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世界一流企业,要求广大优质企业加快构建起自主创新、自主发展、具有核心竞争能力的制度体系。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是宏观形势变化的引领、国企做大做强的需要、跨国企业经验的启示、国内现行企业的验证。
对标管理,从1979年首创,更多关注的是业务运营层面的对标提升,并以绩效指标作为核心的对标要素。到如今数字化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它也是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重要基础。在以互联网产业化、工业智能化和一体化为代表,以人工智能、清洁能源、无人控制技术,量子信息技术、虚拟现实以及生物技术为主的全新技术革命背景下,企业对标管理的方式也随之升级。新一阶段对标管理建设,更重视四大关键环节,“对标数据库”“动态监测与预警”“递进式深入分析”和“管理行动实施”。
我们欣喜的看到,这个变化在本期推出的创新案例中已经实施。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在深耕四川盆地60余年,在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完整的天然气工业体系的基础上不断的与时俱进,针对四川盆地地质特征复杂,具有常规气和非常规气两大领域,气藏类型涵盖行业已知类型90%以上,叠加不同开发历程和时间因素后,其客观复杂性导致开发业务全过程建标、对标、树标的技术难度大;针对生产管理层级涉及11家二级油气生产单位,20余个作业区(三级单位),300余个气藏,开发对标涉及气区、气矿、作业区、气藏四个层级,数据庞杂,每个层级生产经营关注的重点不一样,对标管理的问题导向也存在较大差异等复杂问题,如何用好当前数字信息化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这两个途径,建立一套具有西南气区特色的开发业务全过程的对标体系,扎实推动油田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我们从案例中看到,西南油田以价值创造为对标抓手,围绕“业务主导”设立高效对标管理组织机构;围绕“精细管理”构建开发全链条四级指标体系;围绕“定量评价”创新对标分析评价方法;围绕“追标提升”建立“油公司”模式下的对标管理长效机制。特别是西南油田在天然气开发对标管理模式创新与实践中,针对之前效率极低,只能通过电子表格形式、且存在指标数据来源、计算口径与计算方法不统一的开发,对标管理业务涉及的大量数据收集、处理和计算工作,通过突出问题导向,突出精益开发,突出科学客观,突出系统思维,通过数字化提高指标计算时效性、规范性,保障对标分析的一致性、可比性和真实性,依托商业智能工具,研发开发的指标数字化平台,实现开发指标数字化赋能,夯实开发对标管理基础。
可以说,我们通过西南油田的实践看到,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快速发展的有利推动,解决了传统对标管理过程中,缺少足够信息样本支撑,难以形成科学评价的困扰。西南油田在天然气开发对标管理模式创新与实践的意义,在于通过建立指标数字化平台,使得对标管理形成从学习、优化,到选择、实践的闭环,真正达到不断提升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动能与企业管理能力,其在天然气开发对标管理模式创新与实践,值得在行业推广。

421
点击量
0
下载量

刊出日期:2024.08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企业协会 中国石油企业协会海洋石油分会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4267
国内统一刊号:CN11-5023/F
国外发行代号:M1803
国内邮政编码:100724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京西工商广字第0433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