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缅甸西海岸小镇的夜空亮了 —中油国际管道中缅油气管道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纪实

作者:薛子文,张原源,杨欢叶 | 作者单位:中油国际管道中缅油气管道公司

日前,在北京大学举行的“爱Show东盟”(IShowASEAN)中国—东盟青年故事汇活动启动仪式上,面对来自中国和东盟国家的观众,毛帅作为中国石油集团公司选派的外籍员工,在舞台上用中文倾情讲述了自己在中油国际管道中缅油气管道公司的成长故事。

入职中缅油气管道公司十余年,毛帅从一名不懂中文的大学毕业生成长为业务骨干,同时见证了中缅油气管道公司践行“一带一路”合作共赢理念、促进缅甸社会发展的过程,见证了中国石油品牌在一次次社会援助、一件件公益活动中被点亮,深入管道沿线民众心中。

在中缅管道项目中成长

尽管此时,毛帅已经站在中国的舞台上用中文演讲。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2012年2月毛帅刚加入中缅油气管道公司时,还不会一点中文,更不具备管道运营相关操作技能。

当时,中缅油气管道正在建设中,公司为储备运营人才招聘了首批包括毛帅在内的60名缅籍大学生,并对他们进行了为期近两年的“岗前培训”。三个月在仰光外国语大学、三个月到中国西南石油大学、四个月在曼德勒参加中英文培训班,最后到位于北京的房山输油站开展实操培训。

2014年3月,这批缅籍大学生带着满满的收获回到缅甸,被分派在不同管理处、不同站点工作。毛帅也正式上岗,成为曼德勒站的一名生产助理操作员,负责站内油气管输设备巡检工作。

“刚到工作岗位上的缅籍员工都会跟着经验丰富的中方员工学习操作技能,我的师父叫王利,他教会了我很多。”毛帅说,“当时语言不是很顺畅,王利就用手机翻译软件跟我进行中缅文交流。从站控操作手册到工艺流程图纸,逐条给我讲解,逐个设备监护我实操。”就这样,毛帅很快就掌握了工艺流程操作、输油气现场设备操作等岗位操作技能。

善于钻研学习的毛帅陆续在各类技能比赛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连续多年荣获优秀属地员工称号。2017年12月,毛帅被调到了曼德勒运营中心管道科担任生产助理,成为全线第一位从生产辅助岗转到管道科管理岗的缅籍员工;2022年11月,更是升职成为曼德勒运营中心管道科副科长。

毛帅的成长经历在中缅油气管道公司比较有代表性。中缅油气管道公司以“中方员工和属地化员工并重”为原则,积极推进属地化人才队伍建设。公司为属地员工建立了完善的晋升体系,打通人才发展通道,制定了能力素质提升计划和专项人才培训计划,每年平均组织和参与培训项目90余项,参训属地员工人员超过万余人次。

经过十余年实践,员工专业素质和岗位能力不断提升,中缅油气管道公司管理技术类岗位属地员工占比持续提高,目前已达21%,为公司发展储备了一批优质的属地人才。

公益项目温暖沿线民心

到了管道科的毛帅,接触当地政府、周边村民的机会更多了。曼德勒运营中心位于伊洛瓦底江平原和掸邦高原交界处的山脚下,附近村镇地处偏僻,基础设施落后,物资缺乏。运营中心经常为管道沿线村镇居民开展社会援助活动,同时开展管道保护宣传。

对于这些社会援助给当地民众带来的变化,毛帅颇为自豪。“孩子们不再因为缺少教室而轮流上课,医院床位不再紧缺,孤儿院的孩子们也有了温暖舒适的新家,以往要走数十里去打河水的村子打通了水井、接通了淡水管线,昔日电荒的家家户户都亮起了灯……”在毛帅看来,大到道路、桥梁、通信塔,小到手电、雨伞、书本,一桩桩一件件,都展现出中缅油气管道公司为当地社区谋福利的责任与担当。

“小手牵大手”是中缅油气管道公司每年都做的管道宣传活动,自从毛帅到了管道科,他就主要负责起了这项活动。“起初,当地民众不了解管道,觉得管道很危险、会爆炸。通过这些年我们所做的宣传和援助活动,很多民众改变了看法,认识了中国石油、中缅油气管道公司,甚至积极参与保护管道行动中。”毛帅感到十分欣慰。

马德岛在中缅油气管道建设前,是一个几近原始的荒岛,没有多少现代气息。项目建设后,陆续为岛上建设了学校、水库、医院,铺设了村落之间连接的道路,捐建了信号塔,以往基本不通电的情况也成为历史。2012年4月16日,马德岛供水工程全部完工,实现全岛供水,受益覆盖面达到全岛5个村落,惠及当地近3000位村民。受中缅油气管道项目的拉动,岛上不到短短十年,就实现了跨越式的社会发展。

“你看看中缅油气管道项目进驻之后的马德岛,有公路、有水、有电、有通信网络。修了小学、中学、医疗所。村里也盖起楼房。孩子们可以去仰光读大学,年轻人也有外出打工的。”在马德岛皎漂管理处副处长张继成看来,马德岛的变化,不仅仅是物质条件的变化,还有马德岛人眼界、思想的变化。

十余年来,中缅油气管道公司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在管道沿线累计实施了社会公益项目425项,涵盖教育、医疗、电力、通讯、供水,以及自然灾害救助等方面。有近2万名缅甸青少年的就学环境得到了改善,近120万人获得了更加便利可靠的医疗服务,管道沿线村庄实现了稳定供电和安全清洁饮水。

管道项目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作为一家外来合资企业,中缅油气管道公司积极融入当地发展,以真情实意赢得各方的支持与尊重。除了公益活动外,中缅油气管道的建设运营,对缅甸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加深入和长远,涵盖就业、税收、能源供应、物资和服务采购等多个方面。

就业是民生之本。在管道建设初期,中缅油气管道公司就广泛雇用缅甸当地员工,除了像毛帅这样的大学生,还有大量管道沿线村民参与管道项目保安、后勤等工作中。在皎漂首站,全站41名员工,只有3名属地管理人员,其余38名中方员工遍布生产调度、管道巡线工、安保、司机、后勤等各个岗位,除了生产调度岗位员工是来自外地的大学生外,其余岗位员工基本来自皎漂首站管辖的天然气管道周边的村落。以马德岛项目为例,在建设期间就曾雇用了缅甸工人4000多名。在运营期实现员工属地化过程中,马德岛管理处在聘用员工和购买第三方服务时,都会优先考虑当地村民。

2013年7月28日,由四国六方投资建设的中缅天然气管道正式通气,随后皎漂、仁安羌、当达、曼德勒4个分输站开始向缅甸市场供应天然气。

就皎漂首站来说,天然气经过输气工艺流程,将一部分输送至中国,另一部分则分输往皎漂当地的发电厂。电厂由两台燃气轮机供电,年发电量达10.05亿千瓦时,可以向皎漂村镇、皎漂工业区、深水港及若开邦其他地区供电。除此之外,中缅油气管道公司还与合作伙伴支持当地政府修建了132千伏的高压输电网,大大促进了皎漂电力产业的发展,提高了供电的可靠性、安全性及环保性。这结束了皎漂村镇每天只有两三小时供电的历史,率先在整个若开邦实现24小时供电。天然气通了,电来了,这座缅西海岸小镇的夜空终于亮起来了。

皎漂首站综合辅助岗缅籍员工毛家然敏锐察觉到了皎漂的变化:“刚来时,街道旁大部分是低矮的铁皮屋、木屋。一到晚上,村民家里黑漆漆的,村里也没有路灯。现在可不一样了,三层小楼随处可见。到了夜晚,路灯明亮,街道两侧卖雪糕的、卖水果的商铺鳞次栉比。散步、下馆子、逛商场的民众越来越多,整个城市都热闹起来了。”

点击下载PDF

511

点击量

0

下载量

2024年, 第5期
刊出日期:2024.05
单月刊,1984年创刊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企业协会 中国石油企业协会海洋石油分会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4267
国内统一刊号:CN11-5023/F
国外发行代号:M1803
国内邮政编码:100724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京西工商广字第0433号(1-1)

杂志订购热线

010-6206711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