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抚顺石化热电部以科技创新为引擎,在提质增效、绿色生产、安全运营三大领域攻坚突破,从功率因数精准调控到疏水回收变废为宝,从烟气监测技术升级到绝缘测量工具创新,同比供汽量增加7.91万吨、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4.16万吨,为企业提质增效、节能减排做出积极贡献。
精耕细作,经济效益跃上新台阶
热电部积极做好电力优化挖潜,面对高昂的用能成本,打响元化线受电功率因数提升攻坚战。电气热工作业区监盘人员全天候监控东部炼油、乙烯、腈纶等12条关键线路,确保功率因数始终高于0.90的基准线,操作人员通过动态调整在运机组无功出力,精细监测发电机静子、转子线圈等核心部位温度,严防无功反送。当前该部老厂区装置正陆续进入大检修,在新厂单机运行的特殊工况下,该部创新采用大功率设备直连发电机工作线的负荷分配模式,保障系统稳定运行。这场精密调控的战役成果斐然,1-6月功率因数跃升至0.93,累计减收电费百万元。与此同时,一场“削峰填谷”的用电革命同步展开,针对峰谷电价3倍差的痛点,热电部精准调度磨煤机、除灰设备、化学水处理系统等6类高耗能设备,避开每日电价尖峰时段,构建班长责任制与值长应急审批的双重保障机制。截至月末,仅通过转移62%的峰时用电至谷段,便实现降本二十二万元,度电成本降低0.325元的数字背后,是能源经济性与生产安全性的完美平衡。
科技赋能,安全环保实现新跨越
为满足国家环保标准要求,热电部大力推进在线仪表升级改造工作。电气热工作业区攻关小组针对脱硫出口CEMS系统示值误差频频超标、氮氧化物转换效率不足等问题进行技术攻关,用西门子紫外法U23分析仪全面替代老旧红外设备,取消故障频发的转换器模块,烟尘仪新增等速采样功能,实现自动校准与数字传输一体化。为给系统创造舒适的工作环境,小组对该系统的分析室进行了改造,5座配备智能温控系统的不锈钢分析站房拔地而起,彻底终结因潮湿高温导致的数据失真。改造后的监测数据准确率跃升至99.8%,避免了环保数据超标的风险。在锅炉除灰作业区生产现场,12号布袋除尘器的技术革新正在静默上演,原0.4MPa高压输送系统压力过高导致输送管道、弯头磨损严重,近年来,平均每月管道被磨穿两次。锅炉除灰作业区佟鸣、李森等人针对此顽疾,研究出特制流化板,并对气化室进行重构,成功将输送压力降至0.2MPa,粉煤灰如溪流般顺畅涌动,年维修成本直降18万元。同步蜕变的还有老厂接地选线系统,原接地选线装置距离操作室太远不方便及时查看结果,且选线装置线路多,现场判断途径复杂,且有安全隐患。集团电气专家冯志宇将选线结果实时接入后台电脑,并反复优化诊断算法,将故障定位准确率提升至90%,处理时间缩短40%,操作员再无需冒险进入母线室排查,智能互联为安全生产筑起无形护盾。
创新实践,可持续发展开创新格局
在资源循环的战场上,该部3号汽轮机轴封疏水回收项目演绎着“变废为宝”的奇迹。原直排地沟的70℃高温疏水,经汽机管网作业区工艺工程师杨柳青巧妙改造的管道汇入闭冷罐溢流系统,四组截断阀如精准的指挥棒,引导每小时3吨纯净水回归冷却塔循环。这项零成本实施的改造,每年将节水26,280吨。与此同时,化学作业区三年前启动的酸碱管线革命,此刻正绽放硕果,钢骨架复合管以三年零泄漏的运行记录,宣告对传统衬胶管的全面超越。耐腐蚀性提升3倍,使用寿命延长至20年,维修率下降70%的卓越性能,累计节省90余万元维护费用,管道表面流转的金属光泽,映照着材料科技的力量。而在高危设备检测领域,由电气热工作业区值班员李嘉琪自主研发的便携式绝缘电阻测量伸缩装置正改写安全规程,伸缩杆顶端的绝缘夹头轻松触及8米高空,九号炉磨煤机绝缘检测时间从搭架攀爬的2小时压缩至地面操作的3分钟。这个凝聚工匠智慧的装置已高效完成27台高危设备检测,在提升效率200%的同时,将作业风险彻底归零。(刘玥含)