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企业转型升级发展新路径
——中国石油大庆石化数智化催生新质生产力
10月12日,在大庆石化炼油储运部北油罐区,红色的“七腾机器人”每巡检至关键点,都会慢慢停下脚步,用两双由红外热成像仪组成的“大眼睛”,认真查看是否有异常情况,确定安全无恙后,才放心走向下一个巡检点。
“化工企业具有高危高压的特性,机器人能够完成装置突发或异常工况下的巡检工作,降低员工暴露发生率,为一线员工提供更多安全保障。”大庆石化炼油储运部输转联合作业区北油库班长姜涛说。
大庆石化使用的智能巡检机器人,采用AI智能识别技术,完成自主导航、跑冒滴漏识别等操作,填补了人工巡检的周期间隔空白。工厂数智化是大势所趋,机器代人巡检,小神探智除隐患,大庆石化积极推进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将数智化大规模用于生产、研发等工作,以数字技术赋能生产各环节提质增效,迸发出强大的新质生产力。
搭建数字平台 提高生产效率
在大庆石化化工区生产指挥中心,上百台控制电脑飞速运行,电子屏幕上闪烁着各种数据和图像,展现着数字化生产管控的图景。
大庆石化生产运行处总调度室副经理赵丘阳说:“当我们遇到生产异常、生产波动时,可以第一时间通过指挥中心这个大脑将明确的指令下发到一线岗位,让我们员工知道该做什么,该怎么做,提高了我们生产指挥的效率。”
充满现代气息的大庆石化化工区生产指挥中心,上百台控制电脑飞速运行
大庆石化强化顶层设计,着力推动炼油与化工、乙烯与下游生产相融合匹配的项目建设,重构产业布局,重聚发展动能,构建起集宏观感知、实时调整、及时预警、精准执行四大功能于一体的生产指挥中心,实现了自控系统超强集中控制,上下游沟通更加便捷,各层级管理人员可全面掌控装置及全区域生产情况,各项指令可快速通过装置“大脑”制定并传递执行。
搭建数字化管理平台的过程,像从马车到汽车,再到动车高铁的发展进程,不仅工作量大,难度更大。借助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完善现有业务系统,将各环节进行数字化整合,实现了全业务、全要素、全专业的自动化监控、分析和对标。同时,深化MES、APS等统建系统综合应用,梳理并规范原油原料、能耗物耗、装置运行等各项基础数据,实现了企业内部数据全部自采计算、外部数据通过集团公司平台自动获取。
目前,大庆石化已经拥有ERP、APS、MES等各类信息系统100余套,初步搭建起适应生产经营需要的数字化管理平台。在243条巡检线路上设置了2000多个巡检点位,预计年底前可实现全公司覆盖。为加快数字化转型进度,大庆石化还将陆续开展23个信息化项目,预计2025年完成重点业务场景建设,2035年全面实现“数字大庆石化”建设目标。
发挥专业优势 提升管理能力
8月12日,大庆石化乙烯二部裂解装置区设备工程师王晗,手持智能巡检仪,靠近电子巡检牌,“嘀”的一声响,这个巡检点的任务出现在显示屏上。完成任务后,他轻点显示屏上“提交”按键,收集到的数据就实时上传到了智能巡检系统。
随着数字化的发展,数据采集成为了工厂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环节。大庆石化通过数字化技术手段收集各方数据,进行实时分析,为生产稳定运行提供数据支撑。今年年初,智能巡检系统在炼油一部、乙烯一部等单位试运行。员工只需用智能巡检仪移动端轻轻一扫,就可完成数据的收集和上传。智能巡检系统WEB端接收数据后,自动生成追溯报表,对生产过程进行全面监控和分析。
大庆石化设备维修中心充分发挥专业化优势,自行开发建立了“设备在线管理系统”,实现了对转动设备检修档案、基础资料、备品备件等数据资料的电子化、自动化统计,为转动设备寿命周期统计分析、加强预知维修提供可靠依据。
按照中国石油炼化新材料公司精细化管理要求,大庆石化进一步提升数据分析功能、强化生产监控与考核、提升数据质量,完成了产销协同跟踪、周平稳率分析、月度负荷率分析、波动指标监控和生产均衡进度分析等多项工作,大大提升了生产运行精细化管理能力。
以问题为导向,以大数据驱动为核心,大庆石化加快信息化智能化监测手段应用,除巡检系统实现“慧眼”,设备管理、机泵监测等系统陆续实现智能提取,一体化、预知性管理逐步深入。
“通过监测预警功能,我们可以提前发现运行问题,准确判断设备情况,进而进行安全、科学、有效管理。”大庆石化炼油一部重油催化二装置区技术员薛睿介绍。
机泵智能监测平台的设备状态数据是采集、输出、上传一体化,通过监测探头等设备、设施获取的数据,在电脑终端自动生成设备振动趋势,再结合其它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精准掌握设备运行状态。
数据汇集到相关系统后分类管理,以往依赖人工经验管理的模式转变成数据系统科学化管理,专业化管理水平实现了新突破。去年,大庆石化15套装置创长周期运行纪录,12项指标创历史最好水平。
创新技术手段 加快转型升级
8月12日,在大庆石化消防保卫联合指挥中心,手持集群对讲机的大庆石化消防支队通讯参谋杨启旺,一边接收报警信息,一边发送处置指令,精准快捷。杨启旺指着整面墙的电子监控屏说:“发现应急突发事件的时候,我们会通过现有的对讲系统,第一时间将指令传达到巡逻队和守卫队,应急反应时间由过去的1分钟,缩减到现在的10秒钟。”
大庆石化消防保卫联合指挥中心占地240平方米,分为指挥、调度、显示3个区域,集成多源智能接处警、智能指挥作战、融合通信等8大功能模块。显示区一套32.8平方米LED指挥大屏,为各项工作开展提供可视化驾驶舱,将2330个各类现场报警和监控“神经”全部集成,稳坐“军中帐”,便实现全流程响应和监测,达到“工业信息化+安全生产”有机融合的“1+1>2”加成优化效果。
杨启旺介绍说:“接下来,我们将对全公司172套装置,进行一个三维模型搭建,将9100路的火灾报警控制点、2200路的视频监控、消防水系统和消防救援物资等信息,逐步输入应急救援信息系统,实现‘人防’向‘技防’的转变,真正凭借科技的力量实现本质安全。”
创新技术手段加快转型升级。横向降本增效、纵向提质升级是企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导向,大庆石化依托扎实的基础设施、高效的智能化工具、创新的技术手段等,将数字技术与核心业务充分结合,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成立“橡塑产品二维码查询质检单功能”项目,实现了产品的正向跟踪与反向溯源。化工一部技术开发项目组组长段兆磊说:“通过包装袋上的二维码,可以查询到产品的批号、包装数量以及其他的指标,客户把我们这个产品买回去,只需要用手机轻轻一扫,各种信息就都出来了,方便客户的使用。”目前,在大庆石化聚烯烃部和化工一部,新喷码设备已安装调试完毕,聚乙烯、聚丙烯、橡胶等产品也完成包装升级。
走进大庆石化公司机械厂联合厂房,在重型容器制造、轻型容器制造、换热器制造、室内料场和特殊材质设备制造等5个功能区,智慧化元素随处可见,“庆化机”智能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容器制造车间,设备上的二维码随处可见,通过在App上扫描,操作者可以掌握生产环节的实时动态信息,并可对施工过程进行指导和确认,用户可了解产品的基本信息。另外,换热器和垫片数据库可根据用户在用设备的运行状态、产能效用、寿命期限的统计,及时预警提醒。
“焊接好比做衣服,不但要有好的缝纫机和缝纫技术,布料还要裁剪整齐,缝线也要结实美观。”大庆石化机械厂女工田丽启动预制程序后,管头焊接机器人便开始了自主作业,“机器人‘上岗’,避免了人为因素造成产品质量缺陷,生产效率提高了23%,物料、能耗、人工等成本也都降到了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