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以意想不到的优势赢得第二任期。从最新的共和党党纲和特朗普竞选期间言论以及目前内阁部长人事布局来看,特朗普2.0政府仍将基本延续第一任期“能源独立”和“能源霸权”政策,加快油气勘探许可审批速度,放松环境监管,以期继续扩大美国本土油气产量,这是特朗普MAGA党“美国优先”执政理念的具体体现。但是俄乌冲突带来的全球能源格局重塑、新能源技术发展和美国油气企业公司政策均对特朗普2.0能源政策有效实施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对美国LNG产能建设和全球市场竞争力带来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
外籍LNG运输船在中海福建天然气有限公司码头进行卸货作业 李昱/摄影
特朗普2.0的能源政策走向
特朗普第二任期能源政策将基本延续“能源独立”核心理念,但是世界地缘政治和美国国内政治以及特朗普本人认知的变化对其第二任期能源政策的影响尚待观察。
一、竞选言论凸显“能源独立”政策延续。在2024年总统竞选期间,特朗普就称要终结联邦油气钻井许可多次推迟和延误的状况,消除导致油气项目陷入停滞的“一切官僚主义”,并“以前所未有的力度释放美国国内能源产量”。其竞选口号“Drill, baby, drill”(钻探吧,宝贝,钻探)为其带来能源总统的称号。特朗普2.0政府将废除拜登政府的“社会主义绿色新政”,取消对化石能源开发的限制和加快煤炭和油气开发项目审批程序,开放更多联邦土地用于能源开发,增加税收优惠以推动美国页岩油气生产力度,更多关注国际能源外交,将美国LNG出口优势作为战略性地缘政治资产,加强美国在需要LNG进口的欧洲和亚洲各国的政治外交影响力。扩大LNG出口,维持美国世界最大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国地位,甚至成为世界最大石油和LNG出口国。
二、实现“能源独立”为其在中东政策上带来更大灵活性。由于页岩气革命带来的油气产量大幅增长,美国于2015年解除长达40年的原油出口禁令,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统计,2019年美国首次成为原油和成品油净出口国,2023年美国自1945年以来75年首次成为原油净出口国,2024年美国从中东沙特和伊拉克进口原油大约50万桶/天,EIA预测明年美国原油净进口量将下降20%至每天190万桶,为1971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从中东进口将进一步减少。2018年,特朗普政府退出伊朗“核协议”,2019年从叙利亚撤军,2021年拜登政府从阿富汗全面撤军,这些都可以被视为特朗普坚持“美国优先”,不再充当世界警察的政策举措。特朗普在竞选期间多次表示对伊朗的强硬立场,特朗普2.0将更大可能用极限施压方式制裁伊朗和委内瑞拉。
特朗普2.0能源政策对全球LNG市场格局影响
2024年由于美国新增LNG项目投产推迟和西方国家对俄罗斯新增LNG项目的制裁抑制了供应能力增长,全球LNG出货量仅增长0.4%,达到4.14亿吨,出口规模降至2015年以来最低水平。需求方面,由于价格下降刺激需求,前三季度,亚洲市场主导全球LNG需求,进口LNG总量2.19亿吨,同比增长6.4%。中国和印度LNG进口持续恢复,但是仍然没有达到俄乌冲突以前的水平。由于天气原因和工业需求下降,欧洲LNG进口下降20%。
展望未来,随着世界经济低碳转型,各国在寻求低碳发展和保持能源价格合理、安全稳定的平衡下,天然气尤其是LNG无疑是为快速转型的能源系统提供更大弹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IGU预计,到2030年,全球LNG液化产能将从2023年的4.83亿吨增长到7亿吨以上,年均增长率达到5.4%。由于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在同时实现低碳转型和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驱动,全球LNG需求将比目前增长40%。
但是,特朗普2.0放松对能源行业的环境监管,加快油气勘探项目的审批程序,开放更多的联邦土地用于油气勘探,实施低税率财政政策等鼓励油气开发政策,将刺激美国本土油气产量增长,加上俄乌冲突、中美博弈和特朗普贸易保护主义等地缘政治因素,将对全球LNG市场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从而可能会带来LNG市场价格更大的波动。
一、美国LNG出口中期较大可能增长,2030年后存在不确定性。首先,无论是拜登暂停对非自由贸易伙伴国家出口或是特朗普2.0能源政策都不太可能对美国2026年前的LNG项目生产和出口产生太大的影响。美国的Plaquemines LNG、Corpus Christ Stage 3 LNG,以及加拿大的LNG Canada将会在2025—2026年间投产。影响最大的是2027—2030年前投产的项目,大约受影响规模在8000万吨,但是同一时期卡塔尔LNG有大量新增产能投产,可以抵消本次美国LNG出口审批下降对全球供应量的负面影响,从而使得原本过剩的全球LNG供应转为供需相对平衡的新态势。其次,油气项目建成产能需要4—5年的时间,即使特朗普明确表示在上台后将立即撤销拜登关于LNG出口暂停审批和永久冻结部分联邦土地用于油气勘探开发的总统令,这些激励政策的扩张效果也需要特朗普2028年任期结束后逐渐体现出来。最后,包括埃克森美孚等大型油气企业在内的页岩油气生产商公司政策与特朗普1.0时期截然不同,这些企业从关注产量和产能增长转变到确保持续的利润增长、稳健的股东分红和对油价波动性的资产管理,短期内难以大规模增加资本开支。2030年后,由于欧洲能源快速转型降低和天然气需求下降,以及东亚日本、韩国等需求降低,全球LNG供应将会存在供大于求局面,将制约美国LNG项目扩张。
二、全球LNG贸易流向:美国向西,俄罗斯向东。2022年俄乌冲突之后,出于能源安全考虑和“北溪—1”管道爆炸,欧洲从俄罗斯天然气进口从2021年的1600亿立方米下降到2024年321亿立方米,与此同时从美国LNG进口持续上升,2023年进口5400万吨,2024年上半年,欧洲从美国进口LNG共计5334万吨,占比46%,从俄罗斯进口968万吨,占比18%。由于寒冬影响和美国项目推迟,欧洲2024年从俄罗斯进口LNG达到创纪录的1650万吨,高于前两年100万吨左右。但是随着美国Plaquemines LNG和Corpus Christ Stage 3 LNG都在2024年12月下旬成功试产了第一批LNG,2025年美国LNG出口能力将增长15%,达到近1.06亿吨。这将有助于欧盟实现2027年摆脱对俄罗斯化石燃料依赖的目标。与此对比,2023年俄罗斯向中国出口LNG 800万吨,同比增长23%,俄罗斯超过马来西亚成为中国第三大LNG来源国,2024年基本维持不变。考虑到未来LNG需求主要集中在中国、南亚和东南亚等地区,俄罗斯LNG即使在解除制裁的情况下也只有向东出口。
三、美国对俄制裁恐将长期存在,将制约全球LNG供应。俄罗斯现有LNG项目2009年投产的萨哈林2号,产能1000万吨/年;2017年投产的亚马尔项目1650万吨/年,和两个较小项目Cryogas-Vysotsk 66万吨和Portovaya项目150万吨。2023年开始,美国对俄罗斯北极2项目连续进行多轮制裁,该项目原计划2024—2026年三条生产线投产,合计年产能1980万吨;2024年美国对规划中的摩尔曼斯克项目制裁,同时欧盟对俄罗斯进行的第14轮制裁,禁止转运俄罗斯LNG。2025年元月10日,拜登政府在任期最后十天对俄罗斯石油工业进行全链条制裁,其中包括2个小的LNG项目。尽管预计俄罗斯具备2035年上产1亿吨产能潜力,但是在特朗普“美国优先”的能源霸权政策下,制裁俄罗斯LNG出口符合美国利益,即使俄乌冲突结束,制裁也将在相当长时期内存在,而且取消制裁需要国会批准,程序也较为复杂。
四、特朗普关税政策为全球经济增长进而对LNG需求带来不确定性。特朗普第一任期内从2018年7月开启对中国第一轮加征关税,到2019年12月四轮共加征5500亿美元关税。2019年12月,中美达成第一阶段贸易协议,暂停第四轮关税加征、对部分商品予以豁免或延迟加征。2024年11月25日,特朗普在社媒平台Truth Social发文称,将在上任第一天对自中国进口的所有产品额外加征10%关税,对自加拿大、墨西哥进口产品加征25%。并成立专门收取关税的“对外税务局”。英国国家经济和社会研究所估计,按照特朗普竞选时提出的加征关税政策,将在五年后使全球GDP萎缩2%,贸易量下降6%。关税会增加美国油气生产商成本,导致通胀和利率上升,将抑制价格敏感的新兴市场LNG需求增长。
五、全球LNG市场价格短期将受地缘政治影响较大,中长期将会走弱。2025年至2026年冬季,欧洲的天然气储存需要在2025年11月前至少达到90%的储存能力,同时俄罗斯过境乌克兰天然气贸易全部切断,欧洲LNG进口替代需求可能达到150亿方,在价格相对合理的情况下,亚洲和欧洲需求将对LNG现货市场形成动态竞争之势。短期内,地缘政治事件叠加特朗普效应,LNG市场将更加敏感,价格将走高、波动性将比2024年明显加大。2027年以后,随着美国和卡塔尔新增LNG产能逐渐释放,市场供应将逐渐增加,同时LNG需求或出现结构性变化,欧洲和日本等具有较高消费能力的地区和国家LNG需求减少,中国天然气需求在2040年左右达峰后对LNG需求逐渐降低,叠加南亚和东南亚地区价格敏感国家需求增加,总体上不利于全球LNG需求在2030年以后持续大幅增长,从而制约中长期价格走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