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数字化赋能管理提升

作者:秦莉 | 来源:西南油气田天然气净化总厂 | 日期:2024-07-23 | 访问:129次 | 字号:

“以前我们至少提前3-5天入场进行技术交底,使用检维修全流程协同管控系统后仅提前1天入场便可完成交底和工单派发,工作效率提升70%以上。”7月10日,负责西南油气田天然气净化总厂安岳净化公司大修的项目经理蒋学奎介绍。

据悉,该系统于2023年投建,2024年4月首次在遂宁净化公司大修试点应用。覆盖检维修业务全流程、多专业,支撑日常检维修和大修,实现从项目发起、接收、实施、验收的全检维修业务链的标准化管理,同时检维修项目与劳动定额工时挂钩,完成标准数据的多源整合和多维运用,实现资源调派统一化、人员工时可视化、报表生成自动化、过程留痕数字化。

与传统检修相比,可在系统上预览所有项目,并根据设备“病灶”进行“分诊”,便于提前做好人员、工器具的统筹安排,施工组织计划性、针对性更强。检修人员只需在平板电脑上领取任务、查看工单信息、填写施工记录、最后线上验收,多方线上协同检修,实现了“作业即记录、记录即数据”。

“任务完成工时自动核算,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大家的干劲十足!”长发公司台班长余继东感慨到。工时核算的及时性和透明化从根源上调动了员工工作积极性,从而推动“项目经理负责制”向纵深发展。

使用该系统,过程资料可随手采集,检修进度动态更新。项目完成后,系统将检修数据自动回归到三维静态数据基座中,实现设备静态数据的动态更新。

天然气净化总厂设备管理部副主任蒋军锋表示,“该系统强化了检修过程和质量的监管,项目管理规范,检修效率明显提升,是检维修能力的一次变革。”

在质量方面,关键节点采用检修前后拍照上传的方式,确保了记录的完整性和质量的可靠性;在过程管理方面,该系统可调看设备“健康档案”,检修记录可查、可追溯。不仅如此,该系统还实现了从传统线下纸质记录收集到数据线上“无感”更新的飞跃,实现设备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为净化装置迈入“三年一修”新常态打下坚实的基础。

该系统在检维修业务中的成功应用只是天然气净化总厂数字化赋能业务管理提升的一个缩影,下步,总厂将锚定“集团公司智能天然气工厂标杆”目标,继续推进IT技术与天然气净化业务深度融合,把智能工厂打造成“数字西油”特色名片。

杂志订购热线

010-6206711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