗位流程演练,每月举办调优方案辩论会。在近期关于T0505塔节能方案的专题辩论中,来自不同岗位的员工组成正反两方,围绕热力学计算与实际工况模拟展开思维碰撞。团队灵活运用创新理论,通过将技术矛盾转化为物理矛盾等专业方法,结合头脑风暴激发创意,最终确定得分最高的方案作为成果转化的最终理想解。该方案突破传统思路,创新性地在气液分离罐D0531后增设蒸发器,对含炭黑的甲醇水混合物进行蒸发处理。利用T0505塔再沸器的IP蒸汽余热,促使炭黑等杂质结晶析出。这套“问题当课题、人人做专家”的管理模式成效显著,让班组当月在车间成本核算中居于榜首,实现了生产效率与经济效益的双提升,展现出创新管理与技术革新的强大合力。
虽然设备长周期运行记录仍在持续刷新,但季嵬更看重的是那些看不见的改变:当班组成员开始主动用热力学公式解释操作偏差,当交接班记录里出现“建议优化”的提示,当新员工能准确说出全流程所有关键控制点——他知道,这场始于技术培训的变革,正在重塑整个班组的DNA。(谭欣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