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真情地感慨 深情地启示

作者:彭元正 | 来源:《中国石油企业》2024年第10期 | 日期:2024-10-18 | 访问:237次 | 字号:

中国石油石化行业综合月刊《中国石油企业》,从创刊到现在已经进入不惑之年了!

40年的《中国石油企业》,一路走来一路歌。从国家石油工业部时期管理的不定期内部资料《石油企业管理参考》,到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时期主管的正规注册季刊《石油企业管理》,再到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主管的双月刊《石油企业管理》、月刊《中国石油企业》,四次“升级”和“换代”,一直在国家级社团组织中国石油企业协会的主办下成长和进步。

我有幸从2000年就开始与这本杂志为伴,一直到2018年才真正释怀和放手。40年的杂志年轮,几乎有我20个岁月的零距离陪伴和“呵护”,可见这本刊物在我心里的分量很重、感情很深。

1731892467657501.jpg

(一)

回首《中国石油企业》的历史,由衷的真情爱意难以言表,回味之余自然而然地也会生出些许真情的感慨。

感慨之一:“创新与发展”是办好杂志的根本。

历史的车轮滚到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和新时期,祖国大地是日新月异,万象更新,似乎满眼都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艳阳天,到处都是“总把新桃换旧符”的时代进步画卷。我们的这本杂志,无疑也是伴着时代的脚步,在创新与发展中进步和成长。

记得在2000年的时候,在《石油企业管理》编辑部同仁们的共同努力下,这本自1984年创刊以来一直是“内部资料”和“季刊”的杂志,开始了跳跃式的创新与发展。杂志“改头换面”全彩印刷;变季刊为月刊每月出版;扩展容量,其页码从40多页扩展到100多页;对老栏目进行“翻新”式改造,增加“卷首语、封面报道、本刊评论员、专家视点、管理实务、管理批判”等创新元素突出的系列新栏目;编辑方针再往行业、企业的“改革和管理”上靠紧、靠实;体制上也开始了创新转型,变相关部门协办为自己主办,变小编辑部为大杂志社。一系列的创新举措使杂志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值得肯定的是,从2003这一年开始,连续的创新大动作使刊物“一而再、再而三”地华丽转型: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石油企业管理》更名为《中国石油企业》,接着又在中国石油集团大力支持下,中国石油企业协会不再挂靠总部机关部门而成为机关性质的单列独立机构,又接着杂志社也相应成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主管、石油企协主办的行政部门,再接着杂志社又被中央编办批准为国家事业单位,变石油企业管理杂志社为具有国家事业单位性质的中国石油企业杂志社。自此,中国石油企业杂志社和《中国石油企业》胜利完成了带有“无缝融合性”的创新和系列创新,并在自己设计的轨道上开始了新的发展之路。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回望《中国石油企业》走过的这条路,怎能不生出作为一个报刊人的真情感慨—40年杂志的成长之路,归根结底是创新与发展之路。固步自封就是止步,而止步就是到头,创新和发展就是转型和进步,只有转型和进步才能愈往前走愈有奔头。“创新与发展”的联动得益于时代,而创新与发展的成功实践也映衬着时代赋予的鲜明印记和风采。

感慨之二:“定律和自律”是办好杂志的必须。

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必然规律,办杂志也是一样,它既有定律可循,也有自律在身。这个定律就是它只姓“油”,它的“秉性”就是在舆论上服务、服务、再服务;而这个“自律”就是要建立属于自己的规矩,让它的“容颜”和“内涵”与众不同、一花独放。

几十年来,《中国石油企业》牢牢抓住这个定律不改,那就是“任凭东西南北风,扭住石油改革和管理不放松”,始终找准自己刊物的定位,身无二心地为石油石化行业服务、为石油石化企业服务、为石油石化企业家服务。即使在20多年前将《石油企业管理》改为《中国石油企业》,把杂志定位为“综合类月刊”后,也是在“综合”的里里外外继续围绕着企业的“改革和管理”做文章。因为只有知道“我从哪里来”,才会做好“我到哪里去”。

诚然,与之和谐对应的是,《中国石油企业》还把自己的业务“自律”紧紧地绑在“定律”的身边,那就是在盯紧为石油石化行业、为石油石化企业、为石油石化企业家服务的同时,让杂志紧贴石油改革和管理的实际,全力追求和打造“指导性、创新性、实证性、可读性”的“四性”和谐完美统一,并始终抓住石油石化行业、企业、企业家在“改革和管理”中遇到的“重点、难点、焦点、热点”的“四点”问题,约好文章、采好文章、编好文章,更得力、更准确、更实际地为之服务和“鼓与呼”。

“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止。”办杂志也是有定律和自律的哲学在里面。我们在逐步探索办刊的实践中,也不断摸索到了穷究“事物”的原理。办刊有了定律,自律自然会孵生;而自律的创造,也会促使定律更加坚定。这一“定律与自律”的联动,已经证明《中国石油企业》几十年来一直坚守的这一“定律”和“自律”定准了、选对了,否则广大受众也不会把它推向行业和社会众多媒体的前沿。现在的《中国石油企业》,完全可以说已经成为了一本“行业响名、国内知名、国际有名”的优秀行业期刊。

感慨之三:“人才与敬业”是办好杂志的关键。

40年的办刊历程告诉我们,作为一个从事报刊职业的人才,一般的人才不行,合格的人才也只是可以,而优秀的人才才是把刊物办好、办成精品、极品的关键。

好在中国石油企业杂志社在这方面的表现还是合格的—他们不断优化杂志社“不拘一格降人才”的体制和机制,不断优化吸引优秀人才前来“敬业”的氛围环境,不断优化人才优胜劣汰的“进出”生态,从而使杂志社的优秀人才不断涌现。尤其是在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段里,杂志社旗下汇集了一批拥有30多人的年纪轻、学历高、能敬业的优秀人才队伍,形成了办公室、编辑部、广告部、财务部等“三室一部”的机构格局,还“依刊养刊”成立了经营公司,实现了编辑、采写、经营三丰收。

好的机制带来好的环境,自然会使好的人才进入好的岗位,而好的岗位必然能促使好的人才爱岗敬业。有了爱岗敬业的一批合格、优秀的人才,自然就会有“特别能战斗”的集体。原杂志总编高潮洪、主编李月清,在其岗位上一干就是十五六年,且敬业精神饱满不退,实属难能可贵!

《中国石油企业》成长40年,“一茬接着一茬干、一茬比一茬干得好”的精神表现,其内涵价值就是得益于杂志社同仁对于“人才与敬业”的联动实践。可喜的是,当今杂志社的领导更加重视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优秀拔尖编采人才的选拔和培养,这种“人才与敬业”的联动认知能够一直得到发扬光大,值得大大地点赞和提倡。 

1731892483700581.jpg

(二)

《中国石油企业》40年的成长、发展路,也给我们留下一条深情的启示—那就是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只要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刊的方向,就没有办不好的报纸和杂志。

当年,毛泽东同志提出了“搞新闻工作,要政治家办报”的思想。习近平同志也对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刊提出了新时代的要求,指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从来不是单纯的业务工作,讲政治是第一位的。新闻舆论单位领导班子和当家人要有很强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不仅要做业务专家,而且要有政治家的头脑,有政治眼光和政治智慧,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善于把政治导向、政治要求体现到工作中去。毛泽东和习近平同志提出的新闻工作思想,为我国广大新闻工作者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中国石油企业》杂志虽然不是党报党刊,但作为国家管理的行业期刊,毫无疑问也要具有与党报党刊比肩、看齐的政治站位和政治觉悟。

几十年来,杂志社几次体制转变,几次机制调整,多次人才进进出出,几多领导变更,尤其是在几次大的时代弄潮中需要“把关定向”的时刻,杂志社的领导和员工都能始终做到“秉性”不改、“操守”不移,一边在“低头”钻研业务的同时,一边在“抬头”看路,随时提醒和校正自己所办的刊物是不是走在“政治家办报”的大路上。好在“要政治家办报”“新闻舆论单位领导班子和当家人要有很强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思想的指引,使《中国石油企业》杂志一直广受社会的好评和高论,且没有一次违规违纪,没有一次通报批评,更没有闯红灯的记录。这一佳绩的取得和保持实属不易。

“政治家办报”,并不是说我们办报办刊的都要求是政治家。要求政治家办报,一言以蔽之就是要讲政治。

办报办刊讲政治,就是要讲党性。要按照党和国家所要求的办报办刊的指导思想去办,并密切关注石油石化企业党组织的决策声音,不制造邪音,不渲染杂音,不跟风噪音,始终做到所有的发音都是正能量,都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中国式现代化而鼓劲,都在为努力打造绿色、国际、可持续的能源企业而加油。

办报办刊讲政治,就是要讲群众性。要不断听取广大群众和媒体受众在改革和管理工作中的呼声,要把职工群众遇到的“重点、难点、焦点、热点”问题,敢于和善于在“软实力”上去解决,使杂志真正成为服务石油石化企业广大员工的“助推器”和“教科书”。

办报办刊讲政治,就是要讲创新性。“文者,贯道之器也。”当今时代,媒体能否用好创新这个引擎,是对政治眼光、政治智慧的考验;当今时代,媒体格局和传播方式日新月异,报刊媒体坚持创新不仅是技术要求,更是政治要求,不仅是业务素养,更是政治素养;当今时代,到处都在讲美丽动听的中国故事,而谁的媒体故事能打动人,谁就能得到更多听众和更好的青睐。传播力决定影响力,影响力又取决于创新力,而要把创新之“道”贯通于故事之中,或许更精彩、更动听。石油石化故事,无疑也是中国故事的一部分,《中国石油企业》就是要把中国故事中的石油石化故事讲好、讲透。

《中国石油企业》杂志40岁了,它创办于“春风吹来的时候”,它成长在“这又是一个春天”的岁月,它发展和丰收在新世纪新开局的“与时俱进”的激情燃烧的季节。它从改革开放的春天中走来,又沐浴着新时代深化改革开放的春风走去,一直走到现在。我们完全可以自信,它一定还会在未来的路上走得更深、更远!

(作者系中国石油企业协会原专职副会长、中国石油企业杂志社原社长)

杂志订购热线

010-6206711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