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主动担当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卫士

作者:申芳林 王晓霞 郑洪峰 | 来源:《中国石油企业》2024年第11期 | 日期:2024-11-29 | 访问:288次 | 字号:

在年均降水量102.9毫米、蒸发量2258.8毫米的腾格里沙漠南缘,国家管网集团建设项目管理公司(以下简称公司)负责建设的西气东输四线项目完成草方格施工396万多平方米、草地恢复超过466万平方米,为沿线管廊带施工区域留下了一片片沙蒿、沙草等,保护和改善当地环境的绿色植被。

这只是公司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发展战略、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担当生态卫士的一个缩影。

公司成立以来,公司党委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工程建设,以国企的政治担当和时代担当统筹工程建设与生态保护,以担当生态环境卫士为目标引领,在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南段、西气东输三线中段、虎林—长春天然气管道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中创新实践、示范引领。

毫不动摇当好一江碧水的“长江卫士”

长江经济带,中国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代名词。从启动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施行我国首部流域法——《长江保护法》,到“要毫不动摇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在高水平保护上下更大功夫”的重大决策,党中央的系列战略部署实施,今天的长江经济带成为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力军。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南段控制性工程长江盾构项目就是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在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中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的生动案例。

长江盾构项目北岸南通市海门区的长江边上,航船在宽阔的江面上来来往往,一边是南通市,一边是常熟市。“这项工程,是目前世界油气领域内单向盾构掘进距离最长的盾构隧道。”公司东南项目管理中心长江盾构分部经理陆守权说,“万里长江第一长隧”穿越点所处的长江入海口是江海洄游鱼类的重要通道,也是长江刀鲚等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项目严格按照生态环境部对该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要求,管段施工避开保护区鱼类的繁殖期和洄游期。“3月至5月为渔汛高峰期,项目采用盾构方式穿越长江,减少夜间施工,并避开洄游高峰期施工。”同时,坚持“零滴漏、零排放、零污染”,盾构弃渣通过“管道+船运”运往指定废弃矿坑,并加强施工环保监测。

东南项目管理中心还开展了屏山森林公园—三圩景区生态环境影响论证、水土保持生态保护红线论证、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优化路由主动避让古溪镇风景名胜区等5处生态环境敏感目标。5年来,管网建设者以呵护之情、细微之心,全力保护项目属地的自然环境,让长江之水更加清澈,让长江之歌更加响亮。

坚定不移当好东北大粮仓的“黑土卫士”

“一两土二两油”,黑土地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更是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负责建设虎林—长春天然气管道的建设项目管理公司邀请环评单位提前介入项目,前期与可研阶段选线、选址同步推进,优化路由选线,避让环境敏感目标,采取最优化施工方案,最大程度减少对黑土地周边环境的扰动。该工程穿越黑龙江方正龙山国家森林公园等9个生态环境敏感区,严格落实沿线各地环保部门的环保要求,90%的环境敏感区采用了无害化穿越方式。

项目除了落实“三同时”要求外,还开展“天然气管道工程黑土地生态恢复技术研究”和创建国家黑土地生态保护示范工程活动,建设绿色示范工程;编制黑土地保护设计专项方案和《表土剥离利用方案》;在生态红线区、保护地、林地区主动以大幅降低施工工效的代价,实现原作业带内转运,不新增砍伐一棵树,不新占一平方米生态红线。

项目启动以来,管网建设者采用一层层生、熟土分类堆放、一片片绿网苫盖、一袋袋袋装土拦挡等保护措施,减少对黑土地的扰动,防止肥沃的土壤流失,打造黑土地生态保护示范工程,守护着粮食基地的安全。

全“绿”以赴当好青山绿水的“秦岭卫士”

西气东输三线中段中卫至枣阳段工程有311公里管道线路经过素有“国家中央公园”之称的秦岭腹地。

建设项目管理公司邀请中国科学院等业内专家,对秦岭山区线路进行了现场踏勘及专家论证,深度优化设计方案,调整局部管道路由,对管道路由穿越的林地保护区和水源保护地进行调整。通过技术手段对秦岭腹地红豆杉种子资源、白皮松等分布区进行了避让。项目优先采用不破坏地表土质、对环境影响最小的施工方式,共计实施80条隧道工程穿越秦岭腹地。针对秦岭段水土流失特点及特殊的生态地位,开展了不同土质、不同坡度坡长的坡体加固、坡面截排水、坡面植被恢复措施设计。特别是针对超长纵坡、大型冲沟、山脊敷设、侧坡敷设、塬边穿越、石质坡面植被恢复等重点和难点地段重点设计方案,开展新工法新技术新材料应用。在秦岭地区商山6.03千米隧道采用护盾式TBM掘进,为国内首次应用;应用“碳中和”阀室和站场建设技术,替代传统电能,有效降低全线碳排放;采用绿色节能建筑建设技术,采用新型节能环保材料,优化建筑保暖结构,降低碳排放40%以上。

建设项目管理公司党委始终坚持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来谋划和做好项目建设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从前期、设计、施工全过程管控,并针对性开展荒漠治理、山区施工、黑土地保护、水网施工等环保水保专项培训,提升生态保护能力。先后建立环境敏感区管控台账和长江、黄河等主要流域管道穿跨越台账,对环境敏感点、大江大河穿越情况动态管控;开展水源地变更环境影响评价,保护当地群众饮用水安全;优先避让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等环境敏感区域;在管道沿线水域穿越尽量采用非开挖方式,将管道隐于绿水青山之中;应用放空气移动回收技术减少碳排放……同时,公司全面推行管理标准化、行为标准化、机具标准化、环境标准化、智能工地建设等“四化一智”管理举措,通过视频全天候、全过程监控,从源头上、过程中、施工后全流程保护生态环境。一个个环节、一项项措施,管网建设者全力以赴、向绿而行,在工程建设中构筑起了生态保护的层层屏障,为美丽中国建设护绿、增绿,以打造绿色管道助力祖国的山更青、水更绿、天更蓝!

杂志订购热线

010-6206711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