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很不平静。国际局势风云突变,经济全球化遇阻,全球经济增长动能不足,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地缘政治冲突加剧。
2024年,中国经济在外部压力增大、内部困难增多的条件下,出口和投资面临较大压力;国内有效需求不足,新旧动能转换存在阵痛,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较多。但是,面对诸多挑战,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仍表现优异。
2024年12月11日至12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我们要正视困难、坚定信心,努力把各方面积极因素转化为发展实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干字当头,增强信心、迎难而上、奋发有为,确保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2024年是我国能源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的十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是须臾不可忽视的“国之大者”。在这一战略指引下,我国能源行业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认清形势 知己知彼
2024年,全球能源市场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动荡与挑战。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极端气候事件频发,以及能源转型的复杂性,暴露了全球能源系统的脆弱性,对全球能源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稳定性造成冲击。述评今年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国家管网四大能源央企召开的工作会议,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董事长、总经理在工作报告中,首先都对企业面临的国内外的政治、经济、能源市场的形势进行了分析判断。
从主要行业看,国民经济延续向好态势,为能源消费增长提供主要支撑。2024年全国油气生产呈现五大特点:
一、油气产量再创新高:2024年,国内油气产量当量首次超过4亿吨,连续8年保持千万吨级快速增长势头,“稳油增气”发展形势进一步巩固。其中,原油产量达2.13亿吨,相比2018年增产2400万吨;天然气产量2464亿立方米,近6年年均增长130亿立方米以上。我国最大油气田—中国石油长庆油田累计生产油气当量突破10亿吨。大庆、胜利等老油田持续稳产,发挥重要基础作用。海洋、非常规油气成为上产“主阵地”。海洋油气快速上产,建成多个新油气田,产量当量超8500万吨,原油产量连续5年增产超200万吨;非常规油气资源成为增产的重要力量,页岩油持续巩固三个示范区(新疆吉木萨尔、大庆古龙和胜利济阳)和一个主产区(长庆庆城)的增产格局,产量快速提升至600万吨,同比增长超过30%;深层煤岩气产量仅用3年时间快速提升至25亿立方米,成为天然气增产新亮点。
二、老油田稳产与新发现并进。老油田作为我国原油产量的重要支撑,持续保持稳定生产。中国石油实施的“压舱石”工程成效显著,10个股份公司级老油田“压舱石”示范工程均实现超产,完成原油产量892.4万吨,自然递减率控制在7%以内。特别是大庆、胜利等老油田继续发挥基础作用,为全国油气产量的稳定增长提供了重要保障。四川盆地常规气、致密气及页岩气等领域勘探亮点纷呈,天然气年产量突破700亿立方米。
三、技术突破与基础设施建设。深地油气钻探能力及配套技术取得突破,建成了首口设计井深超万米的科学探索井。老油田通过技术创新和开发模式升级,实现了高效稳产。例如,针对不同类型的油藏,研发并应用了多种关键技术;针对“双特高”油藏,研发了两驱协同大幅度提高采收率技术;针对“三低”油藏,实施“精准注采调整+气驱开发”技术,实现了原油产量的“硬稳定”。
四、全国油气管网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2024年新增管道里程超过4000千米。
五、天然气市场供需两旺。2024年,我国天然气市场呈现供需两旺的格局,预计全年表观消费量增加300亿立方米至350亿立方米。同时,液化天然气(LNG)和管道天然气进口实现双增长。
2024年,我国能源行业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能源转型步伐加快,能源消费结构持续优化。
从能源结构看,2024年煤炭占比下降1.2个百分点、石油下降1个百分点、天然气提升0.4个百分点、非化石能源提升2个百分点。预计一次能源消费总量达59.7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4.3%。其中,非化石能源消费量约11.7亿吨标准煤,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首次超越石油,达到19.7%,较上年提升2个百分点,成为能源消费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从需求上看,我国能源消费将长期保持增长。
从供应上看,肩负着我国能源保障重任的石油石化企业压力不断增大。从市场变化来看,石油消费增速维持低位,2024年石油消费量约7.5亿吨,比上年下降1.6%,成品油消费迎来下降拐点,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持续挤压燃油市场份额,汽油消费出现下降,柴油需求也因基建、制造等行业需求低迷以及LNG重卡销量创新高而萎缩明显。炼油能力过剩问题加剧,中国化工产业在未来2—3年将是重要的窗口调整期,成本竞争仍是产业发展主旋律,国有企业择机向材料及新能源领域加速布局,与欧洲化工企业正面竞争。
在此背景之下,能源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关键阶段,油气行业积极拥抱绿色转型发展理念,加快油气勘探开发与新能源融合,持续推动生产用能清洁替代、新能源规模化利用,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CCS)等负碳产业发展,为油气上游高质量发展“增绿添新”。中国石油和中国华能联合牵头的中央企业CCUS创新联合体正式启动,吉林油田累计注入二氧化碳360万吨、提高原油采收率20%以上。中国石化江苏油田推进风光互补协同供电,支撑自发绿电1.4亿千瓦时全额消纳,年减排二氧化碳11.8万吨,油气生产用电自发绿电占比达到39%,建成“源网荷储”高比例绿电替代示范区。中国海油国内海上首个国产膜CCS示范项目—惠州32—5油田CCS工程正式回注。陕西延长石油加强煤化工低成本二氧化碳捕集、低渗致密油藏非混相驱油、压裂高效改造增产、油藏全空间二氧化碳封存安全评价及监测技术的研发,保障二氧化碳安全有效封存。
从全球来看,2024年是世界油气行业大震荡、大调整、大转折的一年。2024年,“欧佩克+”成员国持续减产以托底油价,但美国、加拿大等非“欧佩克+”产油国的页岩油气产量增加,一定程度上稀释了减产的影响。俄乌冲突、巴以冲突等地缘政治事件贯穿全年,冲击国际油气市场和海运。红海危机等事件导致市场对油气供应中断的担忧加剧。受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影响,全球需求增长放缓,石油和天然气需求增长速度下降。预计2024年全球石油需求为每日1.027亿桶,同比增加95万桶,但增量较上年减少55%。
2024年,全球化工行业更是经历了一场极具张力的演变。在复杂的国际局势、绿色转型压力和经济周期变化的叠加作用下,化工行业的不同板块呈现出高度分化的态势。一方面,以新能源、新材料为代表的高成长板块在政策和技术推动下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另一方面,部分传统基础化工品则受制于国际竞争、成本压力和需求疲弱,表现持续低迷。这种分化格局,不仅折射出化工行业内部的深刻调整,全球石油石化行业格局深度重塑,也为未来的发展趋势埋下了伏笔。
能源安全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事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大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能源工作,深刻指出,能源保障和安全是须臾不可忽视的“国之大者”,要立足国情,坚持先立后破,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确保能源安全。站在能源安全新战略提出十周年的节点上,中国能源行业将继续深化“四个革命、一个合作”战略,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我国四大能源央企面对能源保障这个“国家政治安全、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始终如一的重大战略问题,在各自的2025年工作会议上都给出了积极的回答。
在1月16日召开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年度工作会议上,戴厚良董事长在《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全力奋进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实现“十四五”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主题报告中强调,“今年集团公司面临的形势异常复杂严峻,完成目标任务可能比去年更为困难。要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刻理解、全面把握党中央对面临形势的新判断,挺膺担当、服务大局;深刻理解、全面把握能源与化工市场变化的新趋势,因势利导、抢占先机,保持清醒头脑、坚持自信自强,加强战略预置、增强应变能力,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在1月16日召开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年度工作会议上,马永生董事长在《聚焦高质量发展砥砺前行 奋力开创中国石化更加美好明天》主题报告中强调:面对大变局大变革深入演进,我们要沿着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指引的方向,紧紧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最大的政治,科学谋划未来发展,汇聚众智研究制定具有前瞻性、科学性、战略性的“十五五”规划,坚定不移走好公司高质量发展之路。这条路本质是新型工业化道路,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特征,以构建“一基两翼三新”产业格局、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高水平安全为支撑,以高质量党建为保障,巩固拓展“第一增长曲线”,加快开辟“第二增长曲线”,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打造世界一流,实现基业长青。要做强基本盘,增强确定性;开辟新赛道,培育增长极;出海闯市场,打开新空间;推进一体化,释放大效益。
在1月16日召开的中国海洋石油集团公司年度工作会议上,董事长汪东进在《锚定战略目标 全面深化改革 奋力开拓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新局面》主题报告中强调,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的谋划之年,当前及未来一个时期,集团公司总体工作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能源行业、油气领域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围绕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以加快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为奋斗目标,以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为根本要求,以改革创新为重要动力,以稳健经营为支撑保障,突出做好能源保供、产业转型、深化改革、科技创新、价值创造“五篇文章”,扎实推动“十四五”规划圆满收官,努力为公司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聚势蓄能,奋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央企新典范。
在1月3日国家管网集团公司年度工作会议上,董事长张伟在题为《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管网新篇章》的工作报告中强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扎实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及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部署,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围绕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发扬爬冰卧雪、顽强拼搏的精神,深入实施“五个坚持”总体方略和党建工作“五个狠下功夫”总部署,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持续抓好巡视审计整改,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基本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能源基础设施运营商。”
2024年,中央企业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为我国顺利完成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贡献了力量。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把握政策取向,讲求时机力度,各项工作能早则早、抓紧抓实,保证足够力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坚持干字当头,增强信心、迎难而上、奋发有为,确保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目标明确,重在落实。纵览年度工作会,我们看到四大能源央企在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上,积极面对经济发展的新态势,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找准方法、狠抓落实,在抢占新一轮产业竞争制高点中,为打造中国经济持续向好、向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以实干奏响时代强音
面对经济运行中的困难和挑战,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迎难而上、奋发有为”。这意味着在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必须保持顽强的斗争精神,敢于直面问题,勇于攻坚克难,以实际行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2025年工作会议上,四大能源央企均围绕高质量发展和攻坚克难进行了部署,我们通过分析其工作会议主题报告,可以发现有很多的共同点及高频用词。
“高质量发展”,这一词汇在四大企业的报告中频繁出现,表明其作为核心目标贯穿全年工作。中国石油提出“全力奋进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实现‘十四五’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中国石化强调“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中国海油提出“以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为根本要求,奋力开拓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新局面”;中国管网则聚焦于“冲刺世界一流,建成世界一流的管输服务体系”。
作为能源央企,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是其重要使命。“能源安全”,这一词汇贯穿于各项工作部署中。中国石油强调“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出新贡献”;中国石化提出“为维护国家能源安全提供坚强保障、贡献石化力量”;中国海油提出“牢牢把握保障国家能源安全重大责任,能源供给能力再上新台阶”;中国管网则提出“织密‘全国一张网’,为端牢能源饭碗打下坚实管网基础”。
四大能源央企将“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中国石油提出“建设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国石化强调“坚持创新驱动,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国海油提出“以改革创新为重要动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中国管网则聚焦于“全面深化改革,推动运营型管控和精益管理走深走实”。
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成为共同的行动纲领。中国石油强调“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中国石化提出“推动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中国海油提出“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焕发新气象”;中国管网则提出“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中再立新功”。
这些共同点、相同提法和高频词体现了国家能源企业在新时代的发展方向和责任担当。展现了四大能源央企在2025年的工作部署中,既体现了对国家重大战略的积极响应,又结合自身特点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径。
改革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2024年以来,中央会议对改革多次作出部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2024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全新诠释历史赋予我国石油石化企业的特殊重任,在能源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关键阶段,转变意味着“破”与“立”,能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关键要看深化改革和转型升级的力度。四大能源央企一致提出进一步深化改革。
戴厚良指出,要统筹深化改革和强化管理,在推进公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攻坚克难、善作善成。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聚焦解决国有特大型企业独有难题,全面推进党组《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意见》部署的改革举措落实,健全完善中国特色、石油特点的现代企业制度,加快构建与世界一流企业相适应的体制机制,持续提升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法治化水平,持续提升公司治理效能。
马永生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公司改革发展任务十分艰巨,任务越是艰巨,干部越要担当作为,组织越要为担当者鼓劲、为实干者撑腰。各级领导干部要时刻在状态,大胆干事业,带头转作风,团结带领广大干部员工解放思想、奋勇担当,打开改革发展新天地。
汪东进强调:要大力落实新一轮国企改革工作部署,深化现代企业制度、市场化经营、集团管控模式、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在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走在前、勇争先。
张伟强调:冲刺世界一流、保障能源安全、回报信任重托,要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上取得更大战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锚定“基本建成新时代具有管网特色现代企业治理体系”等规划目标,高质量完成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切实推动运营型管控、“四化”改革、精益管理和法治管网建设走深走实。
渤海首个千亿方大气田——渤中19-6气田 宋巍/供图
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再次成为四大能源央企年度工作会议的共同愿景。
2022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上强调,“加快建设一批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的世界一流企业,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程中实现更大发展、发挥更大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要“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企业强则国家强,企业兴则国家兴。我国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培育一批世界一流企业。
中国石油早在2019年就明确提出了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具体时间表和目标—2020年:世界一流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建设迈上新台阶;2030年:全面实现高质量发展,基本建成世界一流企业;2035年:全面建成世界一流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此外,中国石油还计划到本世纪中叶,进一步巩固世界一流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地位,实现基业长青。
中国石油在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过程中取得了显著成效:2023年以来,中国石油在新一轮油价波动周期中表现出色,归母净利润、经营活动现金流和净现金流等指标均创历史新高,显示出更强的抗周期能力和全产业链优势。中国石油在国内能源供应和全球资源配置能力上有效增强,构建了国内原油产量、天然气产量当量、海外油气权益产量当量“三个1亿吨”的新格局,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推动高质量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在2025年工作会议上,中国石油再次明确了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提出计划到2025年基本实现高质量发展,并为2035年全面建成世界一流企业奠定坚实基础。提出要统筹深化改革和强化管理,推进公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推动传统能源与新能源融合发展,打造“第二增长曲线”和“第三增长曲线”,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通过国际化战略,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继续发挥能源保供的主力军作用,同时,通过完善中国特色、石油特点的现代企业制度,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构建良好创新生态,推进“数智石油”战略,加快数字化转型,提升企业运营效率,构建与世界一流企业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全力奋进高质量发展,全面完成“十四五”目标任务,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迈出坚实步伐。
中国石化在2020年启动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细化80条具体改革任务,推动企业深化改革和高质量发展。通过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中国石化在混合所有制改革、市场化用工、中长期激励机制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推动了企业治理现代化。通过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中国石化在组织运行、评价激励等方面建立长效机制。
在2025年工作会议上,中国石化明确提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强调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坚定信心、攻坚克难,推进高质量发展,全面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中国石化将围绕提质降本增效,坚决打好生产经营攻坚战,抓优化、拓市场、治亏损、降成本,提升全产业链竞争力和创效水平。以产业强链补链延链为重点,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油气业务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压舱石,炼化产业加快锻造一流竞争力,销售业务向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型,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量质效协同发展;推动“四链”(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建设高效研发体系,为公司转型升级和科技强国建设提供战略支撑;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推进国际化经营体制机制建设,加快世界一流法治企业建设。在2025年为建成世界一流企业奠定坚实基础,并在“十五五”期间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石化新篇章。
中国海油在2023年就明确提出加快世界一流能源公司建设步伐,计划到2035年全面实现高质量发展。在2025年工作会议上,中国海油再次明确加快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的目标。强调以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为根本要求,以改革创新为重要动力,以稳健经营为支撑保障。提出要突出做好“五篇文章”,即能源保供、产业转型、深化改革、科技创新和价值创造,推动“十四五”规划圆满收官,并为“十五五”良好开局聚势蓄能,为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央企新典范奠定坚实基础。
国家管网公司自2020年成立,就明确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世界一流能源基础设施运营商。在2025年工作会议暨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公司强调2025年是国家管网集团基本建成世界一流企业、打赢立企之战的冲刺之年。公司将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基本建成服务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能源基础设施运营商;锚定“基本建成新时代具有管网特色现代企业治理体系”的目标,高质量完成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推动运营型管控、“四化”改革、精益管理和法治管网建设走深走实;加快科技创新,初步打造形成管输产业原创技术策源地,推动科技自立自强,为世界一流企业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一年一度的工作会议又落下帷幕。2025年新的征程已经开启,进发的号角业已吹响。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干字当头,增强信心、迎难而上、奋发有为,确保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这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我们既要适应新的发展要求,又要迎接新的挑战。然而,最重要的是坚定信心,勇往直前。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开弓没有回头箭,改革关头勇者胜”。只有以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才能在时代的浪潮中乘风破浪,书写属于能源央企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